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寶寶上吐下瀉受罪 對付輪狀病毒就靠這招!
「醫生,請幫幫我的孩子,他上吐下瀉,該怎麼辦?」
那晚連續來了兩名著急的媽媽說道「我家小朋友發燒、拉個不停吃什麼吐什麼,還不停抽搐,醫生,請幫幫我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高雄馨蕙馨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準延回憶,曾在急診看過一天連續來了2名全身抽搐、意識不清的病童,年齡都在2歲上下,經檢驗發現皆是輪狀病毒感染,不只腸胃道症狀,還引發「無菌性腦膜炎」,才會有抽搐等嚴重症狀。馬準延解釋:「感染輪狀病毒,除了上吐下瀉,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
有幼兒國民病之稱的「輪狀病毒」,隨著全球暖化,使病毒感染趨於全年流行。馬準延說明,輪狀病毒感染以5歲以下嬰幼童為主,尤其8至16個月大的嬰幼兒為最大宗,家中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對媽媽和小朋友來說都是非常辛苦的事,小朋友拉肚子至少3-5天,整個病程會達到7-9天。感染的小孩虛脫,媽媽也擔心得吃不下睡不著,且如果大人照顧輪狀病毒幼童,體力透支,也有被傳染的風險。
輪狀病毒傳染力強 出現以下症狀快就醫
馬準延醫師表示,輪狀病毒經由糞口或接觸傳染,具有非常強的傳染力,只要接觸到病人糞便,未落實清潔衛生,或是不小心從公共場所攜帶病毒回家,直接與嬰幼兒互動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者排出的一小粒糞便裡,有高達10億顆粒的輪狀病毒,其中只要10到100顆粒病毒就會傳染、造成症狀。
由於傳染力強,研究顯示,台灣5歲以下嬰幼兒幾乎難以倖免,至少都感染過一次,馬準延醫師說明愈小的小朋友受輪狀病毒感染症狀愈嚴重,感染後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例如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且每天至少水瀉10次以上,造成嬰幼兒脫水以及酸中毒,甚至會有休克或引發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等危險狀況。
醫師說,感染輪狀病毒容易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若病毒侵犯到腦部神經系統還可能抽筋。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嬰幼兒有嗜睡、眼眶或囟門凹陷,哭鬧卻沒有眼淚,沒有汗水,皮膚乾燥,就是脫水的表現,要趕快就醫治療。在台灣,因為衛生環境較佳,輪狀病毒引發的重症個案較少;但在全世界,每年仍有50萬左右的死亡病例。
對抗輪狀病毒沒特效藥 口服疫苗是最好防護罩
馬準延醫師表示,目前並沒有對抗輪狀病毒的特效藥,只能針對症狀治療,避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飲食方面補充水分為首要任務,無法進食時只好靜脈點滴注射,稍能進食後選擇稀飯、吐司、饅頭、蘋果泥,避開油膩、甜食和奶製品,口服電解質液在臨床上也有很大的幫助。
馬準延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由於感染輪狀病毒目前無特效藥,新生兒感染,家長也會受盡折磨,看到小朋友又吐又拉,媽媽都會崩潰。馬準延醫師建議,輪狀病毒疫苗保護效益高,口服疫苗後產生嚴重症狀幾乎趨近於「0」,以口服三劑五價型為例,建議小朋友於2、4、6個月大接種完畢,最遲於8個月前接種完三劑型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馬準延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有兩種輪狀病毒疫苗,都是口服疫苗,2年保護力皆可達到8-9成,其中口服三劑的疫苗,目前研究保護力達7年,預防效果佳。臨床研究顯示吃過輪狀病毒疫苗的小孩,就算感染較少有脫水住院情況,防止嚴重併發症可達95%以上。
醫師溫馨小提醒
當新生兒感染輪狀病毒時,所呈現症狀往往較嚴重,特別叮嚀家中有新生兒的父母要注意各項照顧細節。
●維持居家環境清潔,避免嬰幼兒病從口入。
●照顧小baby時,注意餵食前後、更換尿布前後都要用肥皂洗手。
●照顧已感染的病童,為病童洗澡、換衣服後更要洗手,免得傳給其它小朋友。
●已感染的病童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流行擴大。
●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新生兒鼓勵哺餵母乳。
●預防勝於治療!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遠離病毒感染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