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常見的6大婦科疾病
孕期婦科疾病風險
王毓淇醫師指出,孕期任何疾病首要考慮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像是孕婦感染德國麻疹就可能會使胎兒有死產、自然流產或主要器官受損的風險;婦科疾病基本上大部分對於胎兒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有可能會造成早產,舉例來說,陰道感染不會造成胎兒健康出問題,但卻有造成早產的風險,美國研究黑人與白人的資料統計,發現白人在正常情況下有10%的早產機率,與東方人的早產機率雷同,但黑人的早產比例則是18%,再從中細分發現,白人陰道感染比例約10%~20%,黑人陰道感染比例則是30%~50%,因此可以歸納出陰道感染會增加早產風險。而早產兒會衍伸許多醫療問題,所以必須多加注意。
盤點孕期婦科疾病
孕期婦科疾病可能有哪些症狀?傳染途徑?孕期影響?將一一解析。
1.尖銳濕疣(菜花)
菜花屬於人類乳突病毒中的一種,人類乳突病毒盛行率約15%~20%,表示日常生活中每10個女生就會有1.5~2個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其中90%與人類乳突病毒HPV16、HPV18有關,七成患者在感染1年內可以清除乾淨,2年內則有九成可清除病毒;菜花的傳播過程是性行為感染,若即將生產時罹患菜花,擔心寶寶經過產道而接觸感染,因此醫師會建議罹患菜花的孕媽咪等到產後再做治療,並採取剖腹方式生產即可,不用擔心人類乳突病毒會上行子宮頸讓胎兒遭受感染。
2.陰道感染
陰道感染多半是由於女性免疫力及抵抗力差,使陰道局部性的細菌過度增生所導致,一般約7~10天可以治療完成,除非是反覆性的感染則另當別論。陰道感染有可能會導致破水,恐增加早產風險,醫師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開立口服藥或塞劑治療;看診時不用過度緊張,放鬆心情即可,也不需要擔心內診會影響胎兒,婦產科醫師都會特別注意小心。
.黴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懷孕後性激素上升,加上陰道充血及分泌旺盛,等於創造有利黴菌生長的環境,因此更容易罹患黴菌性陰道炎,此種陰道炎分泌物較為濃稠,顏色多半為白色、黃色或綠色,宛如豆渣或起士,乳塊狀的分泌物會使外陰部搔癢及刺痛難耐,致使性行為及排尿困難;可能經由性行為或洗滌用具的間接傳播,懷孕期間的治療,醫師會視情況用藥,孕媽咪不用擔心對胎兒造成感染。
.細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可能經由性行為的方式來傳播,分泌物較少且呈現稀狀,會有明顯的異味或魚腥味,顏色呈現黃綠色、淡黃色或灰白色,若孕期罹患細菌性陰道炎,由於擔心細菌沿著子宮頸上行,導致胎膜提早破裂而早產,所以醫師會根據程度的輕重來進行不同的治療。
.滴蟲性陰道炎:滴蟲主要寄生於陰道、尿道,懷孕期間陰道酸鹼度的變化,使孕媽咪更容易得到滴蟲性陰道炎,罹患後分泌物十分大量且呈現泡沫狀,能夠聞到明顯的異味,就像魚腥味一般,子宮頸會有點狀出血,因此部分病人分泌物會呈現暗紅色,患者還會感覺陰部搔癢、排尿困難和些微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有血尿情形;多半經由性行為傳播,少數才是經由其他場所間接感染,但醫師仍然會建議依據輕重程度,進行安全用藥治療,如不徹底治療,也有造成流產及早產的風險。
3.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不分年齡層及族群,盛行率約20%~30%,根據統計,孕婦罹患子宮肌瘤者則約有2%~10%,肌瘤會增加孕媽咪早產、產後出血或子宮收縮不良的風險,使孕媽咪無法自然產,因為若是子宮肌瘤會阻礙產道,就可能提高流產或胎盤剝離的風險。
研究發現,懷孕初期由於荷爾蒙刺激的影響,子宮肌瘤容易在此時期急速長大,等到懷孕中期及後期荷爾蒙穩定後,才會減少持續長大的機會,子宮肌瘤大小以6公分為界線,6公分以上算大、6公分以下算小,但大小對於生產方式並無影響,主要是子宮肌瘤所在位置若擋住子宮頸口,就必須改為剖腹產,通常生產時醫師不建議一併清除子宮肌瘤,因為擔心造成大出血,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等生產完6個月後再處理。
4.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瘤
子宮內膜異位的盛行率高,正常女性約6%~10%會有此症狀,子宮內膜異位容易造成不孕,研究報告顯示,21%~48%的不孕症婦女都有子宮內膜異位。王毓淇醫師說明,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懷孕反而是件好事,因為能讓卵巢有機會休息,避免卵巢分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異位,生產也能夠照正常方式進行,不會受到影響,除非剛好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瘤)破裂造成腹部劇烈疼痛,孕媽咪才必須多加注意,孕期當中除非不得已才會施行手術,但醫師會在安全狀態下進行,孕媽咪不必過度擔心。而子宮肌腺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病因相同、病灶不同的疾病,都是因為異位在子宮肌肉層內,因此被稱為子宮肌腺症。
5.卵巢腫瘤
卵巢腫瘤可分成良性及惡性,孕期發現同時有卵巢腫瘤的孕媽咪約0.2%~2%,其中1%~6%可能是惡性,大部分是良性,通常都是孕期經由超音波意外發現,王毓淇醫師說明,曾遇過案例是懷孕36週腹痛送醫檢查,起初以為是盲腸炎,結果最後發現是卵巢瘤扭轉,卵巢瘤急遽扭轉會造成患部缺血性壞死、發黑、疼痛,還好寶寶即將足月,因此先做剖腹產後直接再以手術處理腫瘤。
6.子宮頸糜爛
達生育年齡、懷孕、產後或有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由於荷爾蒙變化,使子宮頸內腺體會往外翻長,讓表面呈現較為紅腫,容易脆弱出血,通常經由簡單塞劑治療即可,嚴重者再施行電燒治療,但懷孕期間不建議採用電燒的治療方式,懷孕前若未做過抹片檢查,可在懷孕初期先做檢查確認;不過,即便子宮頸外翻,只要抹片檢查結果正常,媽咪本身沒有其他症狀,就只純屬生理變化。
預防婦科疾病有方法
懷孕過程中,婦科感染疾病是很常見的情況,建議應多注意分泌物是否變多?味道是否有腥臭味?更要注意是否有出血情況?若出血就可能是子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嚴重者甚至可能是癌症,因此王毓淇醫師強調,孕前健康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十分重要,能夠防止子宮頸疾病及菜花發生機率,加上如果提早於懷孕前發現問題,就能夠及早解決,以免等到懷孕期間才發現,增加後續處理上的困擾,造成治療時進退兩難;若懷孕中媽咪無法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在生下一胎之前補充施打,因為接種疫苗預期可以降低70%~80%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50%子宮頸癌前病變、90%生殖器疣及97%人類乳突病毒16/18感染,但必須注意,接種疫苗不能取代常規的子宮頸癌篩檢,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