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認識家族Q&A

認識家族Q&A

認識家族Q&A 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與家族成員打成一片,但其中有許多小技巧必須注意,例如,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想法,不應完全用成年人的價值觀來看孩子的表現,引導他用正面的態度接觸人群,給他安全感和自信,寶寶們都會願意和他人互動!

Q:寶寶不願意和其他家族成員親近,該怎麼辦?

A:有很多家長在拜訪親戚時,發現幼兒會突然很安靜,不管怎麼說他,都不願意打招呼,最後搞得大人小孩都一肚子氣。黃薰漪所長表示,這種時候爸爸媽媽不要馬上責備孩子,其實幼兒到了一個新環境,自然有些害怕,當你和孩子遇到親戚時,可先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談談話,等寶寶習慣後再告訴寶寶對方是誰,若孩子不願意開口叫人,也不要勉強他。有些爸爸媽媽覺得當孩子不打招呼時,要責備他才是適當的管教,其實這樣會加深孩子的反感,更不願意和家族成員互動。除此之外,有些媽媽在孩子不乖時,會以「叫爺爺打你喔!」「不乖就送你去外婆家!」這樣的方式警告孩子,當然對會打他的那個家族成員產生排斥,變成負面的印象。幼兒不願意和其他家族成員互動時,爸爸媽媽要先搞清楚原因,若孩子出現抗拒的姿態,不要硬碰硬,多一點耐心讓幼兒慢慢適應不熟悉的親戚。

Q:如何帶領寶寶接觸其他人?

A:很多寶寶6個月後就開始怕生,只要離開照顧者的懷抱,一交到別人手上,就開始哇哇大哭,令人頭疼不已。也有的寶寶不管是媽媽抱著,還是在隔壁王阿姨懷中,都能自得其樂。其實孩子的表現最誠實,不會假裝或是忍耐,孩子怕生除了跟寶寶本身個性較無安全感有關,其實1至2歲的幼兒漸漸能夠溝通,若孩子不聽話時,不要用「不乖就要把你送人」這類的言詞威嚇他,會讓寶寶更加焦慮,看到陌生人自然害怕。其實幼兒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時,喜歡與對方保有一定的距離,不喜歡陌生人觸及自己的身體,等到寶寶與陌生人熟悉之後,才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甚至抱抱寶寶,不要貿然讓不熟悉的家族成員抱孩子,或是單獨相處。板橋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黃薰漪表示,幼兒接觸陌生人會膽怯是必然,父母要循序漸進的帶領他們,切勿操之過急。

Q:讓幼兒多接觸親族成員,對他有什麼影響?

A:除了父母和照顧者外,讓寶貝多接觸家族成員,在視覺、語言、人際關係和認知上,都有正面的影響。幼兒情緒和感情的表達都很直接,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除了大人之外,親族的成員中可能會有跟幼兒差不多年紀的小孩,不管是和成年人,或是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相處,父母可藉由孩子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觀察到幼兒的特質,也可以藉此培養孩子分享、關懷等概念,讓孩子體驗將心比心的感覺。黃薰漪所長表示,這些相處的經驗對幼兒來說,對日後的社交關係有幫助,容易與他人相處,當然,爸媽在引導孩子接觸親族成員時,要發揮耐心,多鼓勵孩子,建立幼兒的自信心,父母在拜訪的過程中也可以和家族成員培養感情。
 

Q:有些長輩年事已高,臥病在床或離開人世,要怎麼跟孩子說?

A:孩子對於太艱澀的生死問題無法理解,對於躺在病床上的長輩也許會產生害怕、困惑的情緒,這時父母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他,長輩因為生病痛痛,沒有力氣起來,所以才會一直躺在床上,可以用寶貝生病的經驗做例子,讓幼兒對臥病在床的長輩產生同理心,有些孩子生性比較敏感,若不願意接近醫院或病床,爸爸媽媽也不要強迫他。黃薰漪所長建議,至於已經離開人世的長輩,爸媽可以搭配圖畫書或繪本,告知孩子長輩已經變成天使,不要以太嚴肅的語氣或態度說明,會讓幼兒留下不愉快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