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認識臍帶血移植

認識臍帶血移植

如同其他治療方式一樣,臍帶血移植也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式,其中,白血病最為大家熟知,但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需要臍帶血移植,而是醫師考量病患的狀況,評估以臍帶血移植的治療效果勝於其他方式時,才會考慮進行移植臍帶血。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治療疾病的方式也與時俱進,臍帶血移植也與骨髓、周邊血液幹細胞的移植一樣,成為治療相關疾病的方式之一。

認識臍帶血移植

自用機會小.移植優勢多

與骨髓、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一樣,臍帶血移植主要的適應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重度海洋性貧血、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先天免疫系統不全症或代謝異常等疾病,之所以用於自身的機率不高,臺大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盧孟佑解釋,「若是患者的疾病為先天性,可能在臍帶血中就含有癌細胞或造成病變的基因,所以不適合自體移植」。

然而,做為異體移植則有其優勢,他說明如下:

配對成功機會高:造血幹細胞的來源有骨髓、周邊血幹細胞與臍帶血,移植前需要進行白血球組織抗原(HLA)配對,骨髓與周邊血幹細胞需要全合才能移植,配對成功機會相對低,但臍帶血因較不易產生排斥,所以不用全合即可考慮使用,因此容易找到適合的臍帶血。

較不易產生排斥:臍帶血因幹細胞較不成熟,產生的免疫力較低,因而較不容易出現排斥現象。

捐贈者不會疼痛:臍帶血的採集是在剪斷寶寶的臍帶後,由連接胎盤的臍帶靜脈中抽取出血液,並不會讓寶寶感到疼痛。但捐贈骨髓或周邊血者,需要進行特殊的醫療處置,不論抽血或全身麻醉,都會讓捐贈者覺得有痛意。

準備過程短:若是移植骨髓或周邊血,從開始進行HLA配對到移植,平均需要3個月,「因為捐贈者需要接受相關的健康檢查」,也要面對捐贈者可能不捐的情況。至於臍帶血則因已先預存,「只需要重新做一些必要的檢驗,大約1個月即可完成」。特別是對於病情嚴重不能等的患者而言,臍帶血移植前的準備過程時間較短,可避免患者因為等待期長而延誤病情。

盧孟佑醫師補充,「臍帶血移植令人擔心的問題是量不夠多,平均的儲存量為100c.c.〜110c.c.,如果移植在小於20公斤的孩子身上,較沒有問題,若是移植對象為成人或體重超過20公斤的孩童,就要擔心因為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數量不夠,恢復期延長,將使感染機會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失敗機會增高」。

移植的配對看白血球組織抗原

盧孟佑醫師表示,一般的輸血,所需要的血型相符,是指「紅血球的血型」,而移植的配對則是指「白血球的血型」,即針對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A、B、DR)6個位點進行比對,臍帶血只要4到5個位點吻合,就符合臨床移植標準,不過,骨髓與周邊血幹細胞則是要「6個位點全合」。

臍帶血移植的評估

患者是否需要移植臍帶血?「由醫師根據年紀、體重與病情等因素加以評估」,如果病情嚴重,其他方式的治療效果不如造血幹細胞移植,就會考慮進行移植。不少人認為,白血病需要進行臍帶血移植,盧孟佑醫師解釋,「移植也是存有風險,白血病的治療不是都需要移植,以3至7歲罹患白血病的病童為例,通常化療就有不錯的效果,除非復發,才會考慮移植一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考慮骨髓、周邊血或臍帶血移植。

Step1.親屬間尋找

評估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首先要可考慮患者的手足是否有儲存臍帶血?「手足間的HLA配對全合機會較高,併發症少,不過,符合的機會為1/4,換句話說,不是手足有存臍帶血就可使用,而且要考慮病人體重」。盧孟佑醫師補充,「若患者疾病為先天性代謝疾病,考慮手足也可能有同樣的疾病,就算HLA配對全合,也無法使用」。

Step2.公捐庫尋找

若親屬間沒有適合的捐贈者,則至骨髓庫和公捐的臍帶血血庫找尋符合配對的捐贈者。盧孟佑醫師指出,「以目前台灣慈濟骨髓庫有30萬筆資料,公捐的臍血庫約有2萬筆資料(慈濟與和信的臍血庫)來看,預估找到符合配對的機會有8成」。

他補充,配對以同種族間的成功機率較高,「日本人的血統較為單純,10萬筆資料庫就夠用;美國是民族的大熔爐,雖擁有近300萬筆資料,符合配對的機會才有80%」。

認識臍帶血移植

移植狀況

確認有配對相符的臍帶血後,即可進行移植。關於移植費用,通常受贈者需要負擔臍帶血的費用,移植費用則由健保支付,盧孟佑醫師說,「醫師只負責尋找配對,其他細節由臍帶血庫與受贈者家屬溝通」。

臍帶血移植的方式,是將冰存於臍帶血庫的臍帶血解凍,再以靜脈輸入方式,將臍帶血輸入患者體內。移植是否成功?他指出,「看患者的身上是否有長出捐贈者的血球?有沒有產生排斥?有沒有感染?如果有感染,是否可受到控制?」

或許有人認為,移植後,病就會痊癒,盧孟佑醫師強調,「選擇幹細胞血移植,是提供一個較高的痊癒機會,但是否痊癒就不一定了,一般而言,移植成功的機會約有7、8成,但惡性疾病仍有可能復發」。

國內臍帶血使用率

目前國內進行臍帶血移植的案例數有多少?他以台大兒童醫院為例,「一年大概進行30個造血幹細胞移植,多以白血病為主,先天性免疫不全的則1年至多1個」。

盧孟佑醫師補充,「全台每年約新增200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病年齡約3至7歲,治癒率達8成5,往往是出現復發,才會考慮移植的可能性。因此,大概只有幾例需要移植,而移植不限臍帶血,也可能是骨髓或周邊血,需視患者的狀況而定」。

相信不少準備迎接新生命的父母會考慮「是否要幫孩子存臍帶血?」盧孟佑醫師指出,「如果這一胎的哥哥、姐姐有類似如白血病的疾病,為避免之後可能因復發而需要進行臍帶血移植,不妨考慮自費儲存臍帶血,以備不時之需」。

盧孟佑醫師表示,過去曾有病童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以根治疾病,雖然有找到配對相符的骨髓,但父母考量親屬間移植的成功機率較高,於是決定再生一胎。第二胎的臍帶血經過配對,與哥哥相符,進行移植後,弟弟給的白血球順利在哥哥體內生長,讓哥哥免於再受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