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教bobo穿衣穿鞋-Q&A
媽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教養bobo的問題,我們整理了幾個家長常見的問題,解答媽咪教養上的疑惑!
Q:我家bobo已經3歲了,還是學不會自己穿衣服,是否表示他發展特別慢呢?
A: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謝文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及個性,在成長學習的路上會有不同的進度及表現,許多書本或資料提供什麼年齡的孩子應該具備何種能力,家長可視為參考的依據,當孩子的動作或認知表現不成熟時,應該先檢視bobo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心狀況,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一般來說,3歲的孩子在生理機能上,也就是骨骼肌肉的發展,已經具備可以獨立穿脫衣物的能力,但可能因為其他因素影響而學不會,像是性格或學習方法的影響。有些較謹慎的孩子,要經過他人一次又一次示範,確認動作完全正確,才會依樣畫葫蘆;或是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試了幾次不成功,就容易惱羞成怒而放棄。另外,比較常見的是bobo無法準確理解家長要他做什麼,建議媽咪多嘗試幾種方式,無論是先示範、講繪本或是玩遊戲、唸口訣等,多管齊下讓bobo了解,找出孩子聽得懂的方法。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同,提醒家長不要干預孩子的學習歷程,應當重視學習的過程而非最後成果,也千萬不要使用激將法,像是:「我就知道你一定做不到。」在孩子單純的想法裡,只會感受到家長的負面語詞,反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Q:像是綁鞋帶、繫皮帶和戴帽子等,比較困難的動作,該怎麼教會bobo呢?
A: 台北市私立天琪幼稚園李貞儀園長:這些動作需要比較精細的手指靈活度,家長可以先觀察孩子的小手是否已經準備好學習,像是可以準確完成拼圖、撿起桌上的小髮夾、開關旋轉的瓶蓋等,就表示在引導bobo做綁鞋帶等動作時,他會比較容易做到,若太小就開始教,孩子可能因為做不到而感到挫敗,就算長大了也不想學。
教導孩子較複雜的動作時,秉持的原則仍然一樣,把所有的動作細分為很多步驟,再依序練習,最後再拼湊成完整的行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可能會失去耐性,不願意重複練習,建議家長可以用不同教具增加新鮮感,除了真的在鞋子上操作外,可以DIY用厚紙板做成洞洞板,讓孩子拿繩子穿,或是穿衣服時請孩子幫忙打蝴蝶結、替玩偶繫皮帶等,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
Q:雖然孩子有興趣自己動手做,但是常常遇到困難就放棄,該怎麼辦呢?
A: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在訓練孩子穿衣服時,會有一些常見的困難,如:
1.左右不易區分,或是穿錯自己也沒發現。
2.不會將反面的衣物翻回正面。
3.扣釦子時易錯位且不知道。
4.因為動作不夠熟稔、力氣不足,或者穿到一半衣服捲起堆疊,而無法將衣物完全脫起來。
一般來說會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問題,而大部分是心理層面因素居多,通常孩子會害怕動作不夠俐落,最後被大人指責或催促,有些孩子則是不了解「為什麼我一定要自己做?」認為不做大人也會主動代勞。而在生理方面,可能是孩子的認知或身體的某方面發展較慢,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這時家長就需要進一步瞭解原因為何?確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做補救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