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準父母先修課.聰明駕馭產程-生產實戰篇(自然產)

準父母先修課.聰明駕馭產程-生產實戰篇(自然產)

產兆發生時,準媽媽須去醫院報到,了解入院待產程序,以及準爸爸請陪產假的時機,面對生產大事,不會手忙腳亂。入院待產程序

入院待產程序

當準媽媽有落紅、子宮每5分鐘一次規則收縮或破水等產兆發生時,應到醫院檢查。到了醫院,除非是破水情況,如果是落紅或陣痛,則必須經過特定程序,確認已達到入院標準,才會讓準媽媽「入院」待產。陳崇萱護理長表示,準媽媽有產兆發生時,應直接到醫院產房報到,護理人員會為準媽媽做內診確認子宮頸張開的情況,並為準媽媽裝設胎兒監測器,監測至少30分鐘,觀察子宮收縮的強度、頻率和胎兒的心跳速度。


自然產住院標準

如果內診後,發現準媽媽子宮頸口張開達到2公分以上,並從胎兒監測器紀錄子宮收縮強度超過50以上,或是胎兒的心跳速率每分鐘低於110或高於180以上……,這些情況都意味著準媽媽已達到住院標準。
這時,準媽媽就可到待產房或是樂得兒產房,準爸爸則協助辦理住院手續,手續完成後再回家帶待產包和個人盥洗用品到院即可。


入院待產程序

Step 1.感覺到子宮規則收縮,第一胎每5分鐘宮縮一次,第二胎每10分鐘收縮一次,或有落紅產兆,應儘速去醫院。

Step 2.到醫院後可直接到產房,由護理人員協助在準媽媽腹部上安裝胎兒監測器,監測胎兒每分鐘心跳速率和子宮收縮的強度,並進行內診,確認達到入院標準後,再轉到待產室或樂得兒產房待產。

POINT:一般來說,子宮收縮強度在50以內屬於正常宮縮,超過50以上則意味著產程已經開始;胎兒心跳則應在每分鐘110~180下以內,太高或太低都可能有狀況,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準爸爸請陪產假時機

法令規定,準爸爸享有三天陪產假,這三天假期如何用在「刀口」上?陳崇萱護理長表示,準媽媽入院待產之後到生產,第一胎準媽媽平均待產時間約1~2天,因故需要催生的情況,待產的時間可能會更久一些,在待產房天數平均從1天~5天以內,所以,準爸爸並不需要在準媽媽入院待產後就立即請假,可以等到準媽媽進入第二產程,送入產房的前一刻再請假。準媽媽在待產房期間,可以請家人協助輪流陪伴。


在待產房期間

在待產房期間,準媽媽必須與越來越強烈的陣痛對抗,更需要準爸爸或家人的陪伴,幫準媽媽和腹中胎兒加油、打氣。陳崇萱護理長表示,進入待產房之後,醫護人員會為準媽媽打點滴,以防萬一胎兒心跳速度下降太快或是子宮收縮太急、太強,準媽媽發生嘔吐、沒有食欲等狀況,需要做緊急處置時能先做好預防性的準備。


使用樂得兒產房,須提早預約

在待產房期間,可以維持手機開機狀態,不過,進入產房之後,建議準爸爸要記得關機,以防手機電磁波與產房內的儀器設備相互干擾。當準媽媽子宮頸已全開,胎頭開始下降之後,就能進入產房準備最後的全力一搏!若是使用樂得兒產房,因待產和生產都在同一個處所進行,可以免去產婦轉換生產處所的不便。不過,每家醫療院所樂得兒產房的房數有限,且必須自費使用,提醒準爸媽若期待使用樂得兒產房,須提早和生產院所預約。


施打減痛分娩時機

每個人對陣痛強度的耐受力不同,有了減痛分娩,彷彿是許多自然產媽媽的救星。周輝政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統計,施打減痛分娩的產婦,有7~8成認為確實能達到減痛的目的,但仍有5%~10%的產婦表示自己沒有感覺到減痛的作用。
由於減痛分娩施打的時機對於減痛作用、產程進展都會有影響,他認為,太早施打可能會拖長產程,若施打的劑量過高,也可能讓產婦感覺不到痛感而無法用力把孩子生下來。因此,大多數情況會等產婦子宮頸開2~4公分之後施打,在子宮頸全開時關閉,讓產婦能在關鍵時刻靠自己的最大努力生下孩子。


運用拉梅茲呼吸法

此外,陳崇萱護理長表示,在待產過程中,產程進展時建議產婦運用拉梅茲呼吸法來舒緩陣痛,以免疼痛讓產婦消耗太多力氣,到了關鍵時刻反而沒力或不會用力。


拉梅茲呼吸法簡易版

產程3階段運用法:

1.分娩初期
(規律陣痛到子宮頸開0~3公分)
用鼻子採廓清式呼吸(深深的吸氣),再由嘴巴慢慢吐氣,隨著子宮收縮波開始,每分鐘約做6~9次深呼吸,準爸爸當司令官,幫忙喊口令。從側面可看見準媽媽的胸部會因為呼吸而有明顯的起伏。

2.分娩第二階段(加速期,子宮頸開3~7公分)
又稱為嘻嘻輕淺呼吸法,淺而慢的方式加速呼吸。此時子宮約2~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45~60秒,當子宮開始收縮,快速用嘴吸氣後吐氣,逐漸加快呼吸的速度,等到收縮情形慢下來,再漸減呼吸的速度。

3.分娩第三階段(轉變期,子宮頸開8~10公分)
胎兒快要出來了,這時候先做廓清式呼吸,連續做4~6個快速的吸、吐、吸、吐,之後再以廓清式呼吸做終了。


從待產到生產過程初體驗

依璇在懷孕期間曾參加過《媽媽寶寶》雜誌的內文模特兒,是個美麗又活潑的俏媽咪,懷孕期間體力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進入懷孕第39週,因為聽說多走路對生產會有幫助,依璇在懷孕39週又2天時,還從台北市行天宮步行到台安醫院,走了快30分鐘的路程,果然隔天一早就感覺到子宮收縮的生產徵兆了!

9月22日早上,依璇感覺到有子宮收縮的產兆,因為有充分的準備,她一點也不慌亂,在家平靜的計算著宮縮的頻率。下午5點左右,她去解尿時發現有透明液體流出,她說:「我還沒用力就有液體流出來,我想應該就是破水了。」她趕緊先洗個澡,等老公下班回家後就準備出發去醫院待產。
出發前往醫院之前,依璇又經歷了一次大破水,她形容當時的景象,就像是瀑布一樣的液體從陰部湧出來。不過,她還是非常鎮定,簡單收拾了待產物品,就跟老公一起去醫院報到。


學會閉氣用力的訣竅

產婦必須正確的用力,才能讓胎頭在關鍵時刻順利的通過窄窄的產道。用對力是自然產媽媽們產前必須學會的功課。因為,用錯力不僅會拖長產程,有些產婦還因為用錯了力,導致臉上微血管爆裂、眼睛腫等狀況,卻還是沒辦法把孩子生下來。因此,學會如何在產檯上的關鍵時刻用對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產前預習課。


產檯上用力訣竅

1.閉氣用力

在最後一刻,自然產媽媽必須靠自己最大的力量,將寶寶用力從產道推出來。這時候,護理人員會指導產婦大口深呼吸,把氣閉住,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陰道部位,用力推!


2.哈氣別用力

當寶寶頭部順利娩出之後,護理人員會指導產婦用嘴巴輕輕「哈氣」,不要讓身體過度使力,陳崇萱護理長表示,這是為了避免寶寶從產道口「衝」出來的速度太快,容易造成產婦陰道部位撕裂傷,因而會請產婦這時不要用力,以減慢寶寶娩出的速度。


關於自然產的3大疑問


剃毛、灌腸是自然產的例行程序嗎?

剃毛、灌腸並非自然產的例行程序,周輝政醫師表示,剃毛或灌腸的原因與降低生產感染風險有關,例如生產時,有些產婦因用力而解出排泄物,排泄物會增加初生嬰兒或產婦傷口感染機會,因而會採取預防性措施,在產前先灌腸。不過,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知,認為剃毛或灌腸並非必要措施,若必須這麼做,產檢醫師也會與產婦溝通,視情況需要做適當的處置。


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剪開會陰嗎?

周輝政醫師表示,生產過程中的狀況很多,由於國人普遍運動量不足,且骨盆構造與西方人不同,骨盆較小會增加生產的困難度。臨床上,在生產的關鍵一刻產婦已經沒力的情況很常見,有時候就是差這麼一點卻沒辦法生出來,這時醫師就需視情況做適當的處置。此外,剪開會陰,產婦的陰道傷口撕裂傷較為規則,就像縫補衣服一樣,整齊的傷口比不規則的傷口較好縫合,對於產婦的預後也會較好。不過,剪會陰並非自然產過程中的必要程序,若產婦有個人因素考量,可在產前與醫師溝通。


我會不會「痛兩次」呢?

自然生產好處多,不過,也有產婦擔心自己會「痛兩次」:生不出來,最後還是得挨一刀!這樣的生產狀況時有所聞,所以,即使沒有自然產的禁忌症,不少準媽媽還是期待能藉由產前檢查,預先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會「痛兩次」的族群?如果可以事先預測自己可能會生不出來,還不如就直接「剖一剖、生一生」比較乾脆些。
周輝政醫師表示,除非產婦或胎兒的狀況屬於極端情況,例如胎兒超過4000公克、胎頭過大而產婦骨盆腔較狹小等特殊案例,可以預估到不好生的可能性較大,否則,自然生產時可能發生的狀況根本難以預估,希望生產順利,建議準媽媽懷孕期間還是要注意體重控制,規律運動幫助維持好體力,對產程進展多少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