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設計與孩子的談心時間,教出好品格寶寶

設計與孩子的談心時間,教出好品格寶寶

現在的父母親過於注重智能教育,以至於孩子從小就開始補習各式各樣的才藝,但在汲汲營營中卻忽略掉,讓一個人在社會上好好生存及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

關鍵時間點.穩固價值觀

現在的父母親過於注重智能教育,以至於孩子從小就開始補習各式各樣的才藝,包括數學課、鋼琴課、跳舞課等,期許自己的小孩能成為小才子、小才女,但在汲汲營營中卻忽略掉,讓一個人在社會上好好生存及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能不能夠負責任?說的話值不值得別人相信?有沒有辦法把自己的事情持之以恆的一點一滴做好?是否能忍受煩雜,把事情依序解決?可不可以尊重別人,讓別人能夠信賴你?

彭菊仙指出,孩子若沒有上述能力去支撐他未來的生活與工作,很容易在社會上得到挫敗,因此,要幸福的生活,必須要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關心別人、感恩及惜福地球給予的資源,這樣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滿足,讓生命狀態感受到幸福。

現今社會上為何出現越來越多偏差的價值觀,原因就是沒有在關鍵的時間點及年齡層,為孩子輸入好的品格教育,以至於長大碰到低潮、困境或卡關時,沒有穩固的觀念讓他繼續走下去,所以家長必須教導孩子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品格六大支柱

以最簡單的方式將品格分類,並將其中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們,希望藉此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設計和寶寶的談心時間

睡覺前的時光是和寶寶談心的最佳時間點,尤其是周末前的夜晚,孩子沒有早起去幼兒園的壓力,家長隔天早上不需要趕著上班及催促寶寶趕快休息,反而能夠好好的陪伴寶寶,這段時間就是專屬於你們枕邊細語的談心時間。

彭菊仙說明,這種方式屬於「潛意識教育法」,人類意識宛如冰山一樣,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識,水面下的則是潛意識,底下的面積比上方多上許多,而影響一個人的深層思維,就必須去影響潛意識,「將睡未睡,將醒未醒!」則是潛意識最為活躍的時刻,讓孩子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將別人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學習的東西輕易掌握,所以這時跟孩子談人生價值觀、是非善惡、成長經驗分享或把重要價值觀念傳遞是最有效的,因此建議此時傳遞給孩子善良美好的話語、觀念;另外,睡前孩子最喜歡媽媽陪伴的感覺,渴望與媽媽在一起,這時並不是要讓孩子依賴媽媽,而是讓他有段完整與媽媽聊天的時間。

尊重:容忍接納、非暴力、禮貌。

品格行為準則

為了讓自己能夠受到他人尊重,因此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儘量為他人著想,在清楚了解一個人之前,不要隨便妄下斷語,對人的態度秉持謙恭有禮,若有別人與你講話時,必須要仔細聆聽,千萬不可以隨意辱罵、嘲笑、欺負或找別人麻煩。

用對的方法教寶寶!

彭菊仙認為,學齡前的小孩,最不容易做到尊重的事情就是「插嘴」,在幼兒園上課講話不舉手、媽媽在講電話或跟別人說話時,仍然是想要說什麼會立刻說,無法同理心去看別人及察言觀色。教導時可採用「反向教育」的方式,當寶寶講話的時候,就趕快插嘴,讓他覺得備受干擾及煩躁,這時家長就能機會教育,告訴孩子平常媽媽在講電話或跟爸爸講事情的時候,若他在旁邊插嘴就會造成彼此都很痛苦;另外,孩子有時無法理解家長在講電話為何不能干擾,因為他沒有聽到電話另外一頭的聲音,所以有時候可以讓他講電話親身體驗,才能夠瞭解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責任:負責、承擔、自我挑戰、自我管理、勇氣。

為了成為負責任的人,必須教導孩子,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讓別人來幫你收拾爛攤子;若事情突然出現問題,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負責,千萬不能亂找藉口或怪罪別人,因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要想到行為的後果。

教出好品格寶寶:品格篇

孩子對於責任的概念不完全了解,彭菊仙建議,可以用擬人化方式教導,讓孩子對自己負責,如果物品帶出去三不五時就會弄丟,這時就能告訴他說:「媽媽帶你出去都不會忘記把你帶回來,可是你帶出去的東西都會不見,我相信你的水壺(該物品)會很傷心!」當下也要讓孩子試著再努力看看,陪伴他走回原本遺失東西的地方將物品找回來,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教導他們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物質生活。

從孩子3~4歲開始,會對做家事產生興趣及好奇心,因此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做家事,學習對家庭有責任。研究指出,願意做家事、承擔家事責任的孩子,未來工作機會比不願意做家事及承擔家事責任的孩子增加4倍,失業率則降低15倍,所以訓練孩子為家裡承擔責任,除了讓孩子變得能幹及懂得自理生活,也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打從心理感恩並學習。

公平:不偏私、正義、心胸開放。

為了成為公正的人,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不要想著佔別人便宜,對任何事情都必須要誠實相對及遵守遊戲規則,若遇到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也要以開放的心胸聆聽別人的意見;此外,不要搞小圈圈及小團體,隔絕別人,更不要把自己所犯的錯誤來怪別人。

教出好品格寶寶:品格篇

彭菊仙指出,孩子從家庭及父母身上來感受人們對自己的期待與關愛,而公平是十分被強調的處事原則,父母在面臨解決孩子間的糾紛或糾正孩子的行為時,必須要表現出公平的態度,若讓孩子感覺不公平,親子關係可能會產生裂痕,因此獎賞及懲罰必須要一致,用這種方法讓他們覺得父母是公平的。

彭菊仙以自身為例,擁有3個兒子的她,即使做到公平,但心裡常覺得委屈的孩子,就是會覺得你不公平,家中的第二個兒子,就很容易有老二情結,認為父母比較重視老大、疼愛老么,所以她在分配食物或擁抱孩子時,都會先從老二開始,透過實際上並不公平的做法,來彌補老二心裡的缺憾和失落感,但老大及老么並不會認為媽媽不公平,因為他們心裡仍能感受父母滿滿的愛,因此,適時「用不公平方式,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公平。」

關懷:關懷他人、慈悲、感恩、關心、牽掛。

為了成為有愛心的人,必須要持續做好事、當好人,對於別人的心情、感受敏銳,能夠立即察覺並幫助有需要的人,對待別人寬大厚道,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如何影響到別人,不會輕易做一些刻薄及傷害別人的事情。

關懷是最容易讓孩子親身實際去感受的,比如說當孩子放學回家時故意不理他,不跟他打招呼,他說任何話都不給予回應,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不被愛、不被關心;反之,當孩子回來時你對他噓寒問暖,詢問今天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孩子就會感覺到被關懷,因為有被重視及被愛的感受,就會感覺很棒;因此當他喜歡別人問候、關心的感受時,自然就會想要做這些動作來對待別人、關懷別人。

彭菊仙也分享會讓孩子每天都讀「弟子規」,希望透過文字無形中的薰陶,自然而然影響孩子的中心思想,建立一套品格的價值體系,而且時常朗誦及閱讀這些文章,孩子就會清楚內容涵意,深化中心思想,這些就是整體人格價值體系的骨幹,讓孩子擁有良好品格的藍圖。

值得信賴:信任、依賴、正直、誠實、可信任、忠誠。

為了成為值得信賴的的人,首先必須要誠實,不能夠撒謊、作弊或偷竊;之後要可靠,任何事情都必須說到做到、有始有終;再來則是要有勇氣,自己認為對的事就勇往直前地去做,即使很困難,仍然不畏艱辛;最後則是要當好朋友,千萬不要背叛朋友們對你的信任。

要教導孩子「信賴」,可以與孩子玩信任遊戲,讓孩子蒙著眼睛走路,家長則是用手牽住孩子的手,走著、走著故意讓孩子踢到台階,這時小孩可能會生氣地大喊:「媽媽怎麼這樣,要跟我玩還陷害我!」媽媽這時就能反問「那是否我不值得你信任?下次還敢跟我玩嗎?」趁機對孩子機會教育,在做任何事情時,要多注意及想到每一個部分,因為只要曾經發生任何不值得信任的事蹟,別人就不會再把事情託付在你身上,將來長大到社會上工作時,值得信賴的人,才會讓人願意託付重責大任。

舉例來說,曾經有位名校大學生去應徵工作,公司認為他各方面都很符合標準,但最後卻沒有被錄取,原來是曾經在大學租賃房屋時,破壞房子卻草草搬走,並未好好解決事情,公司就會覺得在處理事情上不值得信任,不願意給予工作機會。

公民責任:回饋、守法。

為了成為一個好公民,對身邊的事物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及責任,讓學校、社區和世界變得更好,有空可以參加社區服務、幫忙照顧環境,懂得尊重他人,並且遵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規定。

要使孩子懂得公民責任,可以先從與孩子討論新聞事件開始,例如黑心商品事件,當時四處都是黑心油及地溝油,家長可以試著以自己當做例子,「如果有一天媽媽拿過期東西給你吃,你會不會覺得媽媽很恐怖?」藉此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對的,利用新聞事件提醒孩子自己成為社會中一份子,要盡到公民責任,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不能做些什麼?不要害怕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的邪惡面,才能讓孩子多方嘗試。

另外,家長也可以在路上故意把喝完的飲料丟地上,孩子看到時通常會驚訝地詢問:「媽媽你怎麼這樣子?」媽媽回答:「因為很多人都這樣丟啊?」這時讓孩子懂得去思考並回答這樣的行為很不好,再藉此告訴孩子怎樣做才對,下次不管有沒有看到垃圾桶、垃圾大不大,都不能夠亂丟,甚至看到垃圾時可以撿起來丟到垃圾桶,維護生活環境的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