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玩‧輕鬆學 角色扮演-運用篇
教養孩子需要方法!而角色扮演正是父母可運用的方法之一,由於孩子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他可以跳脫「自己」的角色,用更客觀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行為,然後,適時自我修正,這比父母氣急敗壞的責罵更能達到期待孩子改正的目的;而父母若能參與演出,「降低高度」成為孩子的玩伴,也有助改變父母的思維與態度,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與獲得孩子的認同。
羅文喬表示,角色扮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讓孩子恣意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沒有特定劇本,如「公主/王子」可以怎麼演,全憑孩子高興;一種則是為了特定目的,藉由刻意製造的某種情境,讓孩子了解「怎麼做可以更好」,這需要父母或老師主導,以「把他帶往對的地方」。
她補充,可選擇孩子熟悉的主題,內容與情境則與生活有關,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父母參與時,必須放棄成人權威式的單向說教,同時打開耳朵傾聽孩子真正的聲音,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問題,快速達到預定目的。
黃琬玲指出,當孩子某些言行阻礙了人際互動時,即很適合用行為劇或心理劇的方式,為孩子進行輔導,透過情境與對話的再現,讓孩子重新思考「原先的做法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進而修正自身的行為,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夠「內化」,這是兒童社會行為發展的最高層次,孩子們能以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