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新觀念 「血糖」測了再上
2013國道馬拉松於17日開跑,預計約有1萬2千名參賽者共襄盛舉。近年來,參加路跑、馬拉松,已成全民運動,但卻曾出現民眾因身體不適而必須中途停止,亦發生嚴重至猝死的不幸意外。雖然活動現場會準備救護站、營養補給站等,但台東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黃信揚醫師建議,如果能增加「血糖檢測站」,透過血糖測量,讓民眾在賽前更能掌握身體狀況,安全又健康。

臨床經驗中發現,多數民眾抗拒血糖監測,障礙源自於「血糖機」。黃信揚醫師表示:「『怕麻煩』為抗拒監測的主因,民眾對於操作功能複雜的血糖機,容易產生排斥感。目前市面上已有操作簡單容易上手的產品,建議民眾可挑選適合自己的血糖機,千萬別因為害怕或懶惰,讓血糖值高低起伏而不自知,成為危害健康的不定時炸彈。」
當身體從事激烈活動時,會突然大量消耗血糖,運動超過30分鐘, 肝臟與肌肉儲存的醣份即耗盡,出現血糖過低的狀況,如:飢餓、大量流汗、虛弱等不適。因此,在進行馬拉松這類較激烈的體能活動前,參賽者千萬不要空腹運動,除了賽前檢測血糖值,運動過程中也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一旦出現胸痛、悶,甚至頭暈嘔吐感,最好先暫停激烈運動,或至救護站休息,接受現場醫療人員診療。
運動過程中量力而為,黃信揚醫師建議:「運動超過半小時,最好能補充一份點心(15公克碳水化合物)來維持血糖值,適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即使是平時身體狀況不錯的民眾,賽前都需做足準備,更何況是糖尿病患者,黃醫師提醒:「若血糖低於100mg/dl,最好先休息並補充營養,直到血糖值穩定。」但若有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周邊神經病變患者,不建議參加路跑,或於參賽前再次諮詢醫師。
路跑新觀念,賽前瞭解自我身體狀況,包括血糖的穩定度,避免血糖過低而導致意外發生,並隨時檢視體力和體能,適當補充水分和營養品,而慢性疾病患者,最好先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勉強參賽,一旦身體出現不適,需立即反應,才能讓運動成為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