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40週超音波大解析-Step1認識超音波
●超音波是「聲波」而非放射線
確認懷孕之後,準媽媽便可請醫師藉由超音波來評估胎兒的發育情形及著床位置,觀察是否為子宮內懷孕或是子宮外孕,才能使妊娠過程更為順利。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超音波會經由探頭發出一定的功率,此功率為高頻率的聲納波,可以穿透準媽媽的腹部肌膚,看到胎兒的體型及內臟,除了能藉由胚胎大小來校正預產期與懷孕週數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供醫師掌握胎兒的發育狀況,若有畸形或子宮異常等情形發生,才能提早做好孕程管理及妊娠風險評估。
0~10週:發現新生命的喜悅
胚胎剛形成的0~5週,超音波的檢查重點主要關注在準媽媽是否為正常的子宮內懷孕,並確認受精卵的著床位置,不過由於胚胎在此階段的體型還太小,每個胎兒的頭臀徑(胎兒從頭頂到臀部的距離)幾乎都不超過0.5公分,所以醫師大多會請準媽媽晚一、兩週再來照射腹部超音波,以獲得更清楚的影像。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孫序東指出,到了6週大之後,胎兒的頭臀徑大約會長至0.5公分,四肢也開始慢慢萌芽,成長至第10週時,身長大概就可達到3.1公分,眼睛、耳朵、鼻子、骨頭及指紋等都會漸漸形成,此時的超音波檢查重點就是確認胎兒是否有心跳,一旦偵測到心跳,就能排除許多早期流產的異常狀況,可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Tips:超音波照太多次是否有安全疑慮?
新樓醫院台南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沙立表示,超音波檢查是產科的「第三隻眼」,最大的作用為透視子宮內狀況。藉由此項檢查,能夠觀察到當下的胎兒活動,幫助準媽媽和醫師了解目前的狀態,不但能滿足準媽媽的期待、減輕焦慮感,同時也讓負責醫師能進一步了解,胎兒是否有任何的生理發展問題。
安全性沒有問題
縱使在超音波檢查已經廣泛使用的現在,難免還是會有準媽媽對其安全性存疑,其中又以新手媽媽最多。沙立醫師表示,超音波檢查不具侵入性,是運用聲波的反射和定位原理,來診斷子宮內狀況,並非像放射線般,更不會影響胎兒(如畸形),所以相當安全,準媽媽檢查時毋須過度擔心。

●超音波檢查的目的
對於不同週數的胎兒來說,超音波檢查的目的也不盡相同,除了前文提到早週數的檢查重點為確定胎兒是否於子宮內懷孕,也會一併檢查準媽媽的子宮有無異常狀況,例如雙角子宮、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和懷孕有關的任何不良情形,一旦確定子宮健康且受精卵確實著床於子宮內,準媽媽就能安心走向下一步懷孕旅程。禾馨婦產科醫療總監林佳慧表示,到了懷孕第11~13週之間,就可利用超音波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帶,而第20週之後,胎兒的器官已趨明顯,所以第20~24週間便可執行高層次超音波,掃描胎兒的心臟、肺臟、腎臟、肝臟等部位,檢查有無異常;而第三孕期的超音波檢查目的則為追蹤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例如腦部結構等,適合檢查的週數則為懷孕第28~30週之間。
11~15週:確認性別的關鍵時刻
孫序東醫師表示,胎兒一旦滿11週大,能進行的檢查項目也會相對變多,不只是身長可達約4.5公分,肝臟及腎臟也會開始運作,胎兒還會利用分離的手指及腳趾,進行吸吮的動作,到了第13~14週,甚至可以從超音波照片中看到胎兒的生殖器官,確認究竟是小男生或是小女生。此階段可利用超音波進行頸部透明帶的檢測,若是發育正常的胎兒,頸部透明帶會小於0.3公分,如果大於此標準值,醫師就會懷疑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的可能,並配合抽血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這些英文名稱,妳都懂了嗎?
雖然準媽媽在拿到超音波照片的第一時間,直覺就是觀詳照片中的胎兒影像,但只要您稍微留意,便不難發現照片旁有許多的英文簡稱。較常見的分別有CRL、BPD、AC及FL,CRL為胎兒的頭臀徑,代表胎兒頭頂到臀部之間的距離;BPD則代表胎頭橫徑,為胎兒頭部兩側的平面距離;AC為腹部周圍長,FL則代表了胎兒大腿骨長度。
Tips:面對超音波檢查時,孕媽咪必須做的準備?
原則上,只要孕媽咪按照既定的產檢時間,按時到密切配合的醫療院所就診,相關的醫護人員便會進行各項安排。沙立醫師建議,檢查前的準媽媽應穿著輕便衣服(兩截式更好,如上衣搭褲子),且應吃飽後再過來(但也不宜過飽);然後,懷著輕鬆的心情即可。
●陰道超音波的特色
林佳慧醫師指出,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腹部超音波之外,如果準媽媽有某些特殊因素,必須從懷孕早期確認胚胎情況,醫師或技術人員就會使用頻率較高的陰道超音波,幫助觀察胎兒著床的位置,而陰道超音波的探頭形狀也與腹部超音波不同,陰道超音波探頭較為細長,優點是距離胚胎較近,呈像更為清楚,甚至還可經由此儀器,在懷孕中期時測量準媽媽的子宮頸長度,推測出早產機率的高低。
16~20週:骨骼及心臟開始茁壯
內:懷孕第13週以前,基本上都是利用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頭臀比,到了此階段,胎兒的四肢漸漸以飛快的速度成長,便可開始測量頭寬、腹圍及大腿長度,直到足月生產。除此之外,胎兒的皮下脂肪也逐漸形成,軟骨會發育成硬骨,乳牙將開始成形,將可看到更清楚的畫面。
Tips:若胎兒影像不明顯,有無特殊方式改善?
超音波檢查的內容精確與否,和胎兒的狀況、子宮內羊水量、醫師的經驗和儀器精密度等,或多或少有關係;因此,難免會碰到胎兒影像不明顯的狀況。為了孕媽咪的期待與擔憂,以及醫師的診斷,通常會透過某些小訣竅,希望能讓超音波影像更清晰。
不同孕期的小訣竅
隨著孕程變化,沙立醫師提供幾個檢查時的小訣竅:第一孕期,建議準媽媽多喝水而脹尿,超音波透過此方法更能顯像,因為水是很好的傳導介面;第二孕期,胎兒雛形已出現,因此希望胎兒能適時變換姿勢(但也不要過度活潑,以免無法固定觀察),所以會讓準媽媽補充能讓血糖上升的食物(如柳橙汁),或走一走、和胎兒說說話;第三孕期,通常會延續前一孕期的做法,但也由於胎兒已大到幾乎充滿整個子宮,因此檢查以看較明顯的部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