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屬的個人化產檢(上)
認識產檢
小生命來報到,雖然隔著肚皮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只要完成每個月的例行產檢,就好像媽媽正在掌握胎兒的成長軌跡,每次都感覺距離與寶寶見面的時刻更近一些。
由公費支應的10次產檢
目前國民健康署為孕媽咪的孕期總計規畫了基本的10次產檢,分別規劃在妊娠第12周之前完成第1次,第13周至第29周前,每4周1次、第29周至第35周之間,每2周1次,以及第36周之後,每周1次,其中國健署有給付的超音波照攝,安排在妊娠第20周時;而若整個孕期產檢或超音波照攝有超過公費給付的次數,則視是否為醫師確診為醫療需要而定,若是醫療需要,健保仍可支應,否則即須自費。
當女性發現月經沒來,第1次到醫療院所確認是否懷孕時,醫師通常會以陰道超音波確認受精卵著床的位置,以優先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性。台安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周佳謙表示,正常的情況下,孕媽咪懷孕約5周時,可透過超音波觀察到胚囊,約7周,可觀察到胎兒心跳,若心跳狀況穩定,孕媽咪可能在第8周時就會拿到媽媽手冊,或有些醫療院所會待媽咪孕期12周時再行發放。
10次產檢的意義
@內:在妊娠期間的基礎產檢中,12周之前的檢查多側重在了解媽咪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是否有家族病史、愛滋病、梅毒或B型肝炎等疾病;12周至24周則針對胎兒可能的異常進行篩檢,如:唐氏症的篩檢與對胎兒進行全面性的超音波觀察;24周至36周之間,除了持續關心胎兒發展之外,還會更留意孕媽咪是否有感染或其他因為懷孕而產生的併發症狀,如: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等,36周至40周之間,則密切觀察胎兒、羊水量與胎盤的狀況,隨時做好準備迎接生產。周佳謙醫師指出,孕期定期產檢能協助媽咪面對各種孕產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的控制風險、防患於未然,例如:胎兒體重不足,提醒加強營養、母體狀況可能讓生產風險增加,就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或是胎兒的發育不如預期,尋求方法及時矯正或進行治療等,同時,也能讓孕媽咪更了解母胎狀況、促進孕媽咪對生產的信心。
高危險妊娠
生產原本就存在風險,但若生產風險高於平均值,使母胎安全遭受威脅,即屬於高危險妊娠孕婦,通常導致高危險妊娠的原因包含母親懷孕前即有內科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透納氏症、氣喘、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功能異常等,或是懷孕時才出現的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前置胎盤等,以及孕前BMI值>30的媽咪或懷有多胞胎的媽咪等,其中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對胎兒健康會造成比較大的健康風險,因此多半過了39周就會進行催生。高危險妊娠的媽咪,孕期可能比較容易有較多的不適,也必須更認真嚴謹的配合醫師囑咐,進行必要的飲食調整或血壓控制,且一旦發現有任何異狀就要勤回門診,以確保母胎安全。
產檢的限制
母胎醫學的進步,讓孕期中對母子安全的各種疑慮能儘可能的獲得解決並降低風險,但卻仍有未竟之處,如:胎兒聽力、心智或產後寶寶器官的實際運作功能等,都難以透過產檢預先了解,周佳謙醫師指出,產前的各項檢查,是為了協助母親即早發現可能的健康問題,適時給予治療、預防或對產後可能遇到的狀況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但並不代表有完成每階段的產檢,寶寶就一定沒有健康風險。例如:若發現母親為B型肝炎帶原者(e抗原陽性),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即可立即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讓預防措施可以即早進行。
緊急情況隨時回診
懷孕期間雖然有規劃例行性的產檢時間,但提醒孕媽咪若懷孕期間有任何異狀,都要及時回診,以確認狀況安全,不要強忍著等到下次產檢,同時,也建議孕媽咪,因為每次產檢的時間有限,若對孕產有任何疑問,平常可先用紙筆或手機逐一記下,待產檢時,再一併與醫師確認。
需立即就醫檢查的狀況:
1.陰道出血。
2.破水。
3.持續性的腹痛或劇痛。
4.胎動停止或減少。
5.持續性的發燒。
6.持續且規則的子宮收縮。
適合孕媽咪的自費檢查‧建議索引表
以當前產檢常見自費檢查項目而言,最令人傷腦筋的大概就是關於唐氏症篩檢,選擇性多,一時又不知該如何取捨才好,對此,奇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英倫根據數種孕婦狀況提出檢查建議,並以此分類依據,再搭配其他自費檢查,製作以下的建議索引表,協助孕媽咪做出最適合自已的決定!
自費檢查項目 |
適合周數 |
孕婦狀況 |
|||
先做基本檢查,有問題再說 |
有懷疑,想儘早知道結果 |
經濟無虞,追求高CP值 |
經濟無虞,也不擔心侵入性檢查併發症風險,全面掌握狀況 |
||
絨毛膜採樣檢查 |
第9~12周 |
|
早早疑似有胎兒染色體異常,但不想等16周才做羊膜穿刺。 |
|
|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
第10周之後 |
|
|
害怕侵入性檢查,又想追求高準確率者。 |
|
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胎兒頸部透明帶檢查 |
第11~13+6周 |
此一篩檢費用相對便宜。 |
|
|
|
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 |
第16~18周 |
15周後才接受篩檢的唯一選擇。 |
|
|
|
羊膜穿刺 |
第16~20周 |
|
|
|
‧不擔心併發症風險,可直接接受確診檢查。 |
羊水基因晶片 |
第16~20周 |
|
|
|
可加做以了解胎兒染色體有無微小片段缺失。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檢測 |
第16周前 |
|
‧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會擔心有此疾病者。 |
||
X染色體脆折症檢查 |
第16周前 |
|
|
‧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
|
早期子癇前症篩檢 |
第11~13周 |
|
‧高齡、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史,以及家族史如媽媽姊妹曾發生子癇前症的孕婦,可考慮接受篩檢。 |
||
TORCH篩檢 |
第8~12周 |
‧有養貓建議接受弓漿蟲症篩檢。 ‧與人密切接觸行業接受巨細胞病毒篩檢。 |
|||
早產風險評估 |
第20周後 |
|
‧曾經有早產病史的孕婦。 ˙高層次超音波篩檢時發現有子宮頸長度過短的孕婦。 ˙在孕期中常有一些不規則宮縮、腰痠或下墜感等症狀的孕婦,建議接受風險評估。 |
||
妊娠糖尿病篩檢 |
第24~28周 |
〇 |
〇 |
〇 |
〇 |
高層次超音波 |
第20~24周 |
建議第一期與第二期母血篩檢風險低者加做此檢查。 |
|
以胎兒構造檢查彌補偽陰性存在的可能。 |
輔以評估胎兒構造,更為全面掌握胎兒狀況。 |
臍帶血穿刺術 |
第20周後 |
‧懷疑胎兒有貧血、感染,須做此特殊檢查確認結果。 |
|
||
胎兒心臟超音波 |
22+4周 |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後,若懷疑胎兒心臟有狀況,可針對心臟部分詳加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