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男童嗆到異物比女童高出兩倍!預防異物梗塞,爸媽千萬別做這兩件事!

男童嗆到異物比女童高出兩倍!預防異物梗塞,爸媽千萬別做這兩件事!

嬰幼童正值口腔期,只要小手抓得到的物品,通通都會往嘴裡塞;喝奶時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可能嗆到;咀嚼和吞嚥功能還未完全成熟……種種情況,讓寶寶被異物嗆到的機率特別高。一旦被嗆到,卻沒有獲得妥善的治療與照護,將可能對寶寶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

文章目錄

  根據觀察,1~3歲的嬰幼童最常遭逢被異物嗆到的狀況。郭建宏小兒專科診所院長郭建宏表示,相關研究更顯示,男童發生嗆到的比例,幾乎是女童的2倍左右,提醒父母務必正視此事的嚴重性。

3原因.寶寶易嗆到

  嬰幼童被異物(如乳汁、副食品、玩具等)嗆到的情況,時有所聞,有時更是防不勝防。從生理發展和生活習慣來看,郭建宏醫師歸納和說明幾種寶寶容易被嗆到的情況如下。

.牙齒發展

  寶寶的臼齒尚未完全長出,因此其整體的咀嚼功能仍未成熟,較無法好好地將食物經由切斷、磨碎等方式,處理至可安全吞嚥的大小;一不小心吞到顆粒大的物體,就可能被哽到、嗆到。

.飲食習慣

  嬰幼童單純且好奇心強,任何一點外界跡象都可能轉移寶寶用餐的專注度,因而邊吃邊玩、邊跑邊玩的情況很常發生,無法好好的咀嚼和吞嚥,被嗆到的危機自然提高不少。

.口腔時期

  此時的嬰幼童處在口腔探索期,本能地喜歡將手上任何物品放入口中,無形中提高阻塞機率。郭建宏醫師表示,尤其是直徑小於3公分、長度小於5公分的小物(如瓜子、玩具零件、果凍、筆蓋、貼紙等),剛好可以放入寶寶口中,要特別小心。

3阻塞部位.表現症狀各不同

  對於一般人而言,大多會藉由臉色改變、呼吸聲微弱、嘴巴張大等特徵,來判別寶寶是否被異物嗆到或噎住。然而,郭建宏醫師表示,異物阻塞的位置,會影響症狀的表徵,而且各不相同,這也是醫學上判斷的依據。

.卡在咽喉時

  如果異物卡在喉嚨或咽喉處,嬰幼兒聲音會變得沙啞或無聲,有的還會出現如狗吠般的哮吼聲。郭建宏醫師表示,如果在此部位完全阻塞三至五分鐘,將引發缺氧的可能性,相當危險,必須馬上處理以排除異物。

.卡在氣管時

  人體聲帶的口徑,比氣管的口徑還要小;因此,如果氣管異物阻塞,會引起嚴重的咳嗽,發出類似氣喘的喘鳴聲。郭建宏醫師補充,當症狀加重時,還可能導致皮下氣腫、縱膈腔氣腫、氣胸等狀況,危及性命。

.卡在支氣管時

  根據資料顯示,80%寶寶異物梗塞的情況,大多位於支氣管處;此部位被阻塞的寶寶,通常會有咳嗽的狀況。輕微阻塞的,可能無任何症狀;較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喘鳴聲。然而,當支氣管的異物沒有立即被排除,而引發後續狀況(如卡住兩星期而發炎、化膿),將可能產生細菌感染,提高罹患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甚至敗血症的機會。

觀察2狀況.察覺異物梗塞

  寶寶尚年幼,無法順利且清楚表達情況,只能以生理特徵表現;因此,就近的主要照顧者,擔負著重要的責任。郭建宏醫師以兩種狀況為例,提醒如下:

.持續咳嗽 

  如果發現寶寶有持續不止的咳嗽狀況,父母必須警覺到其因為嗆到而咳嗽的可能性,先採取必要的排除方式(交替胸部擠壓五次,拍背五次;大於一歲的寶寶則做腹部快速按壓)或儘快送醫。

.非氣喘者有喘息聲

  如果寶寶從來沒有發生過氣喘的症狀,但突然出現奇怪的喘息聲,代表可能有異物阻塞,建議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寶寶嗆到異物的診療程序

  在小兒科門診中,總是會遇到嬰幼兒異物梗塞的狀況。郭建宏醫師表示,面對心急的父母,醫師會儘可能在合理時間內了解狀況,進而幫寶寶安排相關治療與檢查,以便於儘早排除症狀,讓父母更安心。

1.詢問病史

  一般會先詢問照顧者關於寶寶的最近狀況,如最後吃的食物(如花生米)、是否有將小物放入口中的習慣等,通常有上述兩者,則有極高的異物梗塞機率。

2.確認呼吸聲

  從外在徵狀和使用聽診器,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呼吸,如兩邊呼吸聲不對稱(一邊有異聲)、喘鳴聲、呼吸微弱等等,初步了解症狀。


3.照X光

  如果察覺狀況嚴重,醫師會判斷是否需照X光,以了解是否發生肺臟充氣不對稱、肺氣腫等症狀。


4.支氣管鏡檢查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肺氣腫、呼吸聲異常等症狀,或不確定異物阻塞的位置,郭建宏醫師表示,會進一步安排「小兒軟式支氣管內視鏡」的檢查。這是因為小兒呼吸道異常,並沒有所謂的「典型症狀」表現,且光靠X光可能也不夠,因而需要以內視鏡做為進一步的確診依據。

支氣管內視鏡檢查過程

  三歲以下的嬰幼兒,通常沒有辦法完全配合支氣管內視鏡的檢查;因此,郭建宏醫師表示,針對有需求的寶寶,會採取下列方法以進行檢查:
1先安排住院。
2 以靜脈麻醉方式,採取內視鏡的檢查。

  過程中,醫師會使用一支比較細的軟式支氣管鏡,經由寶寶的鼻腔,進入咽喉部位,先檢查此處是否有異物;然後,經過聲帶處,進入氣管的位置,再往下深入兩側的支氣管,確認阻塞狀況;換句話說,即進行整體的肺部全面檢查。

  如果發現梗塞的異物可被夾取,就會以軟式支氣管鏡的夾子夾出;如果是較軟爛或易碎裂異物、亦或卡得太久的異物,沒有辦法被夾取時,郭建宏醫師表示,在確認異物位置後,會診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將寶寶送入開刀房,全身麻醉,以硬式支氣管鏡來取出。

  一般來說,軟式支氣管鏡的檢查,約需半小時即可完成;但由於有麻醉過程,一般會住院觀察一至兩天。如果是採取硬式支氣管鏡的治療,由於寶寶的氣管等處狀態較虛弱,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觀察術後恢復情形,確認沒問題再評估是否出院。

【內視鏡的診療案例】

  臨床上曾碰到,小朋友本來會說話,但一歲半後突然不敢說話或發出聲音,家長急得到處就醫和求神問卜,持續一個多月。後來,到兒童胸腔科門診,經由支氣管內視鏡的檢查,才發現原來在聲帶處貼著小片貼紙。郭建宏醫師表示,可能就是這張紙片,讓小朋友發聲後產生不適,但又無法表達,才會延誤就診時間。

2提醒.預防阻塞發生

  寶寶的安全與健康,身旁的照顧者(如父母)責無旁貸。郭建宏醫師表示,選擇安全的玩具或小物、關注寶寶的飲食習慣,都是父母平日應多加留意的地方。

.慎選玩具種類

  坊間玩具琳瑯滿目,寶寶很容易被吸引,然後隨手放入口中。建議父母選購「一體成形」的安全玩具(如積木),最好不要是零件多且可供拆卸式的玩具(如小汽車),就能降低異物梗塞的風險。

.最忌邊吃邊玩

  尤其九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正值好動的年紀,難免偶而會發生吃一半停下來玩、然後再繼續吃的狀況;但無論如何,都必須養成坐著吃的習慣。最忌「邊吃邊玩」,以免分散寶寶咀嚼和吞嚥的注意力,而引發被嗆到的可能性。 

一歲內寶寶的異物梗塞急救

  一歲內嬰幼兒最容易發生異物梗塞的狀況,大多是溢奶、嗆奶所致。雙和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一區副護理長張宏裕表示,異物梗塞因程度差別可分輕微梗塞與嚴重梗塞,兩者差異在於當發生嚴重梗塞時,氣流無法通過呼吸道發出聲音,

  當寶寶發生嚴重梗塞時,即使躺在床掙扎,家長也不易察 覺,因此小兒急救之首要重點就是「預防意外的發生」。

  然而,如果不幸發生寶寶被異物嗆到的狀況,建議可採取「嬰兒版哈姆立克法:背擊胸壓法」,主要有兩個動作,說明如下。

1.背擊
  首先要注意寶寶安全,固定好嬰兒柔軟脆弱的身體和頭頸部,會比急著執行動作來得重要。以虎口抓住寶寶顴骨,手臂對著其胸腹部呈一直線靠著,輕輕翻轉讓背部朝上,其雙腳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之後靠在大腿上稍微向下傾斜。

  至於背擊處在兩側肩胛骨下緣連線的中間處,然後以手掌根部對準此處,從高度30~40公分處,施以扣擊動作連續五次。

2.胸壓
  背部扣擊之後,用另一隻手掌包住嬰兒後腦勺,手臂靠著背部,雙手夾穩,緩緩地將寶寶轉身;接著,再將其雙腳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至於胸壓處在兩乳連線中點的下方,然後以食指和中指,在此處快速且連續按壓五下。

  上述動作需接連反覆執行,直到寶寶發出聲音(如哭鬧或咳嗽)為止,代表異物梗塞狀況已被排除;但父母需馬上檢視口腔,如有明顯可見且容易取出之異物建議取出,但若是隱約看得到卻不好拿的話則不建議嘗試,以免異物再次被推進呼吸道造成二次梗塞,這時只要採側抱姿勢密切觀察,並送醫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吸入性傷害及背擊胸壓後的合併症。如果反覆執行背擊胸壓到寶寶四肢癱軟、失去意識時,則需立即進行嬰兒CPR(叫叫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