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跟太陽公公大聲說早安
白天 跟太陽公公大聲說早安
一夜好眠,漫漫長夜終於離去,東邊的曙光也漸漸升起,黎明過後,迎來的是為地球帶來朝氣的太陽公公,只要它一出現,代表人們及許多動植物都將醒來,開始一天的活動;不過,很神奇的是,溫度、植物、動物會因為白天及黑夜的互換,出現不同的行為或表現方式,快來瞧瞧是怎麼回事吧!
太陽的功用
提到白天,很多寶寶在第一時間都會直覺大喊:「我知道!有太陽公公!」,不過,太陽公公平常除了發出好強的光線叫醒人們起床之外,還有很多功能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很有幫助的!像我們平常吃的鹽,就需要靠太陽曬乾海水,經過一道道加工處理過程,才能從中擷取;碰到晴天的時候,把家裡的棉被、坐墊拿到外面曬太陽,能達到殺菌效果,而且還有一股很特別的香味,幫助我們更好入眠;除此之外,因為化石燃料漸漸減少,所以人們開始也會利用太陽光,專換成熱能來發電,例如平時常見的太陽能計算機,在白天的時候拿到有太陽的地方就能使用,節約又環保。
氣溫升高
雖然台灣一年有四季,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春季跟秋季的時間相當短,氣候變化也很不明顯,夏季大約是在每年的5月~9月,這段時間裡,白天的平均氣溫大約介於27℃~35℃,最高甚至可以突破37℃,非常炎熱,所以出門時,媽咪跟寶寶都要記得帶水,並記得每隔2~3小時要補擦一次防曬乳,防止紫外線對皮膚造成傷害。到了冬天,來自大陸的冷氣團南下,讓1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降直至12℃~14℃左右,此時,就連有太陽公公出現的白天都變得冷颼颼,跟夏季的酷熱氣溫相差甚多,媽咪要注意好寶寶身體的保暖,以免著涼感冒。
植物行光合作用
植物跟動物不同,它們沒有辦法自行覓食,也沒有消化器官,所以只能靠本身擁有的葉綠素,配合陽光照射,形成光合作用,進而將水分、二氧化碳轉換成所需的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得以延續生命,所以白天的陽光對植物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一旦植物生生不息、繼續成長,它們會幫助我們吸收人體吐出的二氧化碳,並排出氧氣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我們才能活得健康。
日行動物
顧名思義,日行性動物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日間活動,到了夜晚才是牠們準備休息的時候,最為人所知的日行性動物就是我們自己──人類,在白天,爸爸媽媽就去上班,寶寶也會跟著其他家人或幼稚園的同儕一起活動,大多人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活動一天之後,身體也疲倦了,才會在夜晚睡覺,補充隔天所需體力。其他在白天時段出沒的動物,也是日行性動物的一員,種類非常繁多,爸爸媽媽在為寶寶介紹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幾種在繪本或動物園常看到的動物,像是公雞、小狗、松鼠、熊、土撥鼠、馬、大象等,等寶寶年紀稍大一點,再教他認識更多其他的日行性動物即可。
活力早餐&營養中餐
在白天的時段當中,早餐跟中餐是我們會歷經的兩次主餐,而一天的活力來源都在早餐,所以爸爸媽媽跟寶寶都要吃得精采,才能維持良好的精神與體力。媽咪可以為寶寶準備吐司、三明治,餡料可以加入火腿、蛋與起司,若寶寶還不太會咬食物,媽咪要記得將食物切碎,並配上營養的牛奶,幫助寶寶補充體內鈣質;到了中餐時段,主食換成飯或麵類,加上肉類及青菜,讓寶寶能在活動力最大的時段,攝取到不同營養。
戶外活動
趁著白天光線充足,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到附近的公園玩耍,認識自然界的動植物及昆蟲,玩玩踩影子的遊戲,藉由這個機會,告訴寶寶隨著日照變化,影子也能有不同的長度;或到海邊、山上健行運動,帶著相機,留下親子間的共同回憶,同時有益身心健康。
白天容易造成的傷害
雖然目前正值冬季,在白天外出並不會感到強烈的陽光,但如果在夏季外出時,就要特別注意寶寶可能會有中暑及曬傷的危機,早上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儘量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並隨時記得補擦防曬乳,以免寶寶白嫩的皮膚被太陽曬傷脫皮,也要叮嚀寶寶多多喝水,才不會因為天氣太熱造成脫水現象。
晚上 對星星姊姊悄聲說晚安
經過一整天的活動,太陽公公漸漸西下,取而代之的,是深黑色的夜幕,在不知不覺中,一顆顆的星星已經在天邊閃閃發亮;此時的人類跟大多數動物,即將要進入休息的狀態,不過有些在白天已經睡飽的動物,正把握時間探出頭來,開始牠們的夜生活,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了夜晚之後,大自然會有什麼神秘的變化~
星星為什麼會閃亮
星星的種類繁多,一般來說,會自行發光的我們稱之為「恆星」(太陽也是恆星之一),恆星的光是會持續發亮的,但為什麼天上星星看起來好像都是一明一滅的?這是因為地球周圍有一層大氣,隨著白天陽光照射的強弱不同,每個地方的冷熱也不一,造成大氣層的薄厚不盡相同,當星星的光芒從宇宙傳到地球,經過這些薄厚不同的大氣時,會產生折射現象,所以在我們的眼裡看起來,才會一閃一閃亮晶晶的。
氣溫略降
夏天的夜晚氣溫,大約介於24℃~27℃之間,加上都市的熱島效應,近年來有增高的趨勢,想趁著夜晚出去走走的媽咪跟寶寶,可能還是會覺得有些炎熱。雖然比起酷熱的白天,夜晚溫度的確已稍降一些,不過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因此造成台灣的夏季氣溫高、濕氣重,才會在夜晚都經常感覺到皮膚是濕濕黏黏的,相當不舒服;如果疏於保養,寶寶便容易產生濕疹,所以到了晚上準備就寢時,媽咪也要記得讓房間保持通風。
到了冬季的晚上,氣溫也會比白天更低,甚至驟降到10℃以下;除此之外,如果遇到寒流來襲,可是會讓人冷到直發抖、牙齒不停打顫!媽咪在寶寶離開棉被之後,一定要記得幫他多加幾件禦寒保暖的衣物,以免溫差太大造成感冒。
植物行呼吸作用
植物跟動物一樣,也會進行呼吸作用,它們利用晚上的時間消耗氧氣,並分解葡萄糖,轉換成水分及二氧化碳,跟白天進行的光合作用過程剛好相反,很神奇吧!不過家中有種植物的話,記得晚上要把盆栽搬到室外,因為當它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室內的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還會跟人類共用一室氧氣,容易造成空氣不新鮮,為了不傷害家人及寶寶的健康,一個簡單的小動作可別忽略了!
夜行性動物
夜深人靜,當我們準備進入夢鄉時,有不少動物正蠢蠢欲動,打算在夜晚大肆活動,睜大明亮的雙眼尋覓自己美味的晚餐!這些動物我們稱為夜行性動物,在生活週遭最容易看到的夜行性動物就是貓咪,相信不少媽咪跟寶寶應該都會在半夜聽到貓咪的叫聲,雖然貓咪白天也會活動,但是一到晚上,牠們的精神會突然變得很好,甚至跟其他同伴打架玩樂,非常活躍!媽咪也可以帶著寶寶到動物園的夜行性動物館,裡面展示的貓頭應、白鼻心、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