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五感照護Q&A

五感照護Q&A

五感照護Q&A 掌握bobo氣質‧因材施教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五感逐漸發達,其獨特的個性也展現出來。面對情緒明顯、活潑好動的大小孩,父母常常一個頭兩個大;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安撫孩子,又能讓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呢?

每位小朋友的個性不同,就算是面對同一件事情,所表現在外的情緒反應、行為表現等等,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而這就是獨一無二的氣質。台北市私立天琪幼稚園園長李貞儀表示,從出生開始,寶寶就各有不同的氣質,自然不能以同一模式與其相處。
因此,投入幼教領域多年的李貞儀園長,向家長分享以下經驗,希望能做為參考。她認為,觀察孩子的「適應性、反應力、情緒、敏感度」,因材(氣質)而施教,才能一步步引導孩子往正向發展。

Q:我家的孩子活動力非常旺盛,常常動來動去、坐不住,因此也很容易受傷,看在眼裡既生氣又心疼。怎麼做,才能兼顧他的發展、卻又不會受到傷害呢?

A:活動力強的孩子,最大的特徵就是肢體行動力強,對於周遭的一切人事物都很容易感興趣,常常用全身的感覺體會生活;有的膽子比較大的就好像不知道危險一樣,常常就在活動過程中,不小心受傷。
李貞儀園長表示,此類的孩子,父母無需擔心其五感發展,反而自身需以更多、更大的包容心,了解他行為背後的含義,而不是總用不耐煩或生氣的態度面對,反而適得其反,效果不佳。既然孩子精力充沛,不妨給他能儘量發洩力量的機會與場所,如固定時間到公園遊玩,並且五覺都能得到安全且足夠的刺激。
李貞儀園長提醒,父母不要給孩子吃垃圾食物,以免讓其精神更亢奮。更重要的,每次都必須跟孩子「預告」下一步的事情,如「做完這件事,我們一起來看書」,如果沒有這個預告的動作,孩子無法轉換現在的狀況,很容易會鬧情緒。
就算是活動力旺盛的孩子,李貞儀園長表示,父母也能適時引導孩子進行較為靜態的活動,如約定時間一起閱讀繪本故事書、每天晚餐前當媽媽的小幫手等等,但切記要慢慢來,儘量不要強迫。

Q:我家的孩子個性內向,尤其是面對家人以外的人(甚至是親戚),常常害羞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雖然很乖,但我很擔心他未來的人際相處,怎麼辦?

A:內向的孩子給人的印象總是乖巧文靜,甚至不需要父母操心過多。然而,李貞儀園長表示,過於害羞,對外界裹足不前、主動嘗試意願不強烈的性格,這對於正值五感發展時期的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李貞儀園長建議,父母要多點耐心、體諒,不要以急躁的態度對待孩子,以免嚇壞他。此外,更重要的是,應多多為孩子營造不同的環境機會,引導他主動去接觸不同平日生活的元素,如到公園走走看看,聆聽鳥鳴,視、聽、觸覺都有刺激,進而幫助孩子從單一的小世界中,跨越並適應多元的花花世界。

Q:孩子的性格古靈精怪,常常都不按牌理出牌;有時該吃飯的時候說不想吃、看書看到一半又想跑去做別的事情。我該怎麼辦?

A:李貞儀園長表示,這類屬於「規律性低」的孩子,比較沒有固定的生活節奏,常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因此,總是讓他身旁的大人疲於奔命,常常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面對這樣的小朋友,家長能否以身作則,幫孩子訂立規則,十分重要。李貞儀園長建議,父母必須幫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例如何時起床、吃飯、閱讀……等,按部就班;且儘量安排多元化的活動,製造五感嘗試的機會。
此外,李貞儀園長更提醒,家長請儘量陪著孩子,從頭到尾做完這些行程表內的事情,讓他有個依循的對象;如果有時真的無法陪著,也請向孩子說明原因,並請其他信任者幫忙照料。

Q:每次帶孩子到陌生的新環境時,他的情緒都不太好,似乎感覺很無所適從。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安心,慢慢適應呢?

A:隨著孩子長大,開始面臨到與家人短暫分離的時刻,難免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李貞儀園長表示,這種情況很常見,不過有的孩子很快就能適應,有的卻怎麼樣都覺得很彆扭。
適應性偏低的孩子,有著較不會主動接觸外界、甚至排斥外來刺激的可能性,這對於五感發展無疑沒有幫助。因此李貞儀園長表示,父母需了解其內在特質,做好接納的心理準備,才能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了解其行為反應,進而以適當的方式給予引導與刺激。
適應性低的孩子,同時較難馬上接受大的改變,因此只要行程上有變動,就要提早跟孩子說,讓他有心理準備,預先演練和熟悉接下來的狀況。更重要的,李貞儀園長強調,父母需給予孩子足夠時間,讓他慢慢適應新環境;如果有情緒,要了解這是正常的,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包容、緩解情緒、幫助他了解與適應,孩子才能儘快安定下來,也才會對外界的刺激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