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黃偉俐建議,想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寶寶,父母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在照顧小孩的過程中要秉持著一致性、規律性及穩定性的原則,才能在照顧寶寶時更加得心應手。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照顧寶寶的演變方式

對於成長的認知與想像,近年來科學有很多驚人的發現。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儀器,讓人們越來越清楚大腦結構各自所代表的意義。舉例來說,一般人認為寶寶的個性主要是後天環境所造成,因此非常強調照顧方式和品質,但目前研究卻指出,先天的遺傳以及基因的變異更為重要。

黃偉俐醫師指出,孩子的照顧方式,跟過去已經大不相同。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產階級父母受到宗教、文化、社會的影響很大,強調對小孩的嚴格管理和要求,而中下社經階層,卻充滿忽略、責罵跟處罰。反觀今日,父母給予小孩無限的包容及愛,後天的影響其實大大減少,問題反而是:父母過度的以小孩為中心。

育兒避免想像力無限延伸

「父母在育兒時,應該避免給予過多的想像!」黃偉俐醫師舉例說明,父母會強調要對寶寶很好,他們才會開心的生活,但事實上,基本需求適時的被滿足,往往對嬰兒才最重要。寶寶僅希望在自己吃喝拉撒睡的時候,都能乾淨、舒適,因為在年紀尚小時,神經系統還未發展成熟,並沒有過多的情緒及內在想法,除非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才會產生心理強烈印記及烙印。所以父母在此階段,不該懷抱過多想像。寶寶的情緒並沒有大人想像中複雜,基本上只有「滿足」與「不滿足」之分,即使哭鬧時也不見得是在生氣,可能只是用哭鬧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

另外,許多家長喜歡將女兒打扮成小公主,將兒子打扮成賽車手,這代表媽媽想當公主、爸爸想當賽車手的夢想無法如願,便將內心所隱藏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千萬別讓小孩活在你的想像中,這些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黃偉俐醫師強調,過多的給予、太多的刺激,反而可能讓小孩的中樞神經不穩定。

小心被孩子摸透情緒

現代父母在照顧寶寶時,寶寶並未有過多的疑慮及反應,反而是父母會有比較多的問題,「小孩影響父母的情緒,遠多於父母影響小孩的情緒。」黃偉俐醫師舉例,人們普遍認為是父母在管理小孩,但實際上則是小孩在管理父母,當小孩不守規矩惹父母生氣時,只需要乖巧一陣子即可故態復萌,因為這種方式,更勝於完全聽從父母的指示。

寶寶情緒有何意義?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人類有基本喜、怒、哀、樂的情緒及表情,但對小孩而言,這些表情不一定代表你所認為的意義。黃偉俐醫師說明,寶寶的笑容不見得代表開心,反而是滿足,寶寶情緒發展成熟之後,才表達出開心的情緒,因此,笑容要等到小孩1歲後,才具意義;哭泣不表示憤怒,對寶寶而言,哭只是表達不舒服及需求不被滿足的心情,隨著不斷成長,這種情緒才會轉變成為生氣、憤怒;憂慮的情緒則要等到上幼稚園才會顯現,例如開始出現拉著媽媽裙擺不肯出門、媽媽一離開就哭的情況,「憂慮情緒有90%與先天基因有關係,所以父母應該避免對孩子有過多的想像,因為父母所想的與科學研究並不相符,應記住小孩沒有想像中脆弱」。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情緒不穩定會影響到寶寶嗎?黃偉俐醫師解釋,這是大人的另一種錯覺,1歲以下的寶寶對情緒的感受性不高,無法意識到照顧者現在情緒的起伏,反而是像生氣時甩門所造成的巨大聲響,這種情緒所導致的行為,對寶寶來說才有意義,要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至少要等到小孩4歲,因此不必過度詮釋。

穩定寶寶情緒妙招

生理需求是穩定寶寶情緒的重要角色之一。吃飽或尿布乾淨與否,是決定寶寶感覺舒適的重要環節,假如寶寶經常處在不舒服狀態,會使他變成難照顧、愛哭鬧。此時,家長可以先從筆記本記錄找出「一致性」,養成寶寶定時定量飲食的「規律性」,而周遭環境的「穩定性」也是培養的關鍵。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一致性.記錄寶寶生理時鐘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為了清楚理解寶寶情緒,黃偉俐醫師建議家長開始作筆記,記錄喝奶、換尿布、起床、哭鬧時間與哭鬧原因,連續記錄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知道寶寶的生理時鐘及生活模式。觀察出端倪後,也就可以知道何種方式能讓寶寶不哭鬧。家長首先觀察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讓他不舒服的因子,從中解決生理上的問題;第二是觀察環境中有哪些因素會讓寶寶哭鬧,試圖解決;第三是哭鬧時間點,寶寶時常會固定在某段時間點哭鬧,沒有任何原因,這時就很難改變,只能用各種方式來儘量安撫;第四則是根據記事本記錄的內容,詢問小兒科醫師的意見,藉由專家來提供建議或可支援的方式,穩定寶寶的情緒。

規律性.觀察寶寶日常反應

等寶寶滿1歲後,主要照顧者就能透過觀察更加瞭解寶寶,有特殊疾病的寶寶會有其獨特模式,例如:過動寶寶即使躺在床上,也會比一般寶寶好動許多;自閉症寶寶若盯住天花板上的風扇,一看就可以很入神,並且看很久;神經敏感的寶寶,時間點一到沒喝奶,就會嚎啕大哭。當長時間觀察寶寶的特質之後,父母就能發覺寶寶會呈現某種「規律性」,某些父母有時為了處理寶寶不肯睡覺的情況,瞭解寶寶一上車就會睡著,甚至會因此開車逛到寶寶睡著為止,因為車子晃動及引擎發出聲音的規律性,剛好譜出寶寶喜歡的交響樂,因此能讓寶寶安穩入睡。

穩定性.照顧者不慌不忙

當寶寶有哭鬧不休的情況時,必須先考量生理因素,並觀察寶寶在不同環境下的情緒變化,舉例來說,在吵鬧環境中是否會哭鬧?還是反而會安靜下來?黃偉俐醫師說明,教養小孩時,最重要是理解寶寶為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小孩都應該要有獨一無二的教養方式,千萬不要覺得別人是怎樣帶小孩,你就要怎樣帶,家長要扮演「偵探」的角色,調查寶寶的喜好,慢慢發覺他的特性,才能知道適合他的照顧方式,例如最喜歡哪條毯子和哪個娃娃,之後寶寶只要哭鬧,主要照顧者若是立刻給予,就能夠安撫住寶寶情緒。

一致性.規律性.穩定性 穩定寶寶情緒的方法

新手爸媽照顧寶寶時,最重要是別慌亂,秉持一致性和規律性,若寶寶哭鬧、不程中讓寶寶穩定擎聲音響樂,讓寶寶穩定下可真實存在的,不要你不開心,父母情緒穩定與否,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若此時家長情緒溫和且不慌不忙,再慢慢地撫摸,與寶寶做肌膚接觸,就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安全感對寶寶的重要性?

寶寶10個月至1歲半時,開始會出現分離焦慮,當父母或主要照顧者離開身邊時會顯得緊張、怕生,分離焦慮的狀況,通常在3歲前會消失,若3歲後的狀況沒有減緩,寶寶可能會更怕生,但黃偉俐醫師認為,對於年紀過小的寶寶來說,情緒中並不存在「安全感」,只存在「滿足」或「不被滿足」,所以培養父母與主要照顧者的育兒教養一致性、規律性及穩定性,就能幫助寶寶的情緒保持正向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