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戎專欄】不比較!不計較!
同學有什麼‧我也好想要
「Kevin,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很好啊!把拔,你知道現在有一種跑的很快的玩具車叫做『閃電飄移』嗎?」「是喔!你很喜歡那個車子啊?」「對啊!我們班上那個誰誰誰?,他們家已經有三台了,很好玩咧,他還說要找我比賽,可是我又沒有那種車。」「那你改天去他家玩的時候,請他借你一台,不就可以跟他比賽了嗎?」「可是那又不是我的車……」
哇!想不到快七歲的兒子,已經懂得「暗示」老爸,幫他買一台跟同學相同款式的玩具車,還想用他的「優良表現」,希望讓我點頭答應,但是,那天我並沒有當場說yes,而是告訴他,我會再觀察一下,再考慮是否買給他。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進入學齡階段,身邊開始有了同學後,也開始出現「比較」的心理,常常看到同學有什麼,回到家也希望爸爸媽媽給他們一模一樣的東西。還好,我跟老婆都不是屬於「有求必應」的父母,尤其是兒女們,基於跟同學或朋友「比較」之下而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反而會機會教育他們一番。
「哥哥,爸爸媽媽絕對不會因為你的同學買了什麼東西,就也買給你相同的東西,除非那樣東西是你真正『需要』的,或是你一定『必要』的,懂嗎?你也要知道,我們不能因為同學有什麼東西,就也要一樣的,畢竟每個家庭的環境跟條件都不同,所以我們不應該常常在物質上跟人家做比較!」
透過幾次跟孩子們的溝通與分享,兩個寶貝現在變得越來越懂事,甚少因為看到或聽到同學買了什麼吃的穿的玩的,或看了什麼電影,去了哪個地方玩,而要求我們也「比照辦理」。
比較生計較‧手足間常見
除了別跟同學比,我跟老婆更告訴孩子,別跟兄弟姐妹比較。當初家裡只有一個小孩時,對於孩子之間的「比較」情結,我的感受還沒那麼深,直到有了一兒一女,才發現身為父母的我們,真需要學習調整心態,因為,家裡若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從心裡覺得父母是公平的,不讓孩子彼此之間因為愛「比較」,轉而成為愛「計較」,實在是門大學問,也是家長應該好好省思的課題。
我們家女兒漸漸長大,還未滿五歲,已越來越能言善道,有一次我發現她悶悶不樂的,於是我好奇地希望問出原因。「怎麼啦?妹妹?你不開心喔?」「把拔,為什麼哥哥都有搖控車,我都沒有?」她用哀怨的口氣回應我。「我也要一台!跟哥哥一樣!」
那台遙控車其實是哥哥同學的家長送的,當哥哥帶回家時,不斷地跟妹妹分享他有多開心,還不時大秀搖控車的甩尾絕招,只能站在一旁看的妹妹,心裡自然難以忍受。
我耐著性子跟女兒說,「妹妹,不可能每一次哥哥有什麼禮物,你也一定要有,那是人家送給哥哥的禮物,又不是爸爸媽媽買的,這樣好了,你要不要試試看,好好地跟哥哥說,請他借你玩一下?」「哥哥好好喔,每次都有禮物,為什麼我都沒有?」其實,女兒的禮物玩具也不少,但是跟哥哥一「比較」,很容易就忘了自己有什麼,而且還有很多。
比較計較少‧快樂滿足多
因為「比較」,就會開始「計較」!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間。「媽咪,為什麼妹妹碗裡面的冰淇淋比較多?」「把拔,為什麼哥哥可以買兩件衣服,我只能買一件?」「媽咪,為什麼你都跟妹妹睡不跟我睡?」「把拔,為什麼你只講哥哥那本故事書,都不講我這本?」「今天為什麼又是我先洗澡?昨天也是我先的?」有兩個以上小孩的父母,幾乎天天都會從孩子們口中,聽到諸如此類的問話。
如何讓孩子不因比較而心生計較,我跟老婆的方法是,盡可能地「公平」對待處理,對於兒子女兒一視同仁,「標準一致」,尤其是賞罰標準,更盡可能地做到一樣,如果真有例外情形,也一定會立刻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在某一件事情上,對待他們的方式之所以有差異的原因為何。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讓孩子建立「輪流」的概念,這次輪你,下次就輪會到他了,所以沒有什麼好計較的,而孩子也會發現到,當他們越不跟兄弟姐妹計較時,爸爸媽媽給予的有形或無形的獎勵,反而越大也越多。
在孩子成長的一路上,身為爸媽的我們,有責任幫助兒女,成為一個「不比較」與「不計較」的人,要學會這項功課,必須花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當孩子們真正能做到,比較少一點,計較也少一點時,他們一定會發現,快樂與滿足也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