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題活動> 品牌好康> 【新訊】睽違22年 香港中樂團訪台會樂迷

【新訊】睽違22年 香港中樂團訪台會樂迷

台灣樂迷素養很高,香港中樂團非常期待可以與台灣的樂迷見面,感受寶島的熱情。<strong style="font-size: small;"><br /></strong></p

台灣樂迷素養很高,香港中樂團非常期待可以與台灣的樂迷見面,感受寶島的熱情。

閻惠昌:首次帶領香港文化大使到台意義重
閻惠昌與台灣淵源頗深,他於1997年到香港中樂團任職前為高雄市國樂團駐團指揮,之後曾獲邀客席指揮台灣市立國樂團及台灣國樂團,並主持指揮研習班。閻惠昌表示他一向非常欣賞台灣在中華文化承傳上的工作,這次帶領香港文化大使-香港中樂團來台與一衆著名藝術家演出,展現香港獨特的文化面貌,實是意義重大。


融合傳统與都會 環保與時尚 

應香港週之邀,睽違台灣樂壇22年,香港中樂團終將來台,帶來《樂自香江來》音樂會。藝術總監閻惠昌笑說,台灣距離香港如此之近,卻相隔了22年,

中西文化交流傳统與現代的對話

《樂自香江來》音樂會將於12月2日晚上七點半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演出,指揮由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擔任,獨奏家包括聲樂家張寧佳、古琴演奏家趙家珍以及小提琴柴亮,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一開場將帶來山西民間樂曲改編的《大得勝》,該曲表現了古代將士得勝歸來鄉親夾道歡迎的情景,展現該團打擊樂聲部的爆發力。《精.氣.神》以宇宙生命的環形運動為背景,嘗試透過不同的音形和特變、多變的音色,或動或靜的承接轉換,展現東亞藝術文化中剛柔並重、抑揚頓挫之美。作曲家郭文景的《滇西土風》三部曲,是香港中樂團委約作品,展現少數民族與土地的情感。下半場則有重量級曲目奧斯卡電影配樂家趙季平的《幽蘭操》,該曲將華麗婀娜的小提琴、深邃優雅的中國古琴和天籟妙音的人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最具反差的音色碰撞出別具一格的和諧音響效果,力求用簡潔的音樂線條為聽眾鋪展想像的空間。《黃河暢想》則以音樂描繪黃河以及黃河兩岸人民多姿多態的生活情景,以及對美好明天的嚮往,看得出來香港中樂團這次安排的曲目花了不少心思。

環保樂器研發
美學功能不變,物理功能提高
「美學功能不變,物理功能提高」是高胡、二胡、中胡改革的宗旨,香港中樂團研究發展部主任阮仕春表示,高胡、二胡、中胡的改革,在保持原樂器的基本音色不變,演奏方法不變及樂器的外觀不變的前題下進行,將蒙在琴鼓上的蟒蛇皮換成PET聚脂薄膜,重新設計調整琴鼓內的曲線弧度及琴鼓內壁的厚度。利用PET聚脂薄膜厚度平均,振動數高,彈力強勁的特點,美化了原樂器的基本音色,也淨化了用蟒蛇皮厚度不一質量不均勻而產生的各種雜音。「從一方面看原蟒蛇皮樂器特色味道少了,但以合奏角度看,融合度大大增加了,使這三種樂器在整體性的合奏時增加各音區的旋律厚度。」
阮仕春表示,改革後的高胡、二胡、中胡每件樂器的音量都增加了,尤其在它們的下把位(高音區)表現更為明顯;低音拉弦樂器部分,則必須具「膠水」般的功能,保證高胡、二胡、中胡的美學功能不變。

織體、質感、厚度、響亮度上
前所未有的突破
環保胡琴是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科技的產物,千年胡琴藝術以全新的功能在現世代走向國際舞臺,它也呈現了香港完成了宏揚中華文化,開創環保與藝術雙贏的新局面。「要在世界藝術舞臺上長演不衰,能否解決樂器性能滯後問題乃成敗之關鍵。香港中樂團緊貼環保大潮流的時代脈搏,對傳統絃樂器進行了合乎音樂發展規律的系列性改革。」閻惠昌說。

研究發展部主任阮仕春表示,以PET可再造纖維皮取代了蟒蛇皮作為絃樂器的主振膜,重新設計了高胡、二胡、中胡的共鳴箱,確保了傳統胡琴的音色韻味和演奏法不變之外,樂器的物理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我們改革出新型的板膜共震革胡及低音革胡。整套膜振弦樂在橫跨6組8度的音域裡,音色溶成一體,音量擴大三分之一以上,實現了整體音響在層次、織體、質感、厚度、響亮度上前所未有的突破。」這種典型的中國胡琴韻味音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歷經五年,在世界各地巡演已經超過五百場,也讓國際樂壇對民樂刮目相看。

香港中樂團
香港文化與城市的代表
香港中樂團於1977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擁有85位專業演奏家的大型職業中樂團,享有「民樂翹楚」及「香港文化大使」之美譽,經常獲邀於國際著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出,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北極圈等多個國家及地方。演出編制分拉弦、彈撥、吹管及敲擊四個樂器組別,其中包括傳統和新改革的多種樂器,樂團的拉弦聲部於2009年全面使用由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系列。樂團植根於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演出的形式和內容包括傳統民族音樂和近代大型作品。此外,更廣泛委約各種風格及類型的新作,迄今委約或委編的作品已逾2,100首。
樂團除了舉辦定期音樂會和藝術教育活動之外,並舉辦相關論壇及比賽,其中2011年更舉辦全球首次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為大型中樂發展立下多個里碑。香港中樂團在藝術、管治管理、藝術教育、市場推廣上獲各界高度評價及屢獲殊榮,包括香港國際現代音樂節頒贈「最傑出弘揚現代中樂榮譽大獎」(2002)、亞洲作曲家同盟頒贈「最傑出弘揚亞洲現代音樂榮譽大獎」(2007)、唱片《華夏之根》榮獲2008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器樂類專輯獎、第六屆中國金唱片獎器樂類演奏獎、樂團之Chinese Music Alive音樂推廣計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0藝術教育獎優異表現獎(2011)等。於2012年5月,樂團之「香港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1藝術推廣獎。6月,樂團研製的環保胡琴系列榮獲國家「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

香港中樂團「樂自香江來」音樂會
2012/12/1 19:30 台北中山堂
2012/12/3 19:3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2012/12/5 19:30 彰化員林演藝廳
售票請洽 兩廳院售票系統
演出曲目 (台北場與巡演場曲目不同)
合奏《大得勝》 山西民間樂曲 張式業 編
合奏《精氣神》陳明志 曲
京胡與樂隊《夜深沉》京劇曲牌 吳華 編
幻想曲《秦‧兵馬俑》 彭修文曲
合奏《滇西土風三首》 郭文景 曲
小提琴、古琴、女高音與樂隊《幽蘭操》(台灣首演) 趙季平 曲
合奏《黃河暢想》 程大兆 曲

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
小提琴:柴亮
古琴:趙家珍
女聲樂家:張寧佳
京胡:魏冠華
京二胡:陸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