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用愛灌溉 陪早產兒走過艱辛.迎向未來

用愛灌溉 陪早產兒走過艱辛.迎向未來

心愛的寶貝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提早來到這世界報到,對於新手父母而言,心情絕對是格外沉重。雖然照護早產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了解早產寶寶的需求及往後成長將面臨到的問題,父母一定可以陪孩子度過有點艱難的童年。

Part1認識篇

易引起早產之因素

根據衛福部的定義,早產指的是寶寶出生時,孕婦懷孕已滿20週(含140天),但卻小於37週(不含259天)。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瑞幸表示,引起早產的因素相當複雜,且有50%無法確切了解發生原因,但仍有幾項關鍵要素值得注意;若媽咪身為早產的高危險群,要隨時注意產檢結果,並與婦產科醫師討論身體狀況。

母體因素

1.孕期感染:生殖系統與泌尿道感染易使細菌上行至子宮內,造成羊膜與胎盤內絨毛膜發炎,可能導致提早破水。

2.妊娠高血壓:可能會合併胎盤早期剝離,嚴重者甚至必須及早引產。

3.妊娠糖尿病: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生下巨嬰症寶寶的機率會相對提高,子宮若無法負荷可能會提早收縮。

4.孕期腹部急症:舉凡腹膜炎、盲腸炎或卵巢扭轉等,這些腹部急症發炎時,也會刺激子宮收縮。

5.孕婦年齡:超過40歲與小於18歲之女性懷孕,其早產機率較高。

6.過去有流產或早產的病史。

7.不良生活習慣:抽菸、濫用藥物或喝酒都會使胎兒早產。

胎兒因素

1.胎兒過大:若胎兒過大或為巨嬰,孕婦子宮無法負荷時,就會提早收縮導致早產。

2.子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生長速度過慢,可經由超音波發現。

3.雙胞胎或多胞胎:雙胞胎的早產率為50%,隨著胎數越多,其早產率將隨之提升。

4.先天畸形:例如食道閉鎖不全,進而造成羊水過多,使子宮無法負荷。

子宮因素

曾接受過流產手術、子宮手術、或先天性子宮畸形,例如雙角子宮、子宮腫瘤等。子宮頸閉鎖不全也會提高早產的可能性。

胎盤因素

胎盤功能不佳、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皆容易發生早產情形,甚至需進行緊急剖腹產。

早產發生機率及存活率

縱使近年來新生兒人數逐年下降,但並未特別影響早產兒的發生率,張瑞幸醫師指出,根據近3年通報的資料顯示,早產兒約占新生兒當中的8.5%~8.9%,其中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比例則占新生兒人數之0.74%~0.8%,並稱之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VLBW, very low birth weight),其罹病率與死亡率皆比一般早產兒還要更高。比較特別的是,介於妊娠34週至36週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晚期早產兒」,這些寶寶並不常發生嚴重併發症,但近年來的研究卻發現,晚期早產兒出生後,在新生兒與嬰兒時期的死亡率仍比一般足月兒高,且較易罹患低血糖、體溫不穩、呼吸窘迫症、新生兒黃疸、呼吸暫停或餵食困難等病症,其再度住院、接受點滴與呼吸器治療也較頻繁;長期追蹤下來甚至會發現,晚期早產兒日後出現發展遲緩、過動症等的比例也比足月出生的孩子來得高,所以這些早產不太嚴重的孩子還是需要多給予關注。

不過,這20年來由於早產兒醫療的進步,讓許多早產兒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例如新生兒加護病房之設立、設備更新與新生兒照護的專業能力及人力增加,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存活率甚至從十幾年前的60%上升至近年之80%以上,不管是對醫護人員或早產寶寶的家人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成果。

台大、馬偕、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成大等五家早產兒基金會支持之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2007年至2011年之早產兒存活率

早產兒出生後的處置

早產兒出生後,活動力不佳,且會碰到許多急性期之合併症,例如:呼吸窘迫、壞死性腸炎、敗血症等,所以在產婦生產之際,兒科醫師就會在一旁準備立即急救,並在處理穩定之後送入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或加護病房,而早產寶寶最常見的症狀即呼吸窘迫,如果寶寶發生呼吸較喘、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或氧氣濃度過低時,為協助寶寶有效的氣體交換,就會視情況給予氧氣或適用當的呼吸器治療,而呼吸器又可分為非侵入式的呼吸輔助與氣管內管插管兩種使用方式,端看寶寶身體狀況決定;同時,生命徵象監視器將24小時監測寶寶的心跳次數、血氧飽和度、呼吸次數及體溫,醫護人員也會定時時觀察寶寶的呼吸型態與消化情形,以防寶寶病情突然出現劇烈的變化。除了持續的監測與必要的檢查治療以外,對寶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營養補給,不少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早產兒,都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喝母奶或是進行藥物治療,此時就需要依賴鼻胃管、靜脈輸液等方式來輔助。

張瑞幸醫師說明:「醫師還會利用超音波與X光,來檢查寶寶的腦部、胸部、腹部及心臟血管等器官。若寶寶病情況趨於穩定,且可順利接受營養並成長,待體能好且成長至較接近足月的成熟度時,才會移出保溫箱,轉至一般嬰兒床照顧,至於每個寶寶的成熟度及疾病之嚴重度皆不一,出院時間也會隨之不同,端看恢復情形而定。」

早產兒可能會碰到的困難

除了較為人知的肺部與視力問題之外,早產寶寶在未來的發展路上,認知發展、神經感覺、動作表現、行為精神發展等,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但爸爸媽媽不必太悲觀,現代醫學發達,有許多早產兒的後遺症都可獲得妥善治療,父母應調整心態,在寶貝的成長路上溫柔支持,相信這些寶寶長大後也能與一般人一樣快樂生活。

新生兒嬰幼兒時期

認知發展

張瑞幸醫師指出,矯正年齡(扣除早產時段的年紀,即以預產期為計算基準的年齡)18~30個月大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克,簡稱VLBW)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於1,000克,簡稱ELBW),最常見的嚴重發展異常就是認知障礙,世界各地發生率皆不同,出生體重越輕或妊娠週數越低,其發生率將隨之增高,平均來看,24週出生的早產寶寶發生認知障礙的比例為14%~39%,25週為10%~30%,小於26週為4%~24%,小於29週則降至11%~18%。

神經感覺及視聽力發展

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現神經感覺異常的機率也比一般新生兒高,張瑞幸醫師指出,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罹患單邊或雙邊視盲的機率介於1%~10%,近視與斜視為9%~25%,輕微的聽覺異常有1%~13%,另有1%~9%必須裝置助聽器。「比起聽力問題,視力問題更加明顯,一般來說,早產寶寶出生後4~6週,醫師將針對視網膜的發育與有無病變進行詳細檢查,待出院後也會請家長帶著寶寶到醫院持續追蹤視網膜的發育,以及有無斜視、近視、散光、青光眼及弱視等問題。目前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出生體重小於等於1,500公克或懷孕週數低於等於30週的早產兒,或出生體重介於1,500公克至2,000公克之間或週數大於30週但臨床狀況不穩定者應接受視網膜病變的篩檢,以降低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率及其嚴重度。」

學齡期

認知發展

過去的研究顯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與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學齡期(5~14歲)的平均智商約為82~105之間(正常值之中等或偏下),一般來說,較低於正常出生週數與體重的同儕。

動作表現

低體重早產兒比起一般正常出生的寶寶,有較高機率(約為1成)會發生輕微的神經動作異常,包括平衡、協調、肌肉張力、精細動作、說話、視動作、走路姿態等面向。

行為及精神問題

8~12歲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與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可能較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問題,前者機率為23%~27%,後者機率則大約介於33%~37%之間,兩者出現焦慮或社會退縮的比例則約25%~50%。

張瑞幸醫師另說明:「有報告指出,低體重幼兒發生自閉症或相關異常為普通幼兒的2~3倍,某些研究也顯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有較高的自閉症傾向,但目前仍缺乏大規模可信賴的研究證實,父母也不需太過擔心。」

***醫師結論***

雖然早產寶寶可能在出生後短期內或長期的養育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大大小小的挑戰,但以現今台灣醫療照護的水準,許多健康上的問題都可以慢慢改善,而長期身心發展與神經功能的問題則可透過家長與醫療、社會資源、及教育體系的共同協助讓孩子順利成長。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的早產兒和他們的家庭要承擔比較大的身心健康與發展遲緩的問題,若社會與政府及民意機關能給予更多的關注,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支持與長期照護,這些小而弱的天使們就能更快樂地成長。

Part2故事篇

生下早產寶寶,絕非父母希望之事,除了與醫護人員配合照顧之外,爸爸媽媽不妨尋求有相同經驗的父母或社會團體,聽聽他們的故事及意見,在辛苦照顧寶寶的同時,心中也能獲得有力的依靠。

四個千金,缺一不可

Samantha的故事

當我懷孕時,初期發生出血症狀,且超音波照不到胚胎,以為孩子已經流掉了,但驗血後仍發現有懷孕跡象,醫師便懷疑可能是子宮外孕,建議我做人工引產,不過因為當時才懷孕沒多久,我希望等一陣子後再確認,就沒答應醫師的建議。懷孕快9週時,照超音波發現不只胚胎還在,醫師更發現有第2個胚胎,抱持著懷疑的心態,我換了一個醫師做檢查,沒想到醫師竟說我懷了三胞胎!此時雖然被醫師告知是高危險妊娠族群,甚至請我考慮減胎,但一次獲得3個孩子是多令人開心的事!所以我根本沒想過要減胎,但當我聽從醫師的話,到大醫院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時,卻發現我懷的是四胞胎!護理師告訴我,若要全部生下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震驚之餘,我除了哭,就只剩下害怕,回家和老公、爸媽討論後,大家都覺得減胎是比較好的選擇,可是我的內心卻很掙扎,怎麼想都覺得對被減胎的胚胎很不公平,思考很久,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如果下一次的產檢發現4個胚胎都還有心跳,我就要全部生下來,缺一不可!」後來,這4個寶貝的生命力當然也沒令人失望,但她們剛出生之際,歷經了視網膜剝離、心血管膜未關閉、血管生長過快、甲狀腺素過低、貧血、腦部出血、黃疸過高等併發症,肺部插管、輸血、氧氣輸送也樣樣來,儘管她們的視力與生長發育仍無法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但能平安讓她們出生在這世上,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奇蹟!

早到天使,找到幸福

昭萍媽咪的故事

因懷孕時罹患了子癇前症,緊急住院安胎2週後,我便剖腹生下32週,體重1,210克的巴掌公主。別的寶寶一出生便能享受媽媽溫暖的懷抱,但我的寶貝卻必須立即送去加護病房急救,當我在坐月子時,每天淚流滿面,忍著身體的傷痛也要去看寶寶,藉由手掌的溫度給予寶寶最親蜜的接觸。透過醫療團隊和老公每天愛的照顧,30天後寶寶就順利出院了!而出院那天也是我第一次親手抱到寶寶,我等了好久,終於迎來這一天!不過,她還是好小好小,出院時的體重才1,970克。

雖然在居家照顧的這段日子裡,寶寶深受腸絞痛之苦,不過只要我們輕聲唱歌,她便能安靜下來,讓我體認到外在細心的照顧固然重要,但一個充滿愛的家,更能使寶寶健康長大!所以每天我們一定會和寶寶肌膚相親、唱歌、說話,讓她不只是自己聽音樂、玩玩具而已,而是和爸爸媽媽一起互動,讓寶寶接觸最自然的愛。現在寶寶1歲了,早到的天使,已經找到最完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