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認識交通工具-透過交通工具的深度學習

認識交通工具-透過交通工具的深度學習

透過交通工具的深度學習 認識交通工具不只觀察外觀,還要了解其中的使用方式、功能及相關規則,這樣才能維持秩序,並保護自己的生活安全。

如果小朋友已經被各類型交通工具所吸引,相信一定也會對多變化的交通號誌深感興趣!在大人眼中的規範與限制,對於孩子而言,不過是一項新事物的探索,因此能否掌握方法,將小朋友指引到正確的軌道,相當重要。

中保寶貝城總經理林梅芳認為,就算孩子還小,仍必須給予完整的認知概念,而最佳的方式就是「體驗」──真實感受現實生活。但是,小朋友還未具有自我保護能力,父母也會為孩子擔心;因此,在安全前提下,如能建構出「擬真」──模擬真實的環境,勢必能幫助孩子更快融入真實的交通生活中。

抽象與具象的掌握

這裡指的抽象為「遊戲」,具象指的是「現實」。一開始在安全考量下,為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必須先以趣味的方式呈現交通工具的樣貌,但這要在不違反真實的狀況下才行。然而,在孩子體驗過交通工具遊戲後,父母需要讓他們清楚了解遊戲與現實的分別,以及為什麼。
以BabyBoss的消防局為例,林梅芳總經理說,在這裡,孩子就是消防員,必須執行119接收到的任務;但在脫離虛擬回到現實後,有的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對這方面認知仍不足,還沉浸在119救人滅火的興奮感中,而在現實中也想嘗試119的使用──這時候,父母必須即時指正,並藉機教導其中含義:小朋友體驗過消防員後,是否覺得很辛苦呢?消防員的任務是很神聖的,所以除非發生大事,不然平日小朋友不要、也不可以常常打119過去,以免影響他們的工作。
小朋友就像一塊大海綿一樣,無條件地汲取任何感興趣的人事物;善用這項特質,並即時給予方向,相信就能逐步教導孩子在辨別交通工具的外型之餘,也會開始思考交通工具為人類所帶來的意義。

 


點線面的延伸過程

簡單來說,交通工具是「生活化」的,是憑藉著認知和經驗所累積起來。林梅芳總經理表示,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是以「點、線、面」的過程來學習並認識事物,在交通工具方面也不例外。
對於孩子而言,從剛出生到會爬、坐學步車;長大一點後,開始會搭碰碰車;成人後,就想考駕照來開車。慢慢地,從一個小小的點,逐漸擴大到生活經驗的累積,交通工具不再只是有著酷炫外型的玩具而已,而是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交通工具生活化後,會面臨到哪些事情?首先,莫過於「交通號誌」。或許對於1~3歲的小朋友而言,較難理解上面的文字,但林梅芳總經理表示,光是透過上面的其他元素,就能對孩子產生強大的學習誘因與效果。

交通號誌的全方位學習

交通號誌顏色多元、符號變化多,正好為小朋友提供真實的學習素材。林梅芳總經理表示,雖然1~3歲的孩子還不太認識字,但透過號誌的不同顏色(黑、黃、綠、白)、形狀(圓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方形)、方向(東、西、南、北),就能在心中留下印象,進而初步了解交通的相關規則。
不過,讓小朋友認識號誌,就如同前面所提,能夠真實體驗較為深刻。林梅芳總經理建議,如果來到BabyBoss的運輸區,場內有模擬的紅綠燈和馬路、標誌等等,小朋友開車上路前,必須先上課及通過考試,才能拿到駕照,在模擬道路上按交通規定行駛;如果假日時和家人一同出外遊玩,建議父母在帶著孩子指認經過的不同車輛之外,也要讓孩子看看前方的標誌,如外圈紅色的限速標誌、綠底白字的距離標誌、三角形紅框的警告標誌等等。

大小肌肉機制的訓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理的階段性變化是被關注的重點之一。林梅芳總經理表示,1~3歲小朋友正值發展期,透過認識交通工具的相關活動,其大、小肌肉能夠得到較佳的訓練。
林梅芳總經理說明,雖然這時候的孩子,是以玩樂的方式學習;但在模擬交通工具的動作與過程中(無論是單純地玩小車子、或假裝自己在開車),無形中也讓小朋友的身體四肢獲得延展,因為玩樂中需要同時「手、腦、腳」並用,而這是相當需要協調性與平衡性的。
為了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父母能否為孩子營造「重複性的融入式教學」很關鍵。林梅芳總經理表示,1~3歲小朋友由於生活認知還未完整建立,對許多是毫無概念,因此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除了塑造擬真情境外,還要不斷地重複以加深印象。
然而,畢竟小朋友還小,林梅芳總經理說,父母必須有「量力而為」的觀念與行為,而非心急地想把所有東西一味加諸孩子身上。每個小朋友的學習成長進度都不相同,父母應時時關注。

強化孩子信心與自我保護力

在認識了各種交通工具的外型、功能、正確使用方式與相關號誌、規則後,林梅芳總經理表示,還需增強孩子的信心與自我保護能力。
林梅芳總經理進一步說明,交通工具對小朋友來說是全新的東西,自然會懷著好奇的心情嘗試接觸;但同時也因為毫無概念,還不知道交通工具除了提供正向的幫助外,也可能會有造成傷害的危險性。
尤其現代的交通繁忙,交通工具所帶來的危險性又比以前提高許多,也因此導致許多父母自認為為了孩子安全著想,總是禁止這禁止那、或是給予孩子負面的情緒(如害怕、討厭)。事實上,林梅芳總經理認為,父母能夠以正面的方式教導孩子,讓他們以正向的思考面對交通工具,如使其了解交通工具為什麼危險、碰到哪些情況時採取什麼措施比較好等,才不會讓孩子對於交通工具只充滿恐懼的記憶,卻忘了還有克服與保護自己的方法。
讓孩子學習交通工具,就是「教導父母學習如何放手、克服大人的恐懼感」。林梅芳總經理觀察到,原先對危險性毫無概念的小朋友,根本還不懂得害怕;而相關的情緒,多來自成人的示範──如媽媽搭乘雲霄飛車總是害怕而尖叫,連帶在孩子心中存在著「這是可怕東西」的負面印象。因此,如何拿捏好教導的尺度,更顯重要。

林梅芳 總經理
現任/中保寶貝城總經理
經歷/昱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與中國營運長
學歷/文化大學中文系‧Hays Kansas,USA傳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