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該準備去待產?怎麼知道我該生了,不想被退貨,輕鬆搞懂三大產兆
一般說來,懷孕滿38周後稱為足月生產,這時候產兆的發生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在35周前出現產兆的話就需要進行安胎,而35~37周,因為胎兒各器官大致上都已經發育成熟,一旦出現產兆,順其自然生產也可以接受。
產兆1:落紅
落紅是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的濃稠黏液。
出現落紅主要的原因為進入生產過程前,子宮收縮造成子宮頸軟化,並產生擴張與變薄的生理現象,而在子宮頸擴張變薄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加上子宮頸在生產前,本為一密合的管狀構造並內含黏液,當與血液混合黏液並從陰道流出,便形成所謂的落紅。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吳文毅醫師表示,臨床上初產婦落紅約1周後,才會真正進入產程,只要陰道出血現象符合落紅的特徵,便不需過於緊張;經產婦變數較多,若出現落紅則需儘速到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內診可評估子宮頸擴張程度與胎頭下降的情況。落紅出現於37周後是正常的,可安心待產,但如果於35周前出現落紅現象,無論是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要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產兆2:破水
寶寶生長在子宮腔並被包覆於羊膜之中,吳文毅醫師說到,羊膜是一層半透明就像保鮮膜一樣的薄膜,而羊水其實就是胎兒的尿液。
造成羊水破裂的原因是羊膜受到子宮收縮的擠壓,一旦破水容易與陰道分泌物和尿失禁混淆,因為懷孕期陰道分泌增加為正常現象,而造成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為子宮壓迫膀胱以及黃體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放鬆所造成。
因懷孕而產生尿失禁的狀況多為應力性尿失禁,典型現象為尿失禁容易出現於大笑、咳嗽、打噴嚏、搬提重物等造成腹壓上升的行為,因此可做為與破水分辨的依據之一。另外,因羊水是胎兒的尿液,所以會有透明液體像水一般不斷流出的感覺。
若是孕媽咪有破水的疑慮,無論周數、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立即前往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酸鹼試紙測試,可區分出是呈微酸性的陰道分泌物,還是呈弱鹼性的羊水。若是在35周前破水可考慮安胎,35周後則須住院待產,另外坊間對於足月破水需於24小時內生產是錯誤的迷思,只要沒有發燒或白血球升高等感染跡象就可以繼續待產。
產兆3:陣痛
陣痛,為生產必經之路。
一般生育年齡女性的子宮大小,大約只有成人一個拳頭大,而子宮本身就具有收縮的機制,但懷孕後因為胎兒的成長,子宮會逐漸變大,子宮收縮的感覺也變得更加明顯;而臨床上造成孕媽咪下腹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腸胃發炎、膽囊結石、尿路感染等,因此下腹疼痛不一定是子宮收縮所造成。
假性陣痛
如果不是進入產程,單純子宮收縮造成的陣痛感,稱之為假性陣痛,吳文毅醫師補充說,假性陣痛大約在懷孕32周後就會出現,所以建議孕媽咪要多休息、不要太勞累或是搬抬重物等,否則容易造成子宮收縮的行為。單純的子宮收縮,只要孕媽咪坐下或躺下休息,陣痛感都能得到緩解,也不會合併出血現象,其不適感並不會延伸到背部或是尾椎。
真性陣痛
真性陣痛的特徵則為:1.陣痛頻率會愈來愈密集。2.強度愈來愈強。3.疼痛感持續愈來愈長。因此,吳文毅醫師建議,當發生以上特徵的陣痛感,要懂得做時間的記錄,若是陣痛的頻率間隔愈來愈長並獲得緩解,多休息即可;但若是隨時間陣痛的感受愈來愈明顯、強度愈來愈強,且間隔愈來愈短,疼痛的感覺無法消除,初產婦陣痛感約15~20分鐘一次,這時到醫療院所都還來得及,但經產婦變數較多,若有規則性陣痛,建議可至醫療院所做內診檢查。
子宮早期收縮
若懷孕35周前出現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不適的規則性子宮收縮,稱為「子宮早期收縮」,因為隨時可能會進入產程,需進行安胎;若發生於35周後,則視為產兆,必須做待產的準備。吳文毅醫師表示,疼痛感因人而異,透過胎兒監測器,才能了解子宮收縮的情況、頻率與強度,且疼痛感不僅會出現在下腹部,還會延伸到尾椎和背部,也因為子宮收縮強度愈來愈強、頻率愈來愈密集,就會將子宮頸撐開,可能會伴隨出現落紅的現象。
產兆出現因人而異
三種產兆的發生並無先後順續,不同產兆對初產婦和經產婦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
假如初產婦出現落紅,約1周後才會進入生產階段,因此不需急著到醫院檢查,可在家中休息觀察,但經產婦一有落紅的現象則須立刻前往醫療院所;規律性真陣痛且發生在初產婦身上,從15~20分鐘的一次陣痛,到醫院待產時間都相當充裕,但經產婦就容易有急產的狀況發生,因此當經產婦出現產兆,都須立刻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另外,只有破水是無論初產婦或經產婦都必須就醫的產兆。
許多孕媽咪已明顯感受到強烈陣痛,醫生卻還是要求媽咪多到附近走走或甚至是回家休息?吳文毅醫師表示,通常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還沒進入「規則產程」,一般只要在沒破水的情況下,會希望產婦不但要有子宮規則收縮,子宮頸須開到3~4指才會留院待產,多走動、爬樓梯則是為刺激子宮規則收縮,讓子宮頸能夠逐漸打開,醫師並非冷血無情,而是希望產程能夠更加順利。
預產期將近,沒有產兆怎麼辦?
對於這一點,吳文毅醫師就說,目前醫學上還不了解啟動產兆的機轉為何,臨床上只能得知懷孕約37~38周會自動開啟,甚至是到40周出現產兆也是正常的現象。
若是過了預產期,一般正常情況下,可以等到41周再考慮催生,這中間需評估孕媽咪和胎兒的情況,如胎兒過大、胎兒心跳不穩定,或是孕媽咪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顛癇前症等,就可能會提早進行催生。
一般催生是從靜脈注射或是陰道塞藥,但藥物作用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反應,若是孕媽咪對催生藥物沒有反應則稱為「催生失敗」,一般催生3天若還是無法生產,則可考慮剖腹生產。
提高警覺.將風險降到最低
產兆、待產到胎兒產出的過程少於3個小時就稱為急產。
在醫學上對急產的定義則為:初產婦,子宮頸擴張速度每小時大於5公分;經產婦,子宮頸擴張速度每小時大於10公分。吳文毅醫師表示,臨床上急產的機率並不高,但10個急產的產婦有9個為經產婦,也就是初產婦急產的機率相對較低。對部分產婦來說,產兆可能不容易分辨,通常個性較不拘小節、粗神經或是對疼痛感較能夠忍耐的產婦來說,就很有可能發生在產程進行中,卻不自知而發生寶寶生在家裡或是救護車上的情況,加上產程快慢和變化差異非常大,因此吳醫師再度強調,經產婦或是有急產經驗者,一旦有了產兆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經產婦,容易發生急產現象
曾經有自然產經驗的女性,因為子宮頸已有被撐開,或是鬆弛的可能,再次撐開相對較為容易,因此生愈多胎且生產愈密集的經產婦,發生急產的機率自然愈高。
另外,除了產婦本身的條件以外,胎兒的體型也可能造成產婦急產的現象,比如,胎兒體型較小而產婦體型較高大或是骨盆腔較大,也可能會有生太快的急產狀況。急產除了可能導致寶寶在醫療資源不足,或甚至在無醫療資源的場所誕生造成危險之外,也容易因胎兒娩出過快,而造成產道神經、肌肉受傷。
預防急產最好的方式是,當任一個產兆出現,立即到醫療院所檢查,也建議生產的醫院不要離住家太遠,最好車程能夠掌握在半小時內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