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排乾淨,才能開始性生活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靜玉表示,並非每位媽媽生產完都會經歷同樣的過程,有些媽媽在產後的一個月左右,仍會有滴滴答答的紅色惡露出現,這跟哺餵母乳有關,哺餵母乳時會促進子宮收縮,所以紅血球部分會排多一點,只要量不多,不是產後大出血,原則上都是正常的,但提醒媽媽要小心避免感染。
周靜玉醫師表示,媽媽產後一個月內,應採取淋浴方式沐浴,避免用盆浴方式,以防止細菌隨浴水進入子宮,減少子宮發炎的機會。通常約在產後一個月左右,惡露乾淨,子宮完全恢復才能有性生活,否則易引起產後感染或子宮出血情形。產後約一個月後開始排卵,滿月後隨時有懷孕之可能,故應採取避孕措施。
周靜玉醫師表示,孕期孕重過胖的剖腹產媽媽(BMI值30以上)要注意,避免讓傷口夾在腹部的皮膚夾層,而導致傷口感染,尤其流汗時要立刻將汗擦拭乾淨,以保持乾燥,避免傷口感染。另外,媽媽對於產後傷口處理的知識越足夠,越能減低傷口感染的發生。
周靜玉醫師表示,媽媽可觀察寶寶的生理反應來確認寶寶攝取的母乳量是否足夠,如:寶寶尿布平均每天有否換到6-7片、囟門下陷、哭鬧沒有眼淚等。平日媽媽可多刺激寶寶的嘴角,若寶寶有出現明顯的尋乳反應時,媽媽就可以哺餵母乳,這是寶寶正常的尋乳反射動作。
膝胸臥式
目的:恢復子宮位置,預防產後子宮異位後屈。
方式:1.趴著,大小腿呈直角,將頭側向一邊。
2.雙手曲起,貼於胸部兩側之地面或床面,雙膝分開與肩同寬。
3.胸部與肩部盡量接近地面或床面,維持約2-5分鐘。
醫師叮嚀
周靜玉醫師表示,剖腹產者,凡拉扯腹肌之運動,必須順延一至二週進行,得視傷口復原狀況決定。
高銘偵醫師表示,因荷爾蒙變化在懷孕末期許多孕婦都會有水腫的困擾,產後身體大多會將多餘水份排出,所以產後應該控制鹽分的攝取,避免食用過鹹的食物,以防水分留滯體內,使水腫不易消失。可多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吃麻油雞時,少吃雞皮等,或選擇維生素、纖維素高的食物攝取,如:深色青菜、菠菜或芥藍等,五穀或蔬菜類也有助於修復組織,並能讓產後媽媽的母乳品質較佳。
媽媽的心理觀測站
三人世界
曹淑華心理師談到,從兩人世界到三人世界的轉換,夫妻的互動是影響感情的關鍵,平時互動良好的夫妻,較會同心一起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兩人對於生活價值觀較一致,在擁有共同目標情形下,感情相對穩定。寶寶的加入牽動兩人的關注重心與生活作息,媽媽變的較沒有心力去照顧先生,媽媽將
焦點放在寶寶身上,讓爸爸有被忽略的感覺,而媽媽也希望爸爸在下班後,能分擔起育兒工作,讓媽媽可以喘口氣做自己的事或是打掃;相對而言,爸爸白天忙碌工作回家也渴望妻子的關心,若媽媽仍是寶寶長、寶寶短,又要指派爸爸照顧寶寶,兩人之間就會有爭執。
情感維繫
曹淑華心理師提醒,很多爸爸會覺得媽媽在家帶小孩是很輕鬆的,事實上並不然,且照顧責任不可偏頗於某一人身上,兩人的溝通與責任分配很重要,兩人的情感可以藉由分享寶寶作息與生活照護產生互動與聯結。例如爸爸用心感受媽媽哺育母乳、育兒的辛苦,而主動抱抱媽媽,積極參與育兒事物,甚至體貼地在半夜與媽媽輪流起床泡奶等,都有助夫妻之間的情感維繫,並建立起良性的親子互動關係。
育兒重點學習
寶寶滿月囉!
寶寶出生滿月後,需要回診做健康檢查,可以藉由此時觀測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檢測項目包含:身高、體重、頭圍等基本項目,這些數字對照生長曲線的百分位,評估寶寶的成長狀況好不好,體重更是評估要項,可以知道寶寶營養吸收狀況,其他包含肢體發展、育兒?教諮詢,也都可以在門診時提出,向醫護人員請教。
吐奶與溢奶
周寶鈺護理長說,喝母奶的寶寶較少有吐奶與溢奶的情形,若寶寶喝配方奶,媽媽就必須盡量要幫寶寶拍嗝,拍嗝要讓寶寶身體保持直立(背部直挺),手掌拱起由下往上輕拍,寶寶喝完奶要半小時後才能平躺,建議讓寶寶側身睡,避免被喉嚨溢出的奶嗆到,當寶寶吐奶量多時,要適度拍背、刺激咳嗽。由鼻子溢出時,也要將鼻孔內的奶水清潔乾淨。
媽媽的滿月回診
媽媽產後一個月要回診觀察子宮、傷口復原情形,並在此次檢查時,一併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周寶鈺護理長表示,剖腹產的媽媽若有結紮的想法可在生產手術前就告知醫師,但自然產的媽媽可以在滿月回診時考慮是否安裝避孕器,且對於性生活的恢復問題,也可以請教專業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