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於嬰幼兒的生殖系統疾病
生殖系統,可從內生殖系統和外生殖器官兩方面來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胡逸然表示,寶寶剛出生的數小時內,就會陸續接受一連串的健康檢查。因此,醫師會先看新生兒的外生殖器官特徵是否符合性別、是否有異常,如陰莖、包皮、陰唇、肛門等處;接著,進一步觀察內生殖系統的相關狀態,如睪丸、卵巢等。
男寶寶
陰莖短小.與荷爾蒙有關
胡逸然醫師說明,每個寶寶的生理狀態不同,例如有的皮下脂肪層較厚,促使陰莖看起來有較短的錯覺;因此,醫護人員在測量時,都會拉直,並直接測量其根部到頂端的長度。
以台灣相關數據來看,出生滿1個月的寶寶平均陰莖長度約1.9~2.9公分,1個月至6個月約3.4公分、7個月至1歲約3.6公分左右;但整體來說,1歲內的男寶寶只要有到2公分以上的長度,都是正常的狀態。胡逸然醫師表示,如果超過1歲仍不到2公分,就必須考慮進一步就醫,檢查是否有荷爾蒙問題的可能性。
男寶寶
包皮過長.小心發炎
包皮,是陰莖末端的皮膚組織,延伸並包在龜頭上。如果龜頭部分完全被覆蓋就是「包皮過長」,若包皮整個包住使龜頭沒辦法露出就是「包莖」。胡逸然醫師表示,台灣超過30%新生男寶寶都可能有包莖現象,通常幾個月後,此處皮膚會逐漸放鬆,包皮可被推開,露出龜頭。
針對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狀況的寶寶,父母更要特別勤加清潔。胡逸然醫師表示,若包莖太緊而無法推開包皮,長期下來,包皮上腺體分泌、如廁後殘留的尿液、其他汙垢等,就無法獲得徹底的清理,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進而易受感染而發炎;如果反覆發炎,更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包皮皮膚和龜頭的沾黏,影響排尿功能。
她提醒,洗澡時,父母應撥開包皮,輕輕搓揉外生殖器官來清潔,以寶寶不疼痛為原則;建議可採溫水盆浴,不但能讓寶寶身體放鬆,還能藉由大量的水分來達到潤濕、清潔的效果。此外,別忘了勤快更換尿布,減少病菌孳生機會。
男寶寶
尿道開口位置異常.影響小便
指的就是「尿道下裂」的先天性異常狀況,引發原因不明。胡逸然醫師表示,此症狀大多會在兩個時機被察覺到:其一,新生兒身體檢查時被醫護人員發現;其二,2歲前學習如廁時被家長發現。
她進一步說明,由於尿道開口位於陰莖龜頭的最頂端,如果尿道下裂,當小男童站立小便時,尿液會順著下裂開口滴落,容易弄濕衣褲,連帶可能會影響未來身心理的發展狀態。
根據下裂的程度,尿道的開口位置可能落在龜頭、陰莖、陰囊、會陰部等處。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則視個人症狀來評估、決定。
男寶寶
陰囊水腫.單側機率居多
除了外生殖器官的問題外,其次就以內生殖系統的「睪丸」狀況較常見。胡逸然醫師說明,從外觀看寶寶的生殖器部位,陰囊水腫患者多以一邊大一邊小的情形呈現,起因在於新生兒的睪丸要從腹腔下降到陰囊的過程中,腹腔和陰囊之間的通道腹膜鞘狀突,沒有完全閉合,而讓腹水流到陰囊內並包圍著睪丸,造成先天性的陰囊水腫。陰囊水腫的平均發生率約10%,通常單邊水腫的狀況較多,爸爸媽媽在觀察時會發現兩側陰囊大小不一樣,又以右邊症狀最常見,但也可能有兩側皆水腫的問題。
一般來說,醫師會在新生兒健康檢查時發現此症狀,但會先請家長別擔心,平日洗澡時持續觀察即可;對此,胡逸然醫師解釋,「多數寶寶的水腫狀況,在數個月後就會自行吸收、消失」。然而,若超過1、2歲仍有陰囊水腫的問題,則建議儘快就診檢查,必要時需以手術治療。
男寶寶+女寶寶
腹股溝疝氣.早產兒機率高
胡逸然醫師說明,人體內器官移動到不對的位置,就會產生疝氣;無論男女都可能發生,但男多於女。以男寶寶為例,其腹膜和陰囊間的通道(腹膜鞘狀突)會自動閉合,睪丸會下降到陰囊;若閉合不完全,可能促使腹腔內小腸等器官掉入鞘狀突,使腹膜凸出,即為「腹股溝疝氣」,以右側最常見。
相關統計顯示,初生嬰兒約1%~5%有疝氣,其中以早產兒、低體重寶寶的發生機率較高,達30%。她補充,陰囊水腫也可能和腹股溝疝氣合併發生,機率約10%。
父母可在換尿布時,觀察寶寶的腹股溝與陰囊;若此處腫腫的、鼓起來,且用手觸碰後會使寶寶不適而哭鬧,她建議,「父母當下應先安撫寶寶,減低哭鬧程度,才能減少腹腔壓力所造成的不適感,再嘗試著輕輕將滑落的器官推回腹腔位置;接著,儘快帶寶寶就醫檢查為佳」,讓醫師檢查、評估是否為腹股溝疝氣,並確認滑落的器官種類、是否合併有其他症狀等病況。一旦確診為腹股溝疝氣,通常需要以修補手術來治療。
男寶寶
隱睪症.可能影響精子功能
隱睪症,即是指「寶寶睪丸還留在腹腔或腹股溝內,沒有下降到陰囊內」的狀況;早產兒發生此症的機率最高,約為20%~30%;另外,單側隱睪症較多,以右邊最常見。胡逸然醫師表示,少數新生兒的單側睪丸尚未下降,可先觀察,約1~2個月後就會自行下降到陰囊,父母毋須過於擔心。
她表示,隱睪症的狀況,等於長期讓睪丸處於較高溫的環境;如果未治療或延誤治療,睪丸細胞可能病變,精子能力將受到破壞,影響生育能力,嚴重者會造成不孕,甚至細胞惡性病變。因此,若寶寶滿1歲,有一側陰囊看起來較小,則有睪丸沒下降到陰囊的可能性,建議儘快到新生兒科檢查;如果經醫師評估,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就會再轉介到小兒泌尿外科深入檢查及後續治療。
女寶寶
假性月經.自然代謝消失
有的媽媽在幫女寶寶換尿布時,赫然發現陰道出血或有帶血的分泌物;胡逸然醫師說明,這在寶寶出生幾天至一週左右較常見,主要是因為母體荷爾蒙仍殘留在寶寶體內所導致。
一般來說,女寶寶體內的母體荷爾蒙會自然代謝,大約1個月後,假性月經的情形就會消失;因此,只要父母平日在換尿布或洗澡後,以溫水清潔、保持乾淨即可。然而,她補充,如果假性月經超過1個月仍未消失,則必須儘快就診檢查,以確認是否有其他問題(例如腫瘤、內分泌或卵巢等)。
女寶寶
處女膜閉鎖.須手術治療
胡逸然醫師表示,當處女膜沒有開口,即是「處女膜閉鎖」,外觀會呈現會陰部皮膚下有些鼓起、凸出來的膜。此狀況的發生率約為0.1%,在新生兒時期並無症狀,很難被發現,除非合併有假性月經,被察覺的機率才會較高;大部分都是在進入青春期,經血無法排出體外、瘀積在陰道或子宮內等臨床症狀的出現,才比較容易被發現處女膜閉鎖的情形。
當發現有此症狀,通常需要手術處理,只要在閉鎖的地方開小洞,能讓經血流出即可。如果沒有儘快治療,經血不但會積在陰道內,還可能漫延到子宮、輸卵管,甚至產生腹痛、腫脹發炎的狀況。
女寶寶
雄性化的陰唇肥厚
屬於「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病症」的其中一種症狀,發生率約1/10,000至1/15,000。罹患此症的寶寶,體內的雄性素會大量分泌;因此,女寶寶很容易被察覺到「陰唇肥厚」、或甚至有類似短短的陰莖等雄性化特徵,但男寶寶就很難被發現,可能要到之後發生性早熟現象,就醫檢查後才會確診。
胡逸然醫師表示,此病症可透過新生兒篩檢來檢測出,檢出機率達90%;若經確認女寶寶罹患此症,新生兒科醫師會開立口服荷爾蒙藥物,讓父母定期餵食寶寶,以補充其體內缺失的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素、留鹽激素),並定期追蹤,慢慢改善狀況。如果症狀嚴重,甚至需要進行整型矯正的手術。
男寶寶+女寶寶
無肛症.小心腹脹
顧名思義,無肛症特徵是「有肛門的形,但沒有開口」。胡逸然醫師說明,正常狀況下,在胚胎時期,就會逐漸發展出直腸與肛門的相關系統;若有發育問題,就可能發生直腸無法連結到肛門處的先天性異常狀況;她表示,大部分在新生兒身體檢查時,醫護人員就會發現寶寶是否有無肛症。
無肛症的發生機率約1/5,000,可能發生在男寶寶或女寶寶身上,但男性稍微多一些。而無肛症的寶寶容易腹脹、喝奶喝得不順,嚴重者甚至會嘔吐;因此,若發現新生寶寶的胎便,出生後超過一天以上沒有排出,就要特別小心留意。
合併瘻管症狀
人體的發展很奧妙,若原有的出口被堵住,就會另外在身體其他地方出現開口,即為「廔管」,如在尿道、膀胱、陰道、肛門附近的會陰部皮膚等看到胎便。胡逸然醫師表示,有的無肛症寶寶因為合併有廔管,沒有腸道阻塞症狀,而不易在第一時間被察覺;建議父母幫寶寶換尿布時,記得觀察大便從何處出來。
若有問題,儘快就醫檢查,通常只要進行肛門成型術的手術處理即可。然而,此類寶寶有很大機率可能會合併其他異常症狀,如泌尿道、脊柱等,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無肛症寶寶須接受相關器官的檢查,以便排除可能合併發生的多重器官系統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