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4類型孕婦產檢攻略-體重過重型孕婦照護提醒

4類型孕婦產檢攻略-體重過重型孕婦照護提醒

狀況不同的孕婦,在照護上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將針對四種不同類型的準媽咪,提供生活、飲食與運動的建議,期望每位準媽咪與胎兒都能同時擁有健康,平安度過孕期!

文章目錄

體重過重型孕婦  控制體重‧避免孕期產生合併症

資格
34歲以下
孕前BMI>26或一個月增加2公斤以上
血壓、尿蛋白、尿糖檢驗無任何異常
無任何疾病史或產檢醫療史

曹健民醫師指出,比起體重過輕的孕婦,體重過重的孕婦(或孕期體重增加過快者,如一個月增加兩公斤以上)要面臨不少問題,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而在生產時,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也都各有風險,他解釋,「因過多的熱量往往變成脂肪,堆積在身體各處,對不同的生產方式都有影響:
自然產:產道因脂肪堆積而減少寬度,增加胎兒出生的困難,造成所謂「軟組織難產」。
剖腹產:脂肪層厚,增加醫師下刀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因血液循環不好,易使產後傷口恢復不易,無形中,增加感染的機會。」
他強調,「孕期體重變化是孕婦及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因此,做好孕期的體重管理,控制體重增加的速度與重量,是孕媽咪很重要的功課!」

生活要注意!

曹健民醫師提醒,在24~28週時,孕婦最好接受50公克葡萄糖水的耐受測試,如果血糖值超過140mg/dl,將進一步安排「100公克葡萄糖耐受測試」。若能及早發現有妊娠糖尿病,可予以適當的飲食管理,並定期接受產檢,通常能讓血糖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減少母子的生產風險。
同時,孕婦因口味改變,容易比平常時候吃得更鹹,引起膽固醇變化,而易使血管出現病變,造成高血壓的發生,因此,應盡可能吃得清淡。此外,冰冷食物會耗掉腸胃道的能量,引起血管收縮變化,也少吃為宜。

飲食要注意!

孕期增加的體重,若是大部分為胎兒的體重,可無須擔心脂肪堆積的問題,但曹健民醫師提醒體重過重的孕婦,均衡飲食很重要,不過,孕期宜降低澱粉類和油脂類的攝取,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B、C的食物,並搭配少量多餐的方式,讓體重得到良好控制。

運動要注意!

體重增加過多的孕婦,往往因活動不方便而減少活動的機會,讓無法消耗的熱量,不是加在自己身上,就是成了胎兒的重量。曹健民醫師強調,「保持適度的運動,讓媽媽和胎兒都比較健康,也可使產程進行較為順利」。至於什麼才是適度運動,他建議,可與產科醫師討論,即使是每天固定的散步也好。

孕婦體重管理不佳被罵到哭?

據說,北部某大醫學中心一位極具知名度的產科醫師,非常重視孕婦的體重變化,讓不少孕婦每次產檢時總感受到「莫名的壓力」,有人用「好像考試不及格被老師念」來形容,甚至還發生孕婦被罵到哭著離開診間。
而王培中醫師則表示,「孕婦體重過重不只對自己、胎兒都有影響,對產科醫師也是一種壓力,當然要盯緊一點」,「我們照顧孕婦的醫師,最痛恨的情況,就是守著病人十幾、二十幾個小時,最後卻還要開一刀;這同時也是孕婦以及家屬最不希望遇到的情境,因為『前痛』、『後也痛』」!他自己曾碰到一位34歲、149公分的孕婦,孕前85公斤,一路增加到95公斤,想要自然產,每次產檢時,難免對該名孕婦的體重多所關心,後來,孕婦大概受不了「關心」而消失在他的診間。
王培中醫師強調,「孕婦想要生產順利,並生出個正常的寶寶,一定要付出,才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