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認識食物
居家生活認識食物 3大情境讓孩子遨遊食物世界

情境1親身觀察食物原貌
從生活中學習是最方便的教養方式,食物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善用生活週遭的空間和場所,帶領bobo認識體驗食物的美好!
傳統市場是各種生鮮雜貨的集中地,不論是地上跑的雞鴨類、水裡游的蝦蟹貝魚類、生鮮肉品、蔬菜、水果、南北貨應有盡有,只要上一次市場就可以將各種食材盡收眼底,猶如一個食物博物館,等著孩子們去尋寶,認識食物的原貌!
家庭菜園‧種植蔬果
俗話說「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爸爸媽媽帶領寶寶認識食物,可先讓孩子瞭解農作物是怎麼來的,透過種菜的方式瞭解植物生長,並親自體驗種植樂趣,從種子發芽到可以食用的過程,親身經驗的樂趣會讓bobo感到印象深刻,且對收穫的食物產生極高的品嚐興趣。
若家中空間足夠,或是在陽台的一隅,爸爸媽媽不妨帶著寶寶打造自己的家庭菜園。對寶寶來說,看著蔬菜從播種、發芽、成熟直到採收,會是很好的生態教育,也會對種植收穫的蔬菜變成桌上的菜餚,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與好奇心會促進孩子食欲,積極品嚐。另外,圖片也是認識食物的方法,透過許多網路開發的農場遊戲,觀察圖片插畫和種植遊戲,寶寶會從娛樂中建構出對食物的基本認識。
辨認食材‧市場上菜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但許多小朋友吃過蘋果,卻沒見過蘋果樹。休閒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帶著bobo來一趟農場、牧場或是水族館之旅,前往果園看看各種食物的形狀或模樣,瞭解蘋果、草莓從哪裡來;到牧場體驗擠牛奶的樂趣;或是前往水族館看看水裡的生物長什麼模樣,跟寶寶一起看看我們常吃的魚在水裡悠游自在的模樣。
考量許多居家空間不一定都適合打造家庭菜園,爸爸媽媽無法帶領bobo體驗栽種樂趣,但仍可透過帶領bobo上市場挑選食材,看看各個攤位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等食材未烹煮前原貌和料理後的變化。
寶寶們都很樂意看到自己所選的菜色搬上桌,因此前往採購蔬菜時,爸爸媽媽可一邊詢問bobo想吃的菜再進行採購,除了讓孩子有參與感外,寶寶也會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尊重,自然而然,在餐桌上看到「我挑的」菜色,就會開心地自動舉起筷子夾起。
情境2遊戲發揮食物想像力
只要可以讓寶寶忙得不亦樂乎的遊戲和玩具,就是能幫助寶寶發展認知的好遊戲、好玩具!爸爸媽媽可以利用遊戲和玩具情境,和孩子一起運用創意,發揮食物想像力。
利用遊戲的方式是最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方式,藉由孩子日常生活進行的辦家家酒或是黏土遊戲,讓孩子從觀察到製作,發揮孩子對食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但安全有趣,也能藉由遊戲讓親子互動更親密。
任意捏塑‧黏土美食
當寶寶開始會玩想像遊戲或是辦家家酒時,顯示寶寶已經具備了思考力及創造的能力,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利用現成的黏土,發揮對食物的想像力,製作黏土美食。
爸爸媽媽可以先提供食物實體,對寶寶詢問它的形狀、顏色,藉由互動觀察,刺激寶寶對食物細節的記憶以及模仿的能力,再利用黏土創造捏塑出食物。
食物印象‧趣味命名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說故事的方式,讓食物成為故事中的主角,和bobo一起為食物取暱稱,如茄子寶劍、番茄勇士等,不僅讓bobo容易記憶的名字,也增加親切感和趣味性,使寶寶寓「吃」於樂,讓孩子對食物留下好印象。
情境3 親子共享下廚樂趣
嬰幼兒階段的bobo,只要在爸爸媽媽的引導與協助下,下廚料理並非不可能辦到的,對寶寶來說每樣食材的料理方式千變萬化,一顆蘋果也能玩味許久,一面認識食物外,也許還能發現家中寶寶的廚藝細胞呢!
爸爸媽媽可以在準備菜餚時,藉機教導孩子分辨植物的花、葉、根、莖等不同部位;或是吃完水果後,將形狀各異的果核收集起來,與孩子玩辨認部位和果核的遊戲,讓孩子摸摸看、聞聞看,透過感官的刺激加深印象,並能培養出孩子的敏銳觀察力喔!
親子同樂‧動手料理
與bobo一起料理食物或整理市場買回來的食材同樣能達到認識食物的概念,如親子一起包水餃、做簡單的蔬菜餅,製作過程當中的期待感,同樣會引發bobo吃的興趣。
而啟發bobo料理的興趣,爸爸媽媽們要以簡單安全為原則,技巧性的帶領寶寶協助料理,僅讓寶寶操作大動作的部分,細碎精細或有危險的部分則由家長處理,使用菜刀或銳利的廚具時,也可適時用口語告知寶寶危險性,更要告知寶寶不要隨意觸碰靠近火源,並可適時地給予寶寶鼓勵的話語,從參與中激發成就感。
小小廚師‧自製果汁
最容易上手的自製料理就是打果汁了,只要一台果汁機,並準備自己喜歡的水果,就能打出原汁原味的營養果汁囉!讓爸爸媽媽跟bobo一起打杯蘋果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