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搞得媽咪很厭世?培養孩子用餐好習慣秘訣大公開!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搞得媽咪很厭世?培養孩子用餐好習慣秘訣大公開!

(2020.09更新)餐桌禮儀是教出來的

文章目錄


好好吃飯,不只是為了表現好家教、好禮儀。孩子自己吃飯,也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訓練之一。在學習用餐的過程中,能促進孩子手和眼的協調性、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並能夠享受用餐的樂趣。

用餐習慣從0歲開始

「為什麼用餐好習慣,必須從小養成?孩子還小,能學會自己吃東西嗎?孩子吃飯都會撒得到處都是,這樣根本沒吃飽!不給孩子玩具,孩子根本就不能專心吃飯!」身為新手父母的妳,是否也有滿腹疑惑,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因而習慣性餵食,甚至擔心孩子沒吃飽,經常追著餵食?
其實,父母的用心良苦反而是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想要培養孩子自己用餐的能力,父母必須改變觀念。

「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機會練習,慢慢累積的,越早開始學習,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好。因此,父母若期待孩子能好好吃飯,就必須相信孩子有能力學習。」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說。

涂妙如副教授進一步指出,從孩子滿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兒階段,就是培養孩子用餐好習慣的最佳契機。每個孩子都有想要自己吃飯的動機,父母可以觀察約7~9個月大的嬰兒,給他們嬰兒餅乾,他們就會嘗試用手將餅乾放進嘴裡,然而,這個把食物放進嘴裡的動作,需要不斷反覆的練習,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才會越來越好。然後,一步一步隨著成長,孩子逐漸能學會用杯子、湯匙、筷子等餐具吃飯。

培養有自信的孩子

擔心孩子太小,沒辦法自己吃飯,餐餐餵食的父母,其實是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身兼輔幼中心(輔仁大學附設托兒所)主任的涂妙如副教授觀察發現,進入幼兒園之後,平常多由照顧者餵食的孩子因為缺乏練習機會,自理能力不成熟,就會需要老師協助,當孩子看到同儕能夠做到而自己卻要大人幫忙,自然會影響自我概念,變得比較缺乏自信。

因此,她提醒父母要有放手的智慧,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好就習慣餵食,或擔心孩子弄得到處都是要收拾很麻煩,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再開始學習來得及嗎?涂妙如副教授說:「就算孩子起步的時間比較晚,只要給孩子機會練習,孩子還是能夠學會自己吃飯。」

不過,對於晚起步的孩子,她提醒父母必須與老師充分配合,在家時也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做,避免因為孩子吃得不好而責罰他們。

給孩子明確的指引

約在1歲以後,孩子逐漸從無律期進入他律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聽懂簡單的指令,並能學習遵守規則,這時父母若能給孩子明確的指引,讓孩子清楚界線,他們就能學習遵守,不會一直試探父母的底線。所以,父母訂下規則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身教,態度堅定且一致,孩子自然就會願意遵守,並逐漸養成習慣。

掌握用餐禮儀的五個面向

對年幼孩子來說,良好的用餐禮儀應涵蓋幾個面向:一、會在餐桌吃飯;二、會自己吃飯;三、不邊吃邊玩;四、不拿食物來玩;五、不浪費食物。其中,讓孩子能在餐桌自己吃飯且不邊吃邊玩的好習慣,必須從0歲開始養成。以下提供三大原則,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執行。

創造家庭用餐文化

餐桌是家人情感交流的所在,每個家庭都可以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用餐文化。就看父母對用餐禮儀的堅持和態度,重要的是,父母必須相信孩子是可以被教導的。

家庭用餐文化的用意在於營造愉快的用餐氛圍,讓全家人能夠聚在一起,用餐之餘,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讓家人的情感更緊密。涂妙如副教授舉例說,父母可以在開始用餐之前,唱一首兒歌、喊一句口令或說一段感謝的話語,然後,大家再一起開始吃飯,讓這個用餐前的小小儀式變成一種規律。

「在我們家,用餐時間全家人都坐定之後,我會說感謝孩子的爸爸努力工作,給我們美好的食物,讓孩子跟著說謝謝,然後再一起開動。」涂妙如副教授表示,如果家中有長輩一起同住,還可以讓孩子請阿公阿嬤一起來吃飯。透過這些小小的舉動,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喜悅。

規律作息 孩子較有安全感

然而,有些父母習慣邊吃飯邊看電視,孩子也會模仿學習,吃得很慢又常常忘了咀嚼,或是大人想要聊天,卻讓孩子邊吃邊玩……這些都是不好的用餐文化。

生活有規範,作息有規律,孩子會比較有安全感。涂妙如副教授再次強調,從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兒期,父母就要求孩子只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用餐、特定的地方睡覺,這就是規範。「但是很多父母因為擔心孩子吃得不夠,常常在正餐時間之外,給孩子吃零食、喝奶,到了用餐時間,孩子根本就不餓,又怎會乖乖吃飯?」她說。

培養餐桌上的好品格

吃飯這件事,可以將過程變得輕鬆有趣,但不能為了讓孩子乖乖坐著,而放任孩子胡鬧。例如在等待食物上桌前,放任孩子拿餐具敲敲打打;孩子不想吃的食物就倒掉,造成孩子浪費食物。

涂妙如副教授表示,不浪費食物、不拿食物或餐具來玩,也是用餐禮儀的一部分。當孩子感到無聊敲打餐具時,父母應該要制止,但是制止的方式不是打罵或懲罰,而是給孩子正確的說法,態度溫和但堅定的告訴孩子:食物是拿來吃不是拿來玩的。「應該要讓孩子了解到,東西怎麼被對待是最好的方式。這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如果孩子還是無法遵守規矩,就應該要暫時沒收,而不是放任孩子繼續胡鬧。」

選擇合適的餐廳

帶孩子去餐廳用餐,父母應事前告知孩子餐廳用餐的規矩,給孩子清楚的規範,如果孩子做不到就應回家。父母對用餐禮儀重視的態度也會感染孩子,讓孩子願意遵守。「想要孩子變成小紳士、小淑女,選擇用餐環境也很重要。因為孩子會觀察環境,當孩子處在一個好的用餐環境,也會比較守規矩。」

避免浪費食物要訣

要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資源,避免養成浪費食物的習慣,父母必須做好身教示範,同時,應注意給孩子的食物份量要剛好。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正餐,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有很多零食、點心、ㄋㄟㄋㄟ可以喝。如果孩子的活動量充足、正餐之間不吃其他食物,到了吃飯時間,他們自然餓了就會想要吃飯。

孩子不吃的解決方案

如果孩子吃得很慢,父母該怎麼處理比較妥當?一般來說,給孩子30~40分鐘的用餐時間是合理的,若超過40分鐘,食物也都涼了,可以提醒孩子下次吃快一點,但過了用餐時間就應該把食物收起來,且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把食物倒掉,或說不想吃就扔了的話,給孩子錯誤的訊息。

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吃,也應避免為了安撫孩子而給予零食或玩具,甚至強迫餵食。「追在孩子的身後餵食,只是累死爸媽。」涂妙如副教授表示,孩子確實不想吃,就應該讓他們離開餐桌,因為那表示他們還不餓。所以,這時父母就要忍耐一下,堅持在正餐之後沒有其他的食物,包括ㄋㄟㄋㄟ。除非孩子有營養不良、體重偏輕,可能是腸胃健康問題,則應諮詢小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