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為了讓自己更健康、生產更順利,孕期生活不該只是多吃少動,甚至不動,因為適度運動對孕婦的好處不少,因此,孕前有運動習慣者,在體力能負擔下應繼續維持運動習慣;原來不運動者,即使散步也是不錯的運動!

據說,過去農家的孕婦生孩子像下蛋一樣快,因為即使懷孕,直到生產,都要繼續農事工作,名嘴鄭弘儀曾說,媽媽懷他的時候,直到羊水破了,仍在田裡工作,還得把一袋稻子扛回家才能生下他。與過去少吃多動的孕婦相比,現今的孕婦則普遍多吃少動,無形中,不只增加體重,多少也增加了生產時的難度。

孕期適度運動.減少早產發生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通常在懷孕初期,不少孕婦不敢運動,就怕因此動了「胎氣」,不過,隨著胎兒的體重增加,肚子愈來愈大,運動意願也就愈來愈低落。然而,根據臨床研究,孕期如有適度運動,不但不會引起早產,反而會減少早產的發生。

此外,運動對孕婦的好處,包括增加心肺功能、幫助血液循環、增強體力,還可降低妊娠紋及妊娠糖尿病、避免寶寶太大的發生機會,並有助生產。但這項研究的對象是正常孕婦,若孕婦有早產跡象,如:出血或子宮收縮頻繁,就應該暫時休息。

不宜運動的孕婦

雖然運動對孕婦有好處,不過,對於有特殊狀況的孕婦,還是少動為宜,包括以下:

.初期狀況不穩定的孕婦,如:出血。

.前置胎盤。

.妊娠高血壓孕婦,血壓過高者。

.水腫。

.需要臥床安胎的孕婦。

孕婦運動.母胎同享好處

臺安醫院運動中心教練李婉如表示,運動可刺激腦內分泌令心情感到愉悅的腦內啡,對母胎都有所助益,此外,還有以下好處:

1.維持良好體態:由於孕期因體重增加,讓身體重心改變而讓姿勢有所不同,「孕期如何維持良好體態是非常重要的事,否則前有骨盆前傾、後有下背痠痛的問題,甚至恥骨部位也會產生不適感」。

2.訓練與強化肌肉力量:生產時,產婦需要用力,「需要骨盆底肌群正確用力,才能順利讓胎兒娩出」,平日若有從事核心肌群的運動,有助順利生產。另外,訓練背部肌群的肌肉,亦有助良好體態的維持。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李婉如教練指出,「現代人多有低頭滑手機的習慣,對孕婦而言,這姿勢將讓身體受到的傷害更大於一般人,因為孕婦的胸部重量會增加,再長時間維持低頭看的姿勢,容易有駝背的問題,加上盯著3C易對眼睛有不良影響,「這些都是習慣問題,如果孕期沒有特別訓練背部力量,長期的錯誤姿勢在產後將更難調回來」。她補充,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時,不只要掌握如何讓肌肉有力量,肌肉用力時還要配合呼吸(吐氣),這樣將對順產有所幫助。

根據她在產後護理之家帶產婦做運動的經驗,「產後1星期即能恢復正常行走的姿態,且精神體力恢復狀況都不錯,多是孕期有養成運動習慣者,由於運動有減緩孕期不適的效果,因此,產後更有運動的意願」。整體來說,藉由孕期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以供應更多氧氣給胎兒;運動消耗熱量可控制體重,尤其是體重過重的孕婦,易有高血糖的問題,透過運動可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受性;減緩不適並維持體力;保持愉快心情。

孕期運動原則

孕婦不比常人,運動時,應掌握以下原則,才能享受運動的好處,避免運動帶來的傷害。李婉如教練表示,孕前是否有運動習慣,決定孕期運動的強度、種類與次數。

孕前無運動習慣

若是孕前沒有運動習慣,根據妊娠初、中、後期的不同,適合從事強度不同的運動:

.妊娠初期→適合低強度運動

因初期的胚胎狀況仍不穩定,因此較適合從事運動後感覺不太累的低強度運動,如走路、瑜伽。

.妊娠中期→適合中低強度運動

中期胎兒狀況日益穩定,可從事快走、飛輪、游泳或騎車等中低強度的運動。

.妊娠後期→適合中低強度運動

持續中期的運動外,也適合從事瑜伽,讓肢體的伸展活動以放鬆緊繃肌群及訓練肌肉力量。

一般而言,適合強度指的是:運動後的心跳數每秒不超過140下,每次時間約30分鐘,每週約3至5次。

孕前有運動習慣

因為已有運動習慣,可持續進行,但懷孕初期要降低運動強度,約第二孕期可漸進恢復原本的運動強度,李婉如教練指出,「長期運動者了解自我的身體控制能力,可依自身的體能狀況自行調整運動種類與強度」。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適合孕期的3類運動

李婉如教練說,每種運動類型有不同目的,「因身體的心肺循環系統及骨骼肌肉系統,不同運動類型可訓練不同的身體系統,建議一週維持3至5天的運動習慣,穿插各式運動」。孕期適合的運動可分以下3類:

有氧運動.增強心肺耐力

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孕期透過中低度的有氧運動,可增強心肺耐力。

.快走:可說是最方便、經濟實惠,同時容易達成目標的運動,相信是許多孕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婦,樂意從事的孕期運動。散步,雖然也是不錯的運動,不過,略為加快速度,有助心肺耐力的提升。

.飛輪: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讓孕婦盡情踩踏板,用適當的轉數享受不一樣的速度感,她表示,「這是易增加心肺攝氧量的運動,有助提升心肺耐力」。

.固定式腳踏車:為了避免發生碰撞意外,孕期並不適合在戶外騎腳踏車,不妨改以室內的固定式腳踏車,除了將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力降到最低,也可透過強度控制,降低對於身體的震動與衝擊程度,單純享受運動的好處:運動到髖關節,卻不會影響膝蓋,並增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

.游泳:水的浮力可減輕孕媽咪的關節負擔,醫學研究也證明孕媽咪游泳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但是對於原本不會游泳的孕媽咪來說,可能興趣不高;至於原來就會游泳的媽咪,不妨繼續游,直到足月階段再暫停」。

肌力運動.強化肌耐力

進行肌力運動,每一個動作約做12至15下,通常是3至5組動作反覆進行。李婉如教練指出,「屬於肌耐力的訓練,孕期偏向核心肌群與下肢力量的強化,這需要透過專業教練的指導,進行一些訓練肌肉耐力的動作,如蹲或平衡,看似溫和的運動,也是有姿勢不對容易造成受傷的風險,雖然與一般人的訓練型態看似相同,但其實角度有所差異,由於這算是個人化的運動,因此,多採一對一或小團體教學的方式,好讓教練隨時調整姿勢」。

孕媽咪專屬安全運動守則

伸展運動.肌肉延展性

屬於靜態的伸展運動,藉由拉長身體的動作,增加肌肉張力並提高肌肉組織的柔韌度。李婉如教練表示,簡易的伸展運動平常就可進行,如:讓身體與牆面保持距離,手儘量往前伸長推牆,可增進背部肌群的延伸性;若是要提高胸部肌肉的延展性,兩手往後延伸。「伸展運動的重點在於,一個動作維持15至30秒,反覆兩三次,一天可進行2至3次,或是覺得身體有痠痛、緊繃僵硬感,就可以進行伸展運動」。

受到愈來愈多孕婦喜愛的孕婦瑜伽,可歸類於伸展運動,「瑜伽是一種結合了伸展、肌力訓練與呼吸的運動」,動作雖然緩和,不過,李婉如教練強調,「由於瑜伽重視感覺,因此必須尊重身體,要在對的姿勢下運動,並做身體可負荷的動作」,在強調關節柔軟的同時,也要留意肌肉力量,否則會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孕期才接觸瑜伽的孕婦,務必慎選老師並依其設計的動作練習,以達到運動目的。她建議,每次的瑜伽運動可進行60分鐘,一週約2至3次。

李婉如教練補充,「3類運動各有所長,運動一段時間後,可自我觀察體能狀況,看肌肉、心肺或痠痛哪一方面較弱,可適度加強該類運動,讓體能狀況更佳,為生產做最好的準備」。

孕期運動注意8

運動好處多,但終究要運動的是孕婦,李婉如教練提醒,為了安全起見,仍請孕媽咪多注意以下相關事項:

1.避免在擁擠的環境:孕婦要防身體受到碰撞,因此,選擇運動環境要注意車少人少、地形平坦,最好還有人陪伴,避免萬一有任何閃失,能夠即時求援。

2.怡人的溫度:適合運動的氣溫約25℃至27℃,孕婦本身體溫高,不宜在高溫下活動,建議在清晨、傍晚時分運動,但要注意燈光不要太黑,選擇空氣流通的環境,室內也可以。

3.適時適量補充水分:運動時會藉由排汗散熱,因此,適時適量補充水分很重要,建議在前、中、後的階段喝水,慢慢喝,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

4.飢餓時不運動:有飢餓感時不宜運動,可在運動前吃點流質的甜食,讓血糖處於穩定的狀態;運動後的1小時內則可吃1份或1杯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食物,先行補充能量。若是有飯後運動的習慣,請在飯後2小時再運動。

5.不在睡前運動:睡前運動容易讓人精神亢奮,想要好眠,避免在睡前運動。

6.穿著延展性高的衣物:運動時穿著的衣物以合身、延展性佳為原則,要注意衣物材質應具有延展性、散熱效果好,避免流汗悶著,讓身體覺得不舒服,最好穿著適合該運動的運動服。

7.保護腳踝:大腹便便的狀態下,更要小心保護腳踝,以確保行動方便。運動時,應穿著包覆性高、支撐性高,可保護腳踝的鞋子。

8.注意身體反應:一旦身體出現痠痛、頭暈、頭痛、出血、呼吸與心跳過快、盜汗,應暫時停止活動,若是因為運動強度變高所致,休息後,不適感應有所減緩。如果出現子宮收縮,務必立即停止活動,儘速就醫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