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孩子行為表現
行為1.抬頭
能力:0~3個月大的寶寶當頸部支撐力足夠,便可以自主轉動頭部觀察周遭生活環境。
互動:此階段訊息的接受大部分來自寶寶自己或是其他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較少,因此應以看圖卡或是擁抱、按摩等觸覺輸入的互動為主;另外,在6個月大前,因為視力發育尚未成熟,尤其是3個月以內,大多只能看見黑與白,因此無論是看圖卡或是其他玩具,應儘量近距離放於寶寶眼前,才能有效達到刺激。
行為2.抓握
能力:生理性的「手掌抓握反射」,通常於出生至2個月最為明顯。
互動:一般而言,此階段手部動作還沒完全發展出操作能力,但因抓握反射,通常握在寶寶手裡的東西不太會掉落,除了使用能讓寶寶握在手裡的玩具之外,建議可以使用手搖鈴等會發出聲響的物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知道動就有聲音的回饋。
行為3.翻身
能力:一般而言,約5個月大寶寶開始學會翻身,而翻身即代表手腳能力的進步。
互動:此階段,手指的能力會逐漸強化,可以自主性的放開與抓握,最常見的是寶寶愛將手、腳或其他可以拿得到的物品,都往嘴裡送。建議可以在寶寶垂手可得處放置3~4個玩具,讓他可以自己玩,也可以教他握奶瓶喔!
行為4.坐爬
能力:當7~8個月開始學會爬,便開始建立與空間相關的概念。
互動:當寶寶開始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環境裡探索,會逐漸懂得開與關、敲敲打打、裡外、物體存在的概念,例如:可以告訴他將垃圾放到垃圾桶裡面、玩具收在箱子裡面等。而坐著的時候,因為可騰出雙手,建議準備讓寶寶需運用雙手操作的玩具。
行為5.走路
能力:一般寶寶能在1歲後走得很好,手指的精細動作也逐漸增加。
互動:日常生活上的拉拉鍊、扭開淺紋瓶蓋可以開始教,此階段也會開始加入配對、形狀、顏色、分類等概念的操作型玩具,因此也可開始學穿鞋、穿襪或是請他幫忙拿不同人的鞋子喔!
行為6.語言
能力:1歲前大多牙牙學語,但在1歲後會逐漸開口說有意義的單字。
互動:當寶寶開始愛說話,建議可以教寶寶唱兒歌的副歌,或是學習狀聲詞,如:狗狗汪汪、車車嘟嘟。也可以透過圖卡認識不同物品的名稱,此時可以開始大量增加與認知能力相關的玩具。
行為7.弄亂
能力:約2~3歲想要解決問題。
互動:2歲大的孩子開始會有自己的主見,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他人了解他想表達的內容,也因為累積的經驗已相當多,不但能清楚表達自己要或不要,騙小孩的一些話術行為此時也可能不管用了。喜歡將東西弄亂、搞破壞,最主要的因素則為想要解決問題,有目的性的玩具非常適合此階段的孩子。
行為8.吵架
能力:約2~3歲已經儲存很多能力可以跟你吵架了。
互動:此階段會以有目的性的玩具為主,例如:用樂高組合成魚的形狀、用積木疊高高等。但是要記得,玩雖然是孩子的天性,但不是任何東西只要擺在孩子面前,他就要「會」玩,像是將拼圖給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他只會把拼圖放進嘴巴,但是到了2歲大後,看著大人的示範,便能夠真正達成拼拼圖的目的。
行為9.社交 
能力:一般來說,3~4歲是上幼稚園的階段,會開始發展社交方面的認知。
互動:此階段可以教孩子有規律性、次序、輪流、序列的概念,遊戲部分,例如:扮家家酒、模仿動物、模擬卡通角色等象徵性遊戲為主,而市面上也有許多象徵性的益智遊戲和桌遊,都可以陸續加入。
行為10.數字
能力:約3~4歲,會開始有基本的數字概念。
互動:從排隊概念延伸,在此階段孩子開始會有基本的數字、數量概念,例如:這裡有幾隻筆、請問你現在幾歲等。對於抽象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也可以開始學習,但是開始學和學得很好是兩件事,應該讓孩子有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