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文明病? 六成以上台灣人有迷思!
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全台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個生命因癌症隕落消逝!想避免癌症找上門,擁有正確的防癌知識是首要任務,然而,癌症希望基金會針對國人「癌症認知」進行抽樣調查,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發現,6成以上台灣人誤以為癌症是文明病,而年輕人的認知表現甚至比熟年差!

為提升國人抗癌觀念與國際接軌,癌症希望基金會邀請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執行長Mr. Cary Adams來台,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跨國交流,攜手簽署國際抗癌宣言,盼打破迷思、有效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
癌症是一種文明病,特別是在先進國家容易發生? 61%民眾有迷思
警訊!年輕人認知差 悲觀認為「罹癌是命中注定」、「無法有效治癒」?
為了在2025年達成癌症的過早死亡率減少25%的目標,國際抗癌聯盟執行長Mr. Cary Adams此行訪台重申四大迷思,扭轉癌症只是健康問題、是老人病、是絕症、是宿命等錯誤觀念。而台灣在近年來多方努力宣導癌症防治下,國人抗癌觀念普遍正確,癌症希望基金會2013年最新國人癌症認知調查發現,近1,500位受訪民眾中,有超過4成民眾本身或親屬罹患癌症,但無論是健康民眾或癌友家庭,對四大迷思的認知度高達近9成,表現良好!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指出,台灣民眾對防癌知識的最大誤解在於6成以上國人認為「癌症是文明病,特別在先進國家容易發生」。但事實是,癌症不是先進國家的專屬名詞,所有年齡層及社會經濟群體都有罹病的可能,發展中國家占了47%的病例與超過55%的癌症死亡人口數,背負著不成比例的負擔!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民眾自恃年輕而以為癌症距離遙遠,部分認知度是所有年齡層中表現最差的,對「現在治療進步,許多癌症是能有效被治療的」同意比率偏低,以及「癌症是命中注定的,所以無法預防」不同意比率也最低,反映出年輕民眾防癌知識不足,防癌觀念與行動應往下扎根,從年輕時做起。
每年四萬多人罹癌 台灣目標202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2成
呼應全球25 by 25(2025年將非傳染性疾病的過早死亡率降低25%)的防治目標,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台灣也將防治目標設定為20 by 20,於2020年時將癌症死亡率降低20%,與全球齊步抗癌。同時,也降低致癌危險因子對民眾的健康威脅,包含控制肥胖、抽菸率從20%下降至10%,及減少喝酒、嚼檳榔行為。
篩檢是早期發現、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式,在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廣四癌篩檢下,一年篩檢人次近500萬,過去一年就找到3萬7千名癌前病變與1萬1千名癌症,篩檢成效良好,合乎補助條件的民眾應妥善利用。而針對篩檢結果呈異常反應的民眾,國民健康局也將啟動縝密的後續追蹤計畫,確保民眾於篩檢異常後的三個月內能到醫院複檢,獲得妥善的診療與照護。
台灣簽署「世界抗癌宣言」誓與全球齊步抗癌
三期乳癌、淋巴癌病友駁迷思 人生不因癌症而缺損!
呼應2013年國際防癌宣導主軸「破除癌症迷思」,與國際接軌,癌症希望基金會促請國際抗癌聯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共同簽署「世界抗癌宣言」,以實際行動號召民眾破除迷思,響應全球抗癌、防癌的腳步,降低癌症帶來的死亡威脅!兩位癌症病友也現身分享生命故事,以行動證明人生不因癌症而有所缺損或中斷!當北辰發現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時,只有25歲,儘管因為療程身心飽受折磨,他仍堅信一定會治癒,沒想到完成治療後不久卻又復發,讓生性樂觀的北辰閃過「死亡」的念頭,直到完成自體幹細胞移植,北辰終於重獲新生,用自己的故事為癌友心理諮商!另一位病友鈺華則是在去年被診斷罹患三期乳癌,年輕且沒有家族史的她,從沒想過乳癌會找上門,為了治療,毅然剃光一頭秀髮,抱持永不放棄的態度面對漫長的治療過程,六月將披上白紗當抗癌新娘!儘管每個人都有得到癌症的可能,但面對癌症不再束手無策,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都能重獲健康,第一步就從擁有正確的防癌知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