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寶寶出意外.急救有方法

寶寶出意外.急救有方法

嬰幼兒活蹦亂跳,又喜歡探索世界,有時一個不小心,就出了意外,這時,爸媽可沒有擔心的時間,得像個全能醫護人員,馬上為寶寶展開「緊急救護」,才能避免傷害擴大。

文章目錄

生了孩子後,爸媽可曾發現要學的事很多,特別是得隨時像個全能醫護人員,當寶寶生病時,為他量體溫、餵吃藥,更重要的是,萬一發生意外時,沒有心疼的時間,而必須在第一時間內,為寶寶做最好的處置,以減少傷害所帶來的影響。

冷靜處理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科主治醫師張郼榮表示,以窒息為例,如果在缺氧的8分鐘內,即使你認為CPR做得不夠標準,但若能持續為孩子做CPR,直到救護車救護人員或醫謢人員接手,預後的狀況會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
同時,你愈能以冷靜的態度處理,寶寶愈能降低不安的情緒,否則,受傷的孩子看到慌了手腳的爸媽,只會讓現場狀況更加混亂而已。父母若能抱持臨危不亂的態度,以正確的方式處置,有助降低意外對寶寶造成的影響。當然,更別讓記憶中的錯誤處理方式誤了孩子!

燒燙傷

嬰幼兒燒燙傷的意外時有所聞,除了謹記「沖脫泡蓋送」的口訣,更要了解何時做最正確的步驟,也很重要!及時給予正確的處置,比盡速就醫更重要! 

Step 1:確認傷口大小與部位

‧ 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 患著的一個手掌大小,約占其全身面積為1%,若燒燙傷面積超過10%,請立即送醫。
‧ 如果傷口是在臉部、生殖器等部位,即使面積不大,在以冷水沖洗或冷敷時,也要把握時間送醫。因為臉部受傷會影響美觀,生殖器受傷易影響功能,兩處都是不能輕忽的地方。

Step 2:執行「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沖:做法: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目的:迅速降溫。
錯誤 改用冰塊敷傷口,降溫效果比較快?
張郼榮醫師指出,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易造成皮膚組織傷害,會讓燙傷的傷口更加惡化。最好的方式還是持續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傷口,以達降溫的目的。

錯誤 可用醬油、牙膏敷在傷口上幫助降溫?

這是以前自來水不普及,老百姓以隨手可得的物品讓傷口降溫的應變方式,如今卻成了民間偏方。其實,現在隨處都能找到水龍頭沖洗燙傷患部,不需使用偏方了,在傷口抹上這些東西,小心有細菌感染的風險喔。

錯誤 網路上流傳,抹鹽巴或用鹽水也可降溫?

雖然鹽在受熱時因吸熱熔解,具降低溫度的作用,但不當使用鹽或鹽水,將刺激傷口讓傷者更感疼痛,而且鹽水的濃度拿捏不當,高滲透壓還會吸收水分使燙傷部位乾燥脫水,更容易造成組織潰爛壞死。

注意! 沖洗傷口除了能緩和疼痛,也具有加速散熱的效果,避免餘溫繼續深入並破壞皮膚組織。注意水量大小,避免將表皮沖破,持續沖水15分鐘,才能發揮降溫效果。

 ‧脫:做法: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目的:去除傷口束縛衣物。
錯誤 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傷口上的衣物剪開。
如果衣物與皮膚沾黏情況很嚴重,在剪開過程中遇到阻力,感覺不太好剪的時候,就不要強行減開,留給醫護人員處理,以避免讓傷口更加惡化。
錯誤 時間緊急,隨便拿把剪刀也沒關係?
盡可能使用乾淨的剪刀,否則建議在使用前,用火烤一烤,待冷卻後,再用來剪開衣物。

‧泡:做法: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目的:減輕疼痛,並緩和情緒。
注意!水的高度能覆蓋住傷口即可。在浸泡過程中,不忘注意傷者的意識,是否清醒?因為大面積的受傷,可能造成傷者出現脫水現象而失去意識,因此,必須注意其意識是否清楚?

‧蓋:做法: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目的:保溫以預防失溫。
注意! ‧用來覆蓋的物品,應把握乾淨的原則,毛巾、紗布或床單都可以。
‧傷口上,若有水泡,不要弄破,儘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減少在送醫途中感染的機會。

‧送:做法: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目的: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錯誤 無論哪家醫院都可以送診?
燒燙傷程度若達二度以上,即傷口已有水泡,表示已傷及表皮與真皮組織,這時一定要送到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才能給予傷口最好的照護。張郼榮醫師表示,由於皮膚是人體防禦機轉的第一道防線,當受傷程度嚴重時,易有併發菌血症、敗血症的風險,照護時,必須格外小心。

燒燙傷的程度分級

分級 傷口情況 處理方式
一度 僅表皮外層損傷,未傷及真皮層。表皮紅、熱、痛,沒有水泡。 沖冷水冷卻降溫後,可直接塗抹藥膏,通常會使用凡士林、氧化鋅軟膏(消炎作用),抗組織胺軟膏(止癢作用)塗抹。
二度 表皮和部分真皮損傷,皮膚發紅、表面潮濕、起水泡、腫脹和疼痛比輕度厲害。 沖泡降溫後,須送醫處理。
三度 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到破壞,皮膚呈白色或焦黑,因神經末稍被破壞,一般反而較不會有劇痛感。 重度燒燙傷通常需要特殊醫療,且受傷範圍大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可不需做「沖脫泡蓋送」5步驟,而是趕緊用乾淨衣物覆蓋後用最快的速度直接送急診治療。

資料提供╱張郼榮醫師

嗆奶

張郼榮醫師指出,溢、吐奶常發生於嬰兒時期,可能是餵食量大,寶寶來不及吞嚥,或是未排氣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無法呼吸,恐危及生命;量少時,也可能因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他建議,餵奶時可分段餵食,每隔一段時間,先幫寶寶拍打嗝,再餵奶。

Step 1:讓寶寶側躺並拍背

寶寶嗆奶時,立刻改變原先姿勢為側躺,並為其拍背,讓口腔內的奶水可順著嘴角流出,避免流入氣管。狀況輕微的寶寶,很快就能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
疑問 讓寶寶直立拍背可以嗎?
張郼榮醫師說,嗆奶時,最好讓寶寶側躺,使剩餘的奶水可繼續延嘴角流出,以預防造成吸入性肺炎。他提醒,4個月以下的寶寶更要注意,即使無大礙,也不宜馬上躺平,應再維持側躺或抱著幾分鐘加以觀察呼吸狀況。

Step 2:清理口腔維持呼吸道暢通

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Step 3:檢查呼吸狀況

‧ 即使一切看來沒什麼特別,也要想辦法讓寶寶哭一哭,觀察其呼吸狀況。
‧ 若是呼吸狀況很費力、呼吸時彷彿有雜音、臉色有發黑現象,表示吐出物可能進入氣管,這時應讓  
  寶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 若仍無效,馬上用捏或夾腳底板,讓寶寶因疼痛而大哭,加大呼吸。並把握時間緊急送醫。

異物梗塞

用嘴巴向外探索世界的寶寶,什麼東西都習慣性往嘴巴塞,這時他需要的是安全的環境,否則容易發生異物梗塞的意外。

Step 1:確認異物的位置

從觀察寶寶的模樣,可確定異物的位置在哪裡,以決定處理方式。
‧ 食道:一直流口水、嘔吐、會喊痛。 
‧ 氣管:咳嗽、臉色發紺、呼吸急促且費力。
‧ 至於已進入胃內的異物,張郼榮醫師指出,8成的異物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會造成化學性灼傷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

Step 2:取出異物

‧ 掉入食道時:如果看得到且確定拿得到,可用長一點的夾(鑷)子取出;否則即刻送至耳鼻喉科以?視鏡取出。
‧ 掉入氣管時:若有呼吸,則立刻施以「哈姆立克法」。張郼榮醫師說,因為呼吸道有如「死巷」,利用哈姆立克法有助將異物咳出。

哈姆立克法

父母要注意,根據年齡不同有不同做法:
‧ 一歲以下:用左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之形成頭低屁股高的姿勢,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空掌重拍後背部,一樣也是五下。兩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進行CPR時,將寶寶的腿抬高、頭放低,在寶寶兩側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寬處,以兩指壓胸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呼吸。
‧ 一歲以上: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再做。

撞傷

還在爬的寶寶、剛學走路的寶寶,很容易因重心不穩而不小心撞到頭或身體,其中,又以頭部撞擊特別讓人擔憂是否有腦震盪的問題,張郼榮醫師提醒,即使當下看來沒問題,更需要爸媽在後續照顧時費心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

Step 1:撞擊位置及出血狀況

‧ 意識清楚,受傷位置呈紅腫狀態,在24小時內給予冰敷,提醒父母,不要揉傷口,以免使血管破裂情況更加惡化。
‧ 有出血時,可以乾淨毛巾壓在傷口上以止血。
‧ 血流不止時,請立刻送醫。

Step 2: 觀察精神狀況

特別是頭部遭到撞擊後,精神狀況是很重要的觀察指標,年紀不同,觀察點也有差異:
‧ 小寶寶:嗜睡、情緒躁動不安。
‧ 大寶寶:有語言能力者會表示「痛痛」、活動力明顯降低。
或是只要有以下任一現象,手腳一邊無力、兩眼瞳孔是否等大、連續嘔吐3次以上及抽筋、口齒不清、有血或不明的液體從耳朵或鼻子流出,都要立即送醫。

錯誤寶寶撞到後,看起來好像暈了,是不是該搖一搖他的身體確認。

張郼榮醫師說,爸媽可先給予平緩的刺激,如捏肩膀或胸口,呼喊他的名字,以確認意識是否清楚。不宜搖晃身體,因萬一是頸椎移位、血胸、挫傷、手骨或肱骨骨折等狀況,劇烈搖晃容易讓寶寶受傷情況更加嚴重。

錯誤寶寶沒什麼外傷,看起來也好好的,應該沒什麼大礙了。

張郼榮醫師表示,父母最容易疏忽之處就是因寶寶無明顯外傷,精神狀況好像還不錯,誤以為孩子沒事的。他強調,「72小時內要密切觀察,之後,仍保持觀察」。照顧時,應注意在撞擊後的前六小時內,不宜給寶寶吃太多東西,以避免嘔吐;三天內,不要讓寶寶「活蹦亂跳」,應保持平靜一點的狀況。
至於觀察方式,張郼榮醫師說,主要從睡眠中喚醒寶寶,看其反應。若是喚不醒寶寶,或醒了卻意識模糊,都需要即刻送醫。
1. 撞到後,沒有什麼大礙且很快就入睡的寶寶,每隔二至四小時要喚醒寶寶,誘導他起身動一動,如玩玩具或喝奶,對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可讓他自己拿奶瓶,觀察動作是否與平常不同,或是喝奶速度變慢,也出現不易安撫的樣子。
2. 夜晚入睡時,也要保持每隔二至四小時喚醒一次寶寶,避免因顱內出血造成意識不清,卻因沉睡,未能及時發現問題。

抽搐

在6個月大到六歲間的嬰幼兒,容易發生熱痙孿,因發燒至38℃以上,突如其來出現抽筋、昏迷的狀況,的確會嚇壞父母。張郼榮醫師說,父母保持冷靜是最好的態度!通常抽筋在5分鐘之內會停止,如果時間持續超過5分鐘,可撥119求救。寶寶抽筋時,父母怎麼做呢?

Step 1:維持呼吸道暢通

因寶寶可能失去意識,而無法正常吞嚥,因此,應讓寶寶保持側躺姿勢(好讓口水流出),但讓頭部微微後仰,維持呼吸道暢通。並移開身邊危險物品,避免手腳不自主的抖動而造成意外傷害。
錯誤 怕孩子咬到舌頭,只要是硬物,都可直接放入口內撐開嘴巴?
張郼榮醫師說,寶寶抽筋時,牙關緊閉,若硬橇開易被咬傷(其實也很難橇開)。有的父母擔心寶寶咬到舌頭,他說,實際上,咬到舌頭而大出血的機會很少,不需特別將硬物放入口內撐著。 

Step 2:等待從昏睡中醒來再送醫

抽筋發作後,身體會非常疲憊,出現昏睡是正常狀況,他說,只要抽筋時間不超過5分鐘,就讓寶寶睡上一至兩小時,只要心跳及呼吸正常,就不用擔心。但是醒來後,最好送寶寶到醫院檢查。張郼榮醫師提醒,在寶寶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窒息

張郼榮醫師指出,不論何種狀況造成寶寶窒息時,父母都應該立即對寶寶進行急救,以保握黃金急救時間。
Step 1:確認意識‧了解呼吸道狀況
確認寶寶的意識,並移去阻礙口鼻呼吸的物品,觀察是否可恢復自行呼吸。
Step 2:施行心肺復甦術
若未恢復呼吸時,就必須給予心肺復甦術(CPR)。張郼榮醫師建議,父母最好能學會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即使不會,只要保持鎮靜,也能透過119救護人員的「電話教學」,及時為寶寶急救,不要擔心動作不標準,只要有做,就是給寶寶一個求生的機會。
(編按:因篇幅有限,讀者可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http://210.69.173.9/cpr/index.htm參考。)

 

張郼榮醫師

現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科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
   兒童腸胃科總醫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