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特殊兒:認識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後群)
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
小靜今年4歲,只喜歡穿紫色衣服,任何黃色的東西都極度抗拒,可以看著旋轉的電扇一整天,吃飯時,白飯和菜餚一定要分開,只要飯沾到菜,她就要換另一碗,討厭吵雜的聲音,一到陌生或聲音很多的環境甚至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激動的哭鬧情緒。
行為特徵
1.人際社會互動障礙
如:缺乏視覺接觸、不搭理人、對於與人互動缺乏興趣、不懂如何交朋友等。
2.溝通障礙
語言發展遲緩或無語言能力,即使具備語言能力,對語言的理解與使用仍有困難,有仿說(模仿說話)的行為,但無法與人建立有意義的交談。
3.重複侷限而刻版的行為
如:不停轉圈、不停拍打耳朵、在穿著上出現固執的堅持。
4.專注、沉溺於特定興趣或物品
如:走到哪都要帶著公仔、喜歡看旋轉的物品、著迷於開關門等。
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
自閉症,於1943年由美國的Leo Kanner所發現,因此又名「肯納症」,醫學上,自閉症的成因來自於原因不明的腦部功能異常,通常在孩子3歲之前可以被診斷出來,至今沒有任何藥物或治療能使之痊癒,自閉症所導致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讓孩子在認知、語言與知覺等方面都出現學習上的困難,必須憑藉父母持之以恆的耐心與一點一滴的細心教養,才能讓自閉症孩子逐漸在行為上有所進步。
自閉症又可分為高功能自閉症與低功能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相對較佳,自閉症的特徵比較不明顯,某些孩子會在特殊領域有出色的天賦,如:繪畫或音樂等;低功能自閉症的孩子則多半沒有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不佳,且常會出現自我刺激的行為,自閉症的特徵非常明顯。
尋求專業診斷
自閉症症狀在每一個孩子身上有不同的呈現,例如:有些孩子是行為的固著與口語表達障礙,有些則是社交互動障礙與行為固著,其中又有不同輕、重度的差別,因此不建議自行診斷、對號入座,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自閉症的核心問題主要出現在溝通、社會障礙、重複的行為,以及過度專注於興趣或活動等,診斷需經過嚴謹的推理過程,家長可尋求醫療院所中兒童心智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或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等,請專業的精神專科醫師評估與診斷。
以微笑引起注意力
由於自閉症的孩子常無法與人對視,因此若想增加孩子在這方面的進步,爸爸媽媽可以從自身做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每次與自閉兒對話時,帶著微笑注視著他,不強迫他一定要眼神直視,但父母可以用微笑的表情逐漸吸引他,培養他與父母互動的興趣,那麼孩子就有機會慢慢在互動中增加眼神直視對方的機會。
具體表達.提供選項
因為自閉症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弱,因此與自閉症孩子溝通時,建議家長要具體表達內容,例如:請把水裝到水桶的某個位置(在該位置以有色膠帶標出),並以動作重複示範,讓孩子確切明白行為的步驟,此外,若想詢問自閉兒的意願或想法時,也應儘量以2選1的方式提供選擇,例如:你要吃飯,還是吃麵?並顛倒順序重複問句,以避免孩子只是仿說,重複句子的最後詞彙。
使用正向語句
與自閉兒溝通時,理解能力不足常常讓孩子不明白家長的真正期望,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與孩子互動時,父母應儘量使用簡潔的語句,說到關鍵字時,可以先停頓、加強語氣、適時重複的技巧,讓孩子理解話中的指示,同時,也提醒家長要使用正向的語句取代負向的語句,儘量少用「不」、「不行」、「不要」、「不可以」例如:以「把水龍頭關起來」取代「不要玩水」,否則自閉兒可能會以為玩水才是媽媽所期望的事情。
極度天真的孩子.亞斯伯格症後群
小將常常不明白別人話中想表達的真實意義,如果對方的表達包含雙關語、隱含意義或譬喻用法,他就更一頭霧水了。有天,老師在課堂上宣布考試規則時提到:「考試過程中想上廁所,門都沒有喔!」小將馬上疑惑的回答:「老師,教室前面有門,教室後面也有門,你怎麼說沒有門呢?」
行為特徵
1.社交障礙
如:缺乏同理心、喜歡獨處、拙於社交、不懂分享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行為等。
2.溝通障礙
相較於自閉症的孩子,亞斯伯格症的小孩通常具備正常的口語能力,但對於別人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或弦外之音無法明白,表達想法很直白,並且缺乏表情或手勢,甚至在音量上也不會依場合調整,單向的溝通模式常讓旁人很頭痛。
3.沒有彈性的堅持
例如:吃飽飯後一定要吃水果,不然會發脾氣、牙刷一定要是藍色的或是媽媽只能留長頭髮。
4.專注、沉溺於特定興趣或物品
有別於自閉兒對機械化動作的喜愛,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比較容易沉迷於知識的細節,例如:執著於了解火車行進的原理或時鐘的結構。
被誤解為我行我素的亞斯伯格症後群
亞斯伯格症後群,於1944年由亞斯柏格醫師首次提出,是一種與自閉症類似卻又相異的症狀,具有亞斯伯格症特徵的孩子,除了社交行為較笨拙之外,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比自閉症孩子為佳,但相較於正常發展的孩子,社交行為、語言理解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仍顯不足,除了無法察言觀色,直白的說話方式也常得罪他人而不自知,且常常會固著於有限的興趣與僵化的行為,並因為在與人互動上總是遭遇挫折,又不擅長表達情感與處理情緒,導致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處於負面情緒中。
善用預告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於環境的變化很敏銳也不容易適應,如果父母有出遊計畫或生活中有新事物的改變即將發生,建議事先以預告的方式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否則在遭遇變化時,孩子可能會有激烈的情緒反應,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有預告,就容易有畫面,能增加孩子對即將到來的活動有所準備,儘量避免臨時起意的行程變更,而預告的時間點,則要仔細觀察每次預告後孩子的反應,如果是他不喜歡的事情,太早說可能會引發他提前焦慮,就可以縮短預告的時間。
引導多元話題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因為容易執著於特定興趣或活動,因此在與人談話中,也常常只與人重複表達單一話題,即便聽者已無興趣繼續聽下去,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仍無法察覺,並且不會中斷談論,讓同儕與家長很困擾,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爸爸媽媽仔細留意孩子的表達詞彙是否受限,並嘗試引導孩子從固著的話題延伸至其他話題,例如:小孩喜歡卡通湯瑪士火車,當他談論著火車的點滴時,爸媽可試著將話題帶到各種小火車的表情及所代表的心情,進而延伸到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各種情緒,讓孩子的話題不再只是侷限於火車的討論,或者引導他如何判斷別人已經顯露出「不想聽」的語言或表情,此外,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約定只能在每天的睡前,才能分享他最愛的話題等。
對孩子的「不懂」給予更多支持
無論是聽不懂玩笑話或不了解他人話中的實際含意,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因為這種不懂而讓旁人啼笑皆非,此時建議家長反而要留心自己的處理態度,避免嘲笑或直接對孩子發脾氣,造成他的挫折感,應儘可能把握機會、善用情境教育孩子,給予他更多的善意與支持,讓他有機會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以及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可以獲得什麼訊息;而如果這些學習還能透過具體的解說(例如:圖畫、表格、文字等),則更能讓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完整的學習到:若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境,他可以如何解讀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