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Q&A】正面回應寶寶的哭泣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杜娟菁:給予寶寶安全感
我的寶寶很愛哭,我非常煩惱,難道寶寶也會有壓力嗎?
給予寶寶安全感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杜娟菁:
當寶寶還不會說話且無行為能力時,哭泣是最主要表達需求與尋求幫忙的方式,此時若父母或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較為冷漠,容易讓寶寶產生無助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對無助的情況產生壓力。
因此,安全感較不足的寶寶,隨著月齡及能力的增加,反而會越來越黏人,以確保能待在他認為安全的地方(如:媽媽身邊)來獲取安全感,建議當寶寶因為有需要而哭泣時,適時的出聲回應並安撫擁抱,可讓寶寶知道自己是被關注的,也能因此降低寶寶的焦慮感。
減輕寶寶的壓力
通常爸爸媽媽若給予寶寶足夠的回應與安全感,寶寶較不會有壓力產生,且當寶寶需求被滿足,即不會出現無理哭鬧的狀況,但若需求都已滿足仍出現無理哭鬧的情況、沒來由的尖叫或是頻繁的出現夜哭,則有可能是寶寶累積了一些壓力或緊張,此時建議爸爸媽媽除了透過觀察來了解原因外,也要展現耐心來傾聽與陪伴寶寶,讓他的不安得以釋放。
如同大人經過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感到疲勞與壓力,但卻可能因為主管下班前的一句誇獎而讓一天的壓力獲得紓解,因此,若觀察寶寶出現有壓力的表現而真的不明白原因為何,請媽媽持續耐心的回應、傾聽、陪伴與適時誇獎,仍能幫助寶寶放下不安,但提醒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寶寶感到有壓力的原因,並設法滿足其需求。寶寶其實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媽媽每天空出時間(即便每天只有五分鐘)來陪伴、與他遊戲或閱讀,表達對他的愛、接納並傾聽他,都能有效減輕寶寶的緊張與不安感,而所謂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的專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邊看手機或電視邊與他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