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應對不慌張 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
了解發燒的意義
寶寶出生後,嬌小柔弱的身軀,讓每對父母總是小心翼翼的呵護照顧,即便只是被蚊子叮咬,都容易感到心疼,然而,從無菌的子宮中娩出,到充滿各種菌(益菌、中性菌或壞菌)的子宮外環境,處於發展中的免疫系統不但需要學習適應,總難免也需要對抗入侵的致病菌,並藉此發展出應對該病菌的抗體,在對抗病菌期間,身體的反應即常以感冒或發燒來表現。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發燒的現象雖是因疾病而起,且不免令人擔心,但卻也同時具有其他重要的正、反面意涵。
發燒的正面功能
警戒訊號:發燒是一種徵兆,提醒家長留意寶寶身體目前出現狀況,需仔細並勤於觀察,無論是就診或配合寶寶目前食欲調整飲食內容,都不該輕忽。
幫助殺菌:當身體因為疾病而發燒,體溫的上升可以加強體內第一線免疫細胞的功能,對致病菌進行吞噬,促進殺死病毒或細菌的功能發揮。
增強免疫功能:幫助增進免疫系統辨識外來物的能力,以利迅速遇到致病菌時,更快與對應的抗原反應。
抑制病菌:許多致病的微生物通常只在正常的溫度下才能生存,當體溫上升時,可有效幫助抑制有害病菌的存活與繁殖。
運送廢物與修補組織:發燒時,新陳代謝率會增加,使血液的循環加速,以加速運送白血球、淋巴球、抗體與營養物質,幫助對抗致病菌,並運走廢物、迅速修補組織,使身體早日康復。
發燒的負面風險
影響作息:畢竟發燒是因疾病而起,因此仍可能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情、食欲、睡眠或活動力。
需嚴防脫水:嚴重且持續的發燒,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而造成酮酸中毒,如果沒有適當處理,狀況嚴重時便可能危及生命。
妨礙發育:發燒讓寶寶身體代謝活動增加且負荷變大,大幅耗弱幼兒的體力,此時若加上食欲不佳、營養攝取不足,就可能因為快速消瘦而影響正常發育的表現。
燒燒退退的反覆過程
幼兒的發燒過程因為經常燒燒退退的反覆出現,讓家長一刻都不敢掉以輕心,陳永綺醫師解釋,致病菌讓寶寶體溫升高後,大腦的下視丘會協助持續調節體溫,讓身體維持在安全的溫度範圍,這個安全的溫度範圍介於攝氏38度至41度,一旦超過攝氏41度,體內細胞即有損壞的風險,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因感冒所引起的發燒,溫度不會無上限往上升,但卻會出現反覆燒燒退退的情況,尤其是在半夜時,寶寶處於熟睡狀態,無法藉由身體活動來散熱,反覆發燒的情況就會更明顯。但陳永綺醫師提醒,因為寶寶的生理機制尚未發育成熟,因此遇到孩子感冒發燒的情況,仍需嚴密觀察,發燒的溫度只要超過攝氏39度,建議就可以藥物協助退燒,讓寶寶的身體更舒服一些;若只是攝氏38度多、未超過39度,則可用退熱貼布或溫水拭浴等物理方法來幫助身體散熱、退燒,不過,陳永綺醫師強調,退燒的目的,並非在於將體溫降到攝氏37度的正常溫度,而是降至攝氏38度左右最剛好,因為讓孩子的舒適度增加,才是退燒的主要目的,退燒藥用的太多或不恰當,使身體快速降溫,反而可能讓身體更不舒服或增加肝腎的負擔。
溫水拭浴
溫水拭浴特別適用於嬰幼兒,亦即以攝氏37度左右的溫濕毛巾為寶寶解開衣物擦拭身體,幫助皮膚血管擴張、將熱散出,且毛巾擦拭後的水氣從體表蒸發,也會讓體熱隨著散出,此外,若想以泡溫水澡的方式進行散熱,水溫建議維持在攝氏38度至40度之間,但需留意穿脫衣物時,室內環境是否溫暖,並避免冷風;建議物理性散熱最好都於使用退燒藥30分鐘後再進行。
嚴密觀察發燒三階段
在明白寶寶發燒所代表的正、負面意義後,家長或許能夠對於感冒所引起的發燒放下部分擔憂,身為母親,因為不明白孩子的體內正在經歷何種奮戰,出現擔憂的情緒在所難免,陳永綺醫師指出,感冒發燒的過程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會在發病期間(一般病毒感染的發燒病程約2~5天)反覆出現,前2天反覆出現的頻率會比較密集,從第3天開始會逐漸拉長間隔,抵抗力強的寶寶也許3天就可以康復,但若持續發燒的狀況超過5天,就要即刻就診觀察是否有其他併發症或病因。
發冷期
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十分鐘。
體溫:攝氏37度至38度間。
症狀:身體發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
照護原則:以身體保暖為主,預防寶寶發抖或打寒顫,此階段不適用冰枕或溫水擦拭等物理方式降溫。
發熱期
持續時間:數十分鐘至數十小時。
體溫:攝氏38度以上。
症狀:臉色紅潤、皮膚與手腳溫熱、呼吸與心跳加快,伴隨頭痛、倦怠、身體痠痛或食欲不振等症狀。
照護原則:補充水分、營養攝取、適時給予退燒藥(給藥後30分鐘可再適當輔以物理性退燒方法),並觀察留意有沒有心跳呼吸功能不正常、脫水或其他不舒服的症狀。
恢復期
持續時間:數十分鐘至一日。
體溫:恢復正常體溫。
症狀:流汗與血管擴張。
照護原則:補充水分與注意營養攝取。
居家照護勤觀察
許多家長以為發燒時的溫度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陳永綺醫師表示,兩者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尤其是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因為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全,很容易會有失溫或體溫過高的狀況,因此,尤其建議2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發燒,先就醫了解狀況,否則若體溫持續出現攝氏39度以上或低於36度以下,很可能是嚴重的感染症,若沒適當處置可能會危及生命。
一般而言,寶寶病情的嚴重程度,通常與免疫系統的強弱與病原體的毒性大小有關,發現寶寶有異狀,優先就醫請醫師確認病情是第一要務,但後續的居家觀察與照護,家長就必須多費心,陳永綺醫師解釋,大部分的發燒通常48小時左右即可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逐漸下降,例如:昨天高燒到攝氏39.5度,今天只燒到38.5度;或是服藥退燒後再次發燒的間隔延長(由4小時燒1次變為6小時燒1次),這些都是寶寶逐漸獲得康復的表現,之後只要遵循醫囑、持續觀察、按時吃藥與回診即可。
居家照護原則
飲食
除了持續餵母奶或配方奶之外,寶寶的食欲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有所減少,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如果寶寶真的無法喝完平時的奶量,就避免強迫餵食,以免增加孩子的不舒;而已開始給予副食品的寶寶,則建議可以用流質食物(清湯或稀飯)來幫助維持每天需求的營養。如果持續高燒,必要時,與醫師確認後,可讓孩子適量攝取寶寶專用的電解質液,以避免脫水。
衣著
隨寶寶的體溫狀況增減衣物,如果正值發冷期、容易畏寒,就要適量增添衣物,如果是處於發熱期,要避免衣物、棉被太厚重,否則反而讓孩子散熱不易、更不舒服。衣物挑選須以棉質、寬鬆與吸汗材質為佳,如果寶寶手腳溫熱並開始出汗,可以稍微減少一件衣物,同時也提醒衣物若因為流汗而濕透,要立刻換掉以保持乾爽。
環境
居家室內環境宜保持通風,溫度建議維持在攝氏25度~26度,如果是炎炎夏日,可以空調調整室溫,使用電風扇時,也須避免對孩子直吹,但如果寶寶正值發冷期,則冷氣與風扇就要斟酌暫停使用,並添加被子或衣物,直到手腳溫熱或又開始要出汗時,再恢復冷氣與電扇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