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掉髮及護理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每個人的頭皮狀態、髮質、頭髮粗細……是與生俱來,屬於體質的一部分,不太於短時間內產生大幅度的變化。不過,卻可能受內外因素影響,而呈現不穩定的狀況,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搔癢、泛紅、皮屑、出油、毛囊炎等;畢竟,「頭皮和髮質會反映個人的健康狀態」。
頭髮生長循環3時期
蔡長祐醫師說明,無論位於哪個部位的毛髮,生長週期皆可分為3個時期:生長期、衰退期和休止期。每個人的頭皮上,同時都有這三個時期的毛囊(即每根頭髮生長週期不同步),否則頭皮會經歷一段「沒有頭髮的空窗期」;正常健康狀態下,每個人一生約會經歷20~30次的頭髮週期循環。
生長期anagen
相較於其他部位(例如睫毛,僅2~3個月),頭髮的生長期比較長,大約2~6年(平均3年);頭皮上約90%為生長期的毛髮,平均每個月可生長1公分。
衰退期catagen
頭髮的衰退期大約3星期,毛囊正逐漸邁向死亡階段;這時期毛髮在頭皮上的數量最少,大約僅占1%。
休止期telogen
頭髮的休止期大約2~5個月(平均3個月),進入此時期的毛髮隨時都可能脫落;數量約占頭皮的5~15%。當毛囊的休止期結束,就會重新進入下個循環(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生長期→……)。
產後易掉髮2原因
一般來說,東方人平均髮量為8~10萬根,西方人平均髮量略多,約10萬多根;而每人每天大約會掉100根頭髮,且平均1個月的生長長度約為1~1.5公分。
1.荷爾蒙變化
蔡長祐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女性荷爾蒙分泌濃度上升,進而促使頭髮的生長期時間延長,從外觀來看,孕婦的頭髮顯得較多、較茂密,且不容易掉髮。
等到生產後,體內荷爾蒙分泌量、頭髮生長週期皆逐漸回復至孕前狀態,因此,大約產後3~4個月起(最晚半年後),會發生「較大範圍部分同步掉髮」的狀況,即孕期應掉但未掉的,跟著產後才會掉的頭髮一起掉。這是許多女性感覺產後掉髮明顯的主要原因。
2.身心狀態
如果女性的身心受到極大壓力,也可能會導致頭髮暫時停止生長,甚至進入休止期狀態而落髮,例如:生重病、手術、急速減重、懷孕至產後的壓力和情緒不穩、產後作息不正常而身心勞累等等,都可能造成影響。
小心「慢性休止期落髮」
產後落髮雖屬正常,然而,如果掉髮的狀況持續太久(從開始明顯且大量掉髮算起,超過6個月),就要小心演變成「慢性休止期落髮」,建議就診檢查較佳。
蔡長祐醫師說明,其實此類病患的頭髮仍有在生長,只是生長速度跟不上掉髮速度。針對此類長時間掉髮而就診的患者,通常醫師會進一步採取「抽血檢查」,去了解其體內是否存在影響掉髮的因素,如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缺鐵、缺鋅、缺維生素D等等。
他舉例,若評估患者可能缺鐵或鋅,會酌量開立鐵劑或鋅片等以補充不足;之後約3~6個月再抽血檢查,若仍缺乏就繼續補充;直到檢查後確認沒問題,便能考慮停止服用鐵劑或鋅片,維持平日均衡飲食即可。
3管道‧照護&預防
對於媽媽來說,無論是孕期或產後,都希望能一直擁有一頭健康亮麗的秀髮。蔡長祐醫師建議,不妨從飲食、清潔和睡眠著手,多管齊下,即有助於維護毛髮健康。
飲食
「均衡營養」是最重要的飲食原則;而富含鐵質、鋅質、維生素(A、B群、D、E)、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堅果、魚類、牛奶、蛋、蔬菜等),媽媽可多補充,對於強健頭髮有所幫助。
清潔
基本上,媽媽只要按照自己的髮質和習慣,以正確方式清潔和保養頭髮即可(指腹按摩、適度水溫)。當頭皮保持乾爽、潔淨,就能減少嚴重泛油、搔癢感,甚至發炎等問題發生(痘痘、脂漏性皮膚炎等),進而就不會影響頭髮生長狀況。
睡眠
產後媽媽忙著照顧寶寶,可能很難維持固定作息。因此,他建議媽媽,儘可能把握寶寶喝完奶入睡之際,趁機小憩片刻,適度補充睡眠、消除疲累感,或多或少對毛髮健康有些助益。
蔡長祐醫師
現任/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
蔡仁雨皮膚科副院長
經歷/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醫師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