產後回診.不可輕忽 確認復原狀況.接受抹片檢查
坐月子有如閉關修行,好不容易捱到期滿,終於不再受到諸多禁忌的束縛,滿心歡喜分送彌月禮給親朋好友,心裡同時想著那些想吃卻要忌口的美食,此刻總算能再大快朵頤,此外,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不過,有件事一定不能忘記,就是產後回診!
確認身體復原狀況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婦產科主任巫常誠表示,為了順利孕育小生命,母體在生理上出現許多變化,產後逐步回復到孕前狀況,因此,產後回診主要目的在於確認生產後的身體復原狀況為何,若有恢復不良的問題,則需要檢查與治療。
他表示,「一般建議產後回診的時間,是從生產日算起,約4至8週回醫院接受檢查。主要檢查內容包含子宮復舊、惡露量、傷口癒合情形、乳房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進行衛教(規劃下一胎或避孕)等。「不過,依自然產或剖腹產的不同生產方式,檢查內容也略有不同」。
自然產首重子宮收縮狀況
首先是子宮復舊,巫常誠醫師表示,「子宮約在產後4週,下降回到骨盆腔內,產後6週,回復到孕前如拳頭般的大小,若有收縮不良的狀況,代表子宮內仍有積血」,這也是讓產婦感到困擾之處,惡露滴滴答答,不知何時才會停止。若僅是單純的子宮收縮不良,會給予口服(針劑)子宮收縮劑,並教導產婦按摩子宮,同時,鼓勵持續親自哺餵母乳,藉由泌乳激素的分泌刺激子宮收縮,以及增加子宮復舊的情形。若經超音波檢查,確認子宮內有殘餘的胎盤組織,將進行子宮搔刮術,並給予口服子宮收縮劑的藥物」。
對於以剖腹產生產的產婦來說,則較無此困擾,他解釋,「產科醫師取出胎兒後,會先將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一併清除,再予以縫合。所以,大部分產婦的惡露多維持2週左右」。
胎盤組織剝落不完全
為何生完已經一個多月了,仍有產婦受子宮收縮不良所困擾?巫常誠醫師說,「如有胎盤組織殘留子宮,多在幾天後即能觀察到並即時處理。胎盤剝落不完全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正常狀況下,胎盤會自行剝落,不過,若部分胎盤與子宮過於黏合,或部分胎盤絨毛伸入子宮肌層中(植入胎盤),導致部分胎盤組織無法自行剝落而殘留在子宮內;二是子宮收縮功能不佳,無法將胎盤完全擠壓出來」。因此,自然產的產婦先娩出寶寶,胎盤再跟著娩出,醫師會檢查胎盤組織是否有缺損,若缺損面積過大,表示有殘留組織卡在子宮內,將影響子宮收縮而造成產後大出血,必須即刻進行處理。
避開產後大出血的危險,但產後惡露一直滴滴答答不停,不免也令人心煩,是不是子宮有什麼問題。巫常誠醫師說,一旦檢查確定子宮內有殘餘的胎盤組織,會以子宮搔刮術取出,同時進行病理切片檢查,「多是胎膜、羊毛膜組織,不必過分擔憂」。
他提醒,月子期內,產婦若有出現血量過多或出血過久,有大血塊、惡臭或併發燒、腹痛異常等狀況,都應該立刻回院檢查,不需要等到產後才回診。
生化湯小心喝.避免出血狀況嚴重
巫常誠醫師曾經碰過坐月子的產婦,因休克而被家人送到醫院急診的案例,家人說,發現產婦在床上昏睡,床上有一大灘血。經過治療後,該名產婦血壓穩定,經詢問狀況,原來產婦把生化湯當水喝,於是發生出血過多而陷入昏迷。看過這病例後,他習慣會在產婦生產完當下提醒,「產後2星期內不要喝生化湯,要喝也要謹慎服用,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喝生化湯」。對於回診時仍有血流不止狀況的產婦,關心詢問「是否有服用生化湯」,以釐清出血的原因。
剖腹產檢查傷口癒合
無論剖腹產的傷口縫合方式是哪一種、需要拆線與否,一般狀況下,表面傷口大部分會在10到14天順利癒合,但子宮傷口癒合需要較長時間。然而,有的產婦卻出現傷口癒合不佳或感染的情況,巫常誠醫師表示,「可能有組織殘留,影響了傷口癒合」,這往往與個人體質或抵抗力不佳有關,如有糖尿病病史的產婦,因血糖控制不良容易有傷口感染,或是傷口復原過程受到干擾而不易癒合;體型較胖的產婦也易有此問題,因皮下脂肪較厚,容易成為手術前消毒的「死角」,進而讓細菌窩藏於此,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另外,因肚皮皮膚皺摺多,流汗時易淤積於皺摺處,同時,無法讓傷口處於適當的溫度與濕度,也容易影響傷口癒合與增加感染的機會。
他補充,自然產產婦也有傷口,即會陰縫合處,無論生產時是否剪會陰,產後都會加以縫合,以利於產後恢復。一般不嚴重的會陰傷口約三天就可癒合;在未被感染的狀態下,傷口嚴重者,表皮也多能在一週內癒合,但陰道的強度則需要1個月到1個半月的時間逐漸強化,產後回診時,檢查會陰傷口復原的狀況亦是重點之一。
巫常誠醫師提醒,「一旦傷口有紅、腫、熱、痛的情形,或有分泌物流出,即表示有發炎現象,即使仍在月子期,也必須儘快回生產醫院處理」。
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雖然臨床醫師多建議「從性行為開始的3年後起,就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但大部分的女性直到懷孕才至婦產科看診,根本難以落實這番建議;加上國民健康署目前所提供免費篩檢的對象為30歲以上女性,讓不少人誤認為30歲以上才要接受檢查;巫常誠醫師指出,「即使有做過檢查,歷經孕程10個月,產後坐月子至少1個月,距離上次檢查至少也快要1年了,建議女性利用產後回診,順道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不滿30歲需自費受檢)」。
他說,自然產產婦要確認會陰傷口復原、子宮收縮等狀況,進行內診是必要之舉,以檢查傷口縫線是否吸收良好,以及骨盆腔肌肉恢復的狀況,「會在內診前,建議產婦順便接受抹片檢查(確定惡露乾淨即可);至於剖腹產者因不需要以內診方式檢查傷口,是否接受抹片檢查,就要看個人意願」。
巫常誠醫師補充,子宮頸癌是少數可藉由篩檢來預防的癌症,早期發現的子宮頸癌治癒率極高,自從國內於民國84年起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免費篩檢政策,子宮頸侵襲癌的發生率在過去20年來的降幅達63%,原本在「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總有一席之地,但近日由國民健康署公布「101年國人10大癌症」,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首度退出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榜,可見定期篩檢遠離子宮頸癌威脅的效果。為了自身健康著想,即使未滿30歲,只要有過性行為,最好主動接受檢查,當做一種健康投資!
哺乳狀況
由於現在以母乳哺育的成效卓著,有必要對產婦的哺乳狀況更加了解,以適時提供必要協助,期望媽媽可繼續延長哺乳時間。因此,產後回診項目涵蓋了解產婦的哺餵狀況,巫常誠醫師指出,「會了解媽媽哺育狀況(全母乳或混合配方奶)、寶寶吸吮狀況,並檢查乳腺或乳管是否有紅腫發炎、阻塞疼痛和硬塊等情形,同時,提供哺乳期的藥物諮詢,讓媽媽可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持續以母乳哺餵寶寶」。
由於哺乳雖有避孕效果,但不代表可完全避孕,也就是說仍有懷孕的可能。如果在哺乳期又懷孕了,是否可以繼續哺乳,巫常誠醫師表示,「原則上,繼續哺乳沒有問題,不過,若個人擔心親餵容易刺激子宮引起收縮,不妨視情況擠出來瓶餵」。
相關衛教
產後,媽媽所關心的問題不外乎要不要再生、月經何時來等問題,醫師也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衛教。
生不生或何時懷下一胎
經過月子期的休生養息,子宮也回復到孕前狀態,相信不少媽媽在內心盤算:要不要再生一胎?或何時再生下一胎?也會以此問題詢問醫師,巫常誠醫師指出,「有的人沒有計畫,有了就生,臨床上曾碰過原本該是產後回診的,卻也是第一次產檢,前後兩胎相隔不到一年」,當然有人認為,應該讓子宮休息一段時間再考慮懷孕,對此,他認為,「台灣有坐月子的習慣,經過4到6週的調養,子宮多能恢復到不錯的狀態,機能運作也回復正常。當子宮準備好了,就容易再受孕成功,順其自然,不用刻意等一段時間,何況現代人生得少,願意生就值得鼓勵」。
無論要再生或要避孕,「都要做好準備才是」,想避孕者,醫師會針對個人狀況提供避孕方式的建議,包括使用保險套、吃避孕藥或裝避孕器,「哺乳媽咪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藥;如要選擇避孕器,需確認子宮恢復狀況無虞才能安裝避孕器」。
月經何時來
產後,不少人疑惑出血究竟是惡露或月經?巫常誠醫師說,「惡露乾淨後,再有的出血就是月經,如果未哺乳,約在產後5、6週會來第一次月經,但前兩、三個月經期可能不規則;若有哺乳,何時來月經,就要看哺餵次數、時間與泌乳量而定,「雖然泌乳激素會抑制排卵而產生避孕效果,但泌乳量若未多到可發揮抑制效果,就無法有效避孕,這也是有的母乳媽媽仍不時有出血現象,只是量不多且顏色不紅,因為分泌的荷爾蒙無法支撐內膜層而剝落,並形成月經」,他提醒,哺乳不等於避孕,如果有避孕的打算,應思索有效的避孕方式。
務必把握回診機會
巫常誠醫師表示,或許是為人母後,更意識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根據他個人臨床觀察,產婦的產後回診率高,「大多數的產婦會回生產醫院檢查,但也有可能產後居住他處無法回原先生產醫院,就請到附近有婦產科的醫療院所檢查」。若是有人代為照顧孩子,不妨把握產後回診的外出機會,做點讓自己感到小確幸的事,慰勞當媽媽的辛苦;萬一沒有人可幫忙帶孩子,就把寶寶的第一次健兒門診與產後回診安排在同一天,甚至考慮同時有婦幼門診的醫療院所,可免於兩地奔波的麻煩。
他提醒,「月子期若有不舒服,不要拘泥坐月子不能出門的規矩,應以處理問題為重」,如有乳腺炎及下腹痛的情況,請儘快到婦產科就診;若是腸胃炎或感冒,則到一般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