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妳跟著這樣做‧孕期更健康!
文章目錄
很多準媽媽會因為懷孕而改變多年來的各種習慣,最大的理由無非是「一切都是為了胎兒」!相信胎兒一定能感受到準媽媽的用心良苦,不妨把懷孕當做一段新人生的開始,為了自己和胎兒的健康,重新養成一些好習慣,以打造健康的孕期!
1.定期產檢
東元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曹健民指出,「定期產檢是所有的孕媽咪都必須做的功課」,其意義在於,透過定期檢查,隨時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預防孕期可能發生的各種併發症;萬一有什麼問題時,也能夠及時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與照護。
舉例來說,如果是在懷孕前期即\檢查出胎兒有重大缺陷時,若想中止妊娠,可依法於妊娠24週內施行人工流產;但如果胎兒有異常卻未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並經仔細思考其去留,一旦超過24週,就會令父母與產科醫師一起陷入極度難為的局面。又,如事先知道孕婦有胎盤前置的問題,當其生產時,醫護人員就會更加做好萬全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曹健民醫師說,產檢中任一項檢查的安排都有其道理,「很多危險狀況不是當下才出現,而是有其前兆」,只有按時做產檢,才能降低母體與胎兒面臨風險的機會。
follow me
‧ 妊娠28週以前,每個月產檢一次。
‧ 28~36週之間,每兩星期產檢一次。
‧ 36週以後,每星期皆要產檢,一直持續到媽咪順利生產為止。
2.保持愉快心情
如果有特殊狀況,請配合醫囑調整產檢時間,並接受特殊項目的檢查。
曹健民醫師提醒,「準媽媽的心情好壞會對胎兒有直接的影響,保持愉快心情,就是最好的胎教」。他指出,已有研究證實,孕婦產前若經常處在壓力、憂鬱狀態中,會進一步影響胎兒的成長,若一直未做處置,除了易造成早產外,寶寶出生後體重會偏低,發展可能較為遲緩。如果想要期望生出一個開朗的「陽光寶寶」,準媽媽可得努力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當然,現代人普遍面臨沉重壓力,因此,更要學著放鬆自己,而不是讓壓力一直如影隨形,孕期中最崇高的目標就是,讓自己快樂的、安全的生下健康寶寶,其他的就先擱在一旁吧!
follow me
‧ 先減少懷孕所帶來的生理不適,必要時,應適時求助產科醫師。
‧ 找出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方法,讓壓力遠離你!
‧ 尋求家人或親友的支持,藉由傾訴抒發心情,或是從感染他人的喜悅中改變心情。
‧ 一直困在情緒的泥淖中時,勇敢求助專業人員的諮詢與協助,找出讓自己快樂的好方法。
3.居住健康環境
良好的居住環境,可使人情緒穩定,有益健康。反之,則會影響人體健康。曹健民醫師舉例,孕婦不易好眠,若再經常受到噪音干擾,更難入睡,而使情緒不穩定,進而將影響生理健康。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最起碼應具有安全、通風良好、光線充足、環境整潔、無噪音干擾、避免汙染源存在等條件。他提醒,環境中的汙染源包括放射物、病毒、藥物和化學污染物等,對於胎兒的發育有極大的影響,甚至有引起畸胎的風險,不可不慎。
此外,曹健民醫師提醒,準媽媽的工作環境也不可疏忽,尤其是會引起「特定病症」的工作環境,更值得準媽媽的注意!他舉例,如高熱環境不利胎兒生長;高含鉛量環境則易導致流產、死產等問題;無塵工作環境易減少如廁機會而增加尿路感染風險,他建議,在這些職場上班的孕婦,應主動向主管提出要求,調整工作環境,避免影響孕期健康。
follow me
‧ 每天定時打開窗戶一至兩小時,讓居家環境保持通風狀態。
‧ 善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設備改善居住環境不佳之處。
‧ 在能力可及範圍內,保持居家環境整潔,或者,請先生代勞分工。 ‧ 光線不足時,可在隱私權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保持開窗狀態,或選用材質可透光的窗簾,增加光線照入屋內的機會。
‧ 盡量簡化家中擺設以減少腹部碰撞的機會、保持地面乾燥以避免滑倒。
4.養成定時作息
曹健民醫師表示,「正常的作息有助全身各器官和系統保持在穩定狀態,才能提供胎兒更良好的成長環境。」如果準媽媽原本是起居無定的人,最好藉此調整作息時間,形成規律的生活,當生理運作處於穩定狀態時,胎兒也能感受這樣的規律,據說,寶寶出生後,也會比較能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後,更能達到充分休息的目的!他補充,孕婦的生理狀況不比常人,尤其懷孕初期時,因荷爾蒙發生重大變化,增加了新陳代謝的速度,所以,孕婦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若無適當休息,將嚴重增加生理機能的負荷,對於胎兒發育將有不良影響;太過勞累時,甚至容易面臨早產的風險。透過充分睡眠可恢復體力,以保持身心健康,提供胎兒正常發育的環境。
follow me
‧ 千萬不要熬夜,也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
‧ 漸進式調整生活步調,形成一種規律。
‧ 通常建議孕婦每天有8~9小時的睡眠時間,白天也要有短暫的休息。
‧ 只要覺得有疲憊感,就儘快讓自己休息,別逞強硬撐。
5.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不僅對準媽媽與胎兒都健康,也有助準媽媽在生產時較為順利。曹健民醫師表示,「所謂的適度運動,因人而異,由於有些孕婦的狀況不適合在孕期中從事運動,最好可與產科醫師討論,再挑選適合的活動」。
基本上,適度的伸展和輕度的有氧呼吸,都是不錯的運動,可有效緩解腰痠背痛、頭痛等不適,也對穩定情緒有所助益。他提醒,「但一切都要量力而為」,不要過度讓自己疲累或呼吸不順,以及避免從事可能發生衝撞、跌倒及過度使用關節的活動。另外,要注意運動的環境與溫度,曹健民醫師說,「因孕期的循環功能較差、心肺負擔大,一旦高溫造成出汗、中暑,對母體與胎兒都有不利影響。」
follow me
‧ 養成每天持續30分鐘的運動習慣。
‧ 即使沒有特別從事的運動,散步30分鐘也不錯。
‧ 運動前後一小時不要進食。
‧ 運動中,應適時補充水分,以避免體溫過高。
6.拒絕菸酒
菸酒對胎兒的影響非常大!以菸而言,根據美國研究顯示,吸菸孕婦的流產機會高於一般孕婦一點六倍。此外,易導致胎兒出現心臟血管畸形等先天性殘疾,並提高外表畸形的可能性,如兔唇或顎裂,甚至寶寶將來較易有學習障礙或行為上的問題,曹健民醫師補充,就算是吸二手菸,也對胎兒有不利影響。至於孕婦飲酒,可能會造成「胎兒酒精症候群」,包括體重過輕、發育遲緩、中樞神經傷害,以及顱顏部異常例如鼻樑扁塌、下巴過小、眼球過小等。因此,孕期必須拒絕菸酒,才能避免傷害胎兒!
follow me
‧ 遠離吸菸環境,避免吸到二手菸。
‧ 如果無法遠離環境,向對方主動表明自己已懷孕了,請加以體諒。
‧ 除了不飲酒外,也要注意飲食料理中是否含有酒精成分,能免則免。
7.均衡的飲食
很多女性在懷孕前有節食的習慣,但懷孕後,得更加注意飲食健康,唯有均衡的飲食,才能攝取多元的養分以供給胎兒。鍾崇雪營養師提醒孕媽咪,孕期時,應多注重飲食健康,才能生下個既聰明又健康的寶寶,日後在帶養上將會省下很多麻煩。
大家都知道孕期中,葉酸、蛋白質、鈣質與鐵質的攝取很重要,很多人擔心攝取量不夠,而必須另外補充營養品。如果能均衡飲食,從多種食物中攝取六大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與水),其實大可不必有此擔憂。
曹健民醫師則提醒,孕婦要注意蛋白質類的攝取,因為蛋白質是胎兒組織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根據研究顯示,蛋白質若攝取不足,孕婦的健康與胎兒的發育都同受影響,因此,不要輕忽懷孕期間對蛋白質的攝取。
follow me
‧ 認識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魚肉蛋豆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及其所包含的食材種類。
‧ 每餐在兼顧六大類食物下,在同類之間換吃不一樣的食物。
‧ 每天最好能攝取30~35種不同的食物。
‧ 蔬菜類與水果類各有不同的養分,彼此無法互相取代。
8.做好體重管理
孕期不宜減重,因為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母體正常代謝及胎兒的發育與成長;但曹健民醫師指出,孕婦仍必須控制體重增加的速度與重量,當體重增加過快、過多,除了容易有妊娠紋問題外,更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的隱憂,對於母體與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孕期體重變化是孕婦及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不僅增加懷孕、生產的風險,也提高產後減重的難度。
整個孕期所增加的體重最好控制在12~15公斤左右,懷孕初期約增加2~3公斤,中後期則在5公斤內。他補充,若孕婦在懷孕前的體重較輕,那麼,增加的體重數可稍微提高,若是孕前的體重較重,懷孕後增加的體重數就應少於12公斤。
follow me
‧ 均衡飲食最重要,降低澱粉類和油脂類的攝取,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牛肉、魚肉、蛋類及乳製品)、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
‧ 多以清蒸、水煮、清燉方式烹調,忌吃油炸物。
‧ 搭配少量多餐的方式。
‧ 適度運動消耗熱量。
9.少吃重口味及過度加工食物
重口味或過度加工的食物往往因含有高鹽分,而使鈉的含量也偏高,曹健民醫師說,「體內的鈉含量若是過度累積,不只會改變身體滲透壓的平衡,造成鉀的流失,也讓水分滯留在血管內,造成血壓上升」。他強調,孕婦攝取過多鹽分除了有水腫的問題,也會影響血壓,而孕期中控制血壓很重要,若出現懷孕合併高血壓,會造成母體和胎兒極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孕婦應避免吃重口味與過度加工的食物,減少膽固醇的變化,降低血管出現病變而發生高血壓。曹健民醫師補充,衛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成人的「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 毫克,換算下來,大約為6 公克食鹽。
follow me
‧ 飲食以清淡、少鹽、少糖、少油為原則。
‧ 多吃天然食物,取代加工或醃漬食物。
‧ 留意食物包裝上的鈉含量,食用前,稍微計算一下今日已攝取的量。
‧ 適度喝水以代謝鹽分。
10.少喝市售飲料
不論是超商販售的罐(瓶)裝飲料,或是泡沫紅茶店的各式500c.c.飲料,鍾崇雪營養師都建議孕婦「少喝為宜」。因這些飲料的共同性:甜度高帶來的高熱量,容易讓孕婦增加體重,對健康有害無利。
她針對3種飲料類別,點出問題所在:
1. 運動飲料:除非長時間(1.5?2小時)大量運動才有必要飲用,否則過多電解質會對心臟、腎臟造成不良影響。
2. 機能性飲料:
(1)加藥材的飲料:因強調功能而放了一些藥材,但藥材的重味道又需要使用大量糖分來壓住,才有好喝的口感,一瓶下去,喝到的糖分比功效多,若想真正得到好處,建議DIY。
(2)油切飲料:最近很紅的商品,但每100公克才含有0.1?0.2克的纖維質,而每日所需的纖維質為20?25公克,還未攝取到足夠的纖維質,就被飲料中的糖分撐飽了。她建議,想要甩去脂肪,運動最為實際。
3. 碳酸飲料:飲料中含磷酸成分,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國人攝取鈣質已有不足現象,若再多喝碳酸飲料,就真的「少鈣了」!另外,碳酸飲料容易影響消化、引起腹脹,蛀牙、肥胖等問題,對孕婦健康大有影響!
follow me
‧ 多喝開水以取代市售各式飲料。
‧ 自製飲料,如果汁(不要加糖)、蜂蜜水、金桔茶或檸檬茶等。
‧ 可詢問中醫師,選用適合個人體質的藥材泡水喝,如枸杞茶或粉光蔘茶等。
曹健民醫師
現職╱東元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曹健民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部專科醫師‧中山科學研究院附屬石園醫院婦產科主任
鍾崇雪營養師
現職╱仁濟醫院暨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資深營養師
學歷╱文化大學
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北護分院營養師‧稻江護家教師‧劍聲幼稚園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