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出生開始幫寶寶做感覺統合訓練
從胎教培訓胎兒感覺統合
懷孕期間就能訓練胎兒感覺統合的能力,4個月大的胎兒聽神經元細胞開始發展,等到懷孕5~6個月大,對於外界就會開始產生胎動。
例如使用手電筒來照射肚皮,胎兒由於有畏光性或及感光性,會將臉朝著光源移動,藉此訓練頭頸部肌肉張力,胎兒會對外界光線感到好奇或閃躲,讓胎兒活動力增強。
而放輕柔音樂及重節拍的搖滾音樂時,胎動也會呈現不同的反應,所以透過胎教音樂的聲音刺激,動作就會被誘發出來。
平時建議孕婦要多走路,主要也是由於散步時,胎兒在腹中會上下左右擺動,有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與誘發。
寶寶的聽覺發展比視覺快速
聽覺刺激發展比視覺還要快!比如大人誇獎寶寶好可愛唷!這時寶寶轉頭過來,其實是聽到聲音而不是看到大人,因為寶寶在腹中就已經習慣聽聲音,所以出生後會開始做影像及關係的連結。
出生後的寶寶看東西都是模糊的,所以滿月就可以讓孩子看黑白布書或黑白幾何圖形,因為黑色與白色可以誘發視神經顏色的分化能力變好,系統性的視覺引導系統,可以激發孩子想像力,加強視覺認知。
寶寶的分離焦慮從7~8個月開始,因為這時才可以清楚認出大家的臉,所以5個月大前的寶寶多半是不怕生的,等到7~8個月開始不讓人家抱,則是因為寶寶開始會把味道、聲音及人臉做連結。
要促進孩子聽覺發展,在帶領孩子做任何動作時都可搭配語言。
舉例來說,換尿布時會步驟式說話,「媽咪要把褲子脫掉,換尿布了唷!」或是,洗澡時告知孩子現在要洗頭、洗臉、洗手、洗腳等,透過互動讓孩子感受聲音的刺激,未來語言發展與認知理解也能進步。
剖腹產較易有觸覺敏感
國外研究統計顯示,剖腹產孩子較容易有觸覺敏感的狀況,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產道的擠壓本身就是觸覺刺激,會促使大腦分泌激素,加強感覺系統,所以自然產及水中分娩的孩子是比較有安全感的。
觸覺敏感的孩子在人際互動上會比較緊張、膽小、畏縮,甚至害怕別人靠近,因而推倒別人或產生人際互動上的問題。
培養孩子的平衡感
當孩子進行爬行階段時,是不同手、不同腳才能前進,如此一來,就能讓孩子培養手腳併用動作整合的經驗,未來手腳也會比較協調。
如果小時候未經過爬行階段的孩子,沒有雙手雙腳同時運用的經驗,反而不是好事,因為爬行時頭要抬起來,四肢也要協調,若做不好可能會被同儕取笑,所以感覺統合差的孩子通常都比較自卑、沒自信,做什麼事情都會推托給別人,害怕身先士卒。
若孩子不會坐可以把孩子放在大腿上,但呈現高低不平的狀態,感官正常的小朋友會想要改變姿勢而撐一下,提升軀幹肌肉張力,這是感覺統合平衡中樞很重要的一環。
幫助孩子放手走路
在醫學正常發展中,孩子1歲多就要會扶著牆壁走,1歲半就要可以放手走,若要鍛鍊孩子,可以多玩溜滑梯、盪鞦韆,牽著孩子的腋下練習走S型,溜滑梯、盪鞦韆可以讓平衡系統及本體運動覺系統交互作用,多玩就能誘發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幫助孩子嘗試放手走路。
讓孩子學習走S型,可以教導孩子轉彎,腳和膝蓋都會有動作,使腳的力氣變得較大,進階版甚至可以走幾步直線後,帶領孩子轉一圈,再走幾步路後又轉一圈,再繼續S型前進。
只要家長覺得孩子粗動作、細動作、語言、人際互動發展有問題時,就可以找小兒神經科醫師、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平時建議要認真填寫兒童健康手冊內的衛教記錄表及健康檢查記錄,協助醫師注意是否有問題。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