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類型熊熊媽咪產後減重大作戰
文章目錄
八成媽媽產後需減重
減重失敗的四大元兇
想瘦,得從孕期開始
產後坐月子,多吃少動難消瘦
只節食,不運動,減重易失敗
吃得少更要吃得巧
審視生活飲食習慣
每天攝取1,200卡的飲食原則
減重失敗原因
細節就藏在魔鬼裡
新陳代謝率與肥胖密不可分
飲食建議
總量限制下,少量多餐
餐次比例分配有技巧
食物體積大小與熱量高低無絕對關係
減重速度快就是好?
運動建議
多走動、泡腳提升代謝力
減重失敗原因
透視幸福人生下的黑暗面
果汁和水果背後的甜蜜陷阱
飲食建議
吃正正好的澱粉類主食
晚餐要減少澱粉類食物
澱粉類主食聰明吃
無糖食品真的健康嗎?
運動建議
讓身體出汗,提升肌肉量
減重失敗原因
晚餐食量要減少
用餐時,食物順序要記牢
飲食建議
餐次分配可退而求其次
湯不能取代白開水
慎選烹調用油
運動建議
聚會應酬時間換成運動
減重失敗原因
體型腫胖如青蛙
惡性循環,瘦身加倍難
飲食建議
水分、纖維要補足
只在固定的地點用餐
多喝果汁可以改善便秘嗎?
運動建議
加強腹部按摩
瘦不了,瘦得很辛苦,那是因為不了解體重失控的原因。不管妳是每天熬夜的「眼圈熊」、長期飽受便秘困擾的「不拉熊」、對甜食欲罷不能的「蜂蜜熊」,還是吃得不多但每天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北極熊」,了解自己減重失敗的原因,選擇正確的減重方式,才能讓妳輕鬆就享瘦!
趙芝綺
孕期體重增加15kg
目前:產後8個多月,體重54kg,身高168cm
減重秘訣:作息規律、正常飲食、有餵母乳。
小蜜
孕期體重增加20kg
目前:產後6個月,體重55kg,身高170cm
減重秘訣:少吃澱粉類食物、多吃菜、喝紅豆水、哺乳的同時做抬腿運動,目前體重比孕前還少2kg。
應舒朵
孕期體重增加13kg
目前:產後7個月,體重48kg,身高160cm
減重秘訣:作息規律、自己帶小孩、純母乳哺餵。
朱寧
孕期體重增加20kg
目前:產後7個多月,體重53kg,身高167cm
減重秘訣:少量多餐、自己帶小孩、有餵母乳。
Part 1 調查篇
藉由問卷,了解新手媽媽的減重現況,並請營養師說明健康減重一定要有的正確觀念。
八成媽媽產後需減重
產後瘦身,是永遠的熱門話題!為進一步了解新手媽媽的減重現況,透過《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平台,進行「產後瘦身大作戰」網路問卷,針對產後減重需求、想要減重的理由、減重失敗的原因、生活飲食習慣進行調查。
此次調查結果發現,有八成媽媽認為自己產後有減重的需求,而想要減重的原因,不外乎「為了恢復到懷孕前的體重」,占四成一以及「為了讓體態更輕盈」,占三成三。
減重失敗的四大元兇
雖然,大部分媽媽都了解「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則,持之以恆更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不過,仍有超過四成三的媽媽,因為「無法持之以恆」而瘦不下來,超過五成媽媽「不常運動」、三成五媽媽「對炸物總是難以抗拒」、還有三成媽媽「經常晚上9點過後還會吃東西」。
Data問卷調查
調查日期:2012/07/06~2012/07/20
調查方式: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有效份數:887份
信心水準:%±%
產後瘦身大作戰問卷結果
1. 請問妳產後有減重的需求嗎?(單選)
有81% 沒有19%
720 166
2. 請問妳整個孕期比懷孕前增加了多少公斤?(單選)
5公斤以下 6~10公斤 11~15公斤 16~20公斤 21公斤以上
72(12%) 282(31%) 333(37%) 142(16%) 57(4%)
3. 請問妳產後希望減重多少公斤?(單選)
5公斤以下 6~10公斤 11~15公斤 16~20公斤 21公斤以上
119(13%) 280(31%) 240(27%) 162(18%) 85(11%)
4. 請問妳想要減重的理由是(單選):
為了恢復到懷孕前的體重 為了讓體態更輕盈 為了自己的健康 因為老公說我胖
370(42%) 292(33%) 201(22%) 23(3%)
5. 妳認為產後瘦身的黃金期,是在產後多久?(單選)
產後~3個月 產後4~6個月 產後7~9個月 產後10~12個月
348(39%) 482(54%) 37(4%) 19(3%)
6. 請問妳採取過哪一種減重方式?(複選,最多三項)
調整飲食 運動 少吃澱粉 控制熱量 斷食法 藥物輔助 使用代餐 手術 以上皆無
547(61%) 412(46%) 330(37%) 243(27%) 67(7%) 64(7%) 30(3%) 1 160(18%)
7. 妳認為自己瘦不下來的原因是(單選):
無法持之以恆 沒有找對方法 無法下定決心 無法改變現狀 不知道原因
394(44%) 145(16%) 137(15%) 127(14%) 82(11%)
8. 請問下列哪些描述,與妳平日的生活飲食習慣符合?(複選,最多三項)
不常運動 對炸物總是難以抗拒 經常晚上9點過後還吃東西 睡眠不足 經常外食
454(51%) 308(34%) 270(30%) 271(30%) 216(24%)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吹冷氣 有便秘困擾 愛吃甜度高的食物 三餐不定時 經常熬夜
213(24%) 189(21%) 169(19%) 155(17%) 153(17%)
愛吃澱粉類食物 不愛吃青菜 應酬聚會多 不愛喝水
157(17%) 37(4%) 11(1%) 153(17%)
9. 依據妳目前的生活型態,下列四種描述,哪一種最符合妳的現況?(單選)
長時間坐辦公室吹冷氣、三餐不定時、不愛運動、睡不好 379(42%)
愛吃甜食、澱粉類、高甜度水果 252(28%)
經常熬夜、愛吃宵夜、愛吃炸物、應酬聚會多 186(20%)
不愛喝水、有便秘、愛吃肉、看到青菜臉都綠 69(7%)
想瘦,得從孕期開始
近七成媽咪,孕期體重增加幅度在6~15公斤的區間;而孕期體重增加超過16公斤者,也有兩成。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營養師王夢玲表示,其實從懷孕時就要注意體重的變化,如果懷孕時體重增加過多,產後減重的難度就更高。至於整個孕期體重增加多少最理想?依照衛生署建議,懷孕初期應維持原本體重即可,不需要額外增加熱量;從懷孕中期到產前,平均每天可額外增加300大卡的熱量;產後哺乳期間,平均每天增加500大卡即已足夠。
產後坐月子,多吃少動難消瘦
不過,傳統「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再加上坐月子期間強調要多休息,但又吃得多、飲食太油膩的生活飲食方式,長期下來,多吃少動的後果,往往生一胎就會胖上好幾公斤,讓媽媽難以消「瘦」。想要健康減重,王夢玲營養師認為,還是要回歸到「什麼是肥胖」的定義?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因為熱量攝取超過身體所需,過多的熱量會轉變成三酸甘油脂和能量,並儲存在脂肪細胞,使得脂肪細胞變得肥大,因而造成肥胖。所以,肥胖不是因為肉多,而是因為脂肪層厚。
只節食,不運動,減重易失敗
王夢玲營養師表示,減少熱量攝取,雖然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減重效果,但是如果不運動,純粹靠調整飲食、少吃澱粉來減重,這種方式減掉的是瘦肉組織,減少瘦肉組織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使得代謝率變慢,而且,當人體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也會啟動保護機制,就是降低代謝率,如此一來,不只容易復胖,而且胖回來的是脂肪,所以會越減越難瘦,這就是因為減重方式錯誤所引起的溜溜球效應。
不復胖且瘦得健康,是減重的終極目標。王夢玲營養師表示,瘦下來就不要再復胖,以免影響生理的運作,有礙健康。因此,她特別強調,除了總熱量攝取要減少之外,一定要運動,因為運動才能降低體脂肪率,並提高身體代謝率。然而,根據此次調查,有超過六成一媽咪會採取「調整飲食」策略來減重;但卻只有四成六媽咪,會選擇「運動」方式來減重。
吃得少更要吃得巧
如果想要依靠飲食策略來減重,只是要求自己吃得少一些是不夠的。王夢玲營養師表示,人體增加1公斤的體重相當於增加7,700卡的熱量,當我們所攝取的熱量大於需求,每天累積一點點,不知不覺中體重就會失控。
所以,在減重的過程中,不只是飲食內容要改變,還要注意如何讓自己吃的巧,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了解自己到底能夠吃多少的份量,而不是只在乎要吃哪一種食物。「理論上,減少熱量就會瘦,短期可以見到效果,但是長期處在營養缺乏狀態,身體會出狀況,例如抵抗力下降、小病不斷,甚至還會大量落髮、面色枯黃。就算瘦了,既不健康也不好看」。
審視生活飲食習慣
減重者常會碰到體重停滯期的狀況,這時候更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重新檢視個人的飲食習慣,偏食、經常試吃、喝下午茶、晚上吃宵夜、三餐不定時等,都是影響體重控制的細節。為了讓媽媽更了解自己瘦不下來的原因,找對方法,依據媽媽們目前的生活型態,分為四大類型,深入解說,並提供合適的飲食和運動建議。
每天攝取1,200卡的飲食原則
不是只在乎熱量夠不夠,總熱量要減少,但食物要均衡,營養要足夠,才能健康享瘦!王夢玲營養師表示,減重過程中,每天的熱量攝取應控制在1,200大卡左右,但避免低於1,000大卡。對食物的選擇要有清楚的認識,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過量攝取會增加身體臟腑的負擔,不足也會影響生理健康。
Part 2 作戰篇
針對四大類型「熊媽」,說明減重失敗的原因,並提供合適的瘦身策略。
ype 1北極熊(小布)
根據此次調查,有四成二媽咪的生活型態是:長時間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三餐不定時、很少運動、壓力大睡不好。這類型媽咪由於經常處在低溫空間,這種生活型態就像「北極熊」一樣,身體不斷的儲存能量,卻沒有消耗,日積月累下來,即使吃得少也會不知不覺就發胖。
減重失敗原因
細節就藏在魔鬼裡
三餐不定時、再加上一天的活動量少、又長時間處在低溫環境中,使得身體熱量消耗少,代謝率下降,這類型媽咪即使吃得不多,體重也不容易維持。王夢玲營養師表示,這類型媽咪通常都是上班族,外食機會高,在飲食上特別容易吃到高油、高膽固醇、高熱量、重口味的飲食。
此外,上班時間有用餐時間的限制,吃得太急、太快,習慣喝濃湯,或是邊吃邊工作,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但卻都是使得媽咪體重失控的陷阱。
新陳代謝率與肥胖密不可分
在《掌握代謝,90%的肥肉會自己消失》(柿子文化)一書中,作者吉莉安‧麥可斯在12歲時,身高152公分的她,體重就重達79公斤,經過多年的減重經驗和研究,她發現人體的新陳代謝率,和肥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沒有找出飲食裡的陷阱,有些人即使再努力運動,還是會瘦不下來。
她在書中舉例說,很多人每天都會喝咖啡,適量的純咖啡因雖然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百分之六,但是,當攝取過量時,卻會破壞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荷蒙爾平衡,導致體內的血糖降低,進而刺激肥胖荷爾蒙發作,讓人忍不住想吃高熱量的甜食。媽媽在懷孕期間、產後哺乳期間,雖會減少攝取咖啡因,但是,重回職場之後,還是得多加注意,提高警覺。
飲食建議
總量限制下,少量多餐
在無法改變現實生活型態的情況之下,這類型媽咪就得學會飲食的技巧,除了注意食物的種類、烹調方式,還得嚴格控制食物的份量。王夢玲營養師表示,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的高低有關,長時間久坐辦公室的媽咪,每天的活動量都偏低,餐次分配最好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而且是在總量限制下的少量多餐,而不是無限制的少量多餐。
餐次比例分配有技巧
減重均衡飲食每天要吃到6份全穀根莖類、1份脫脂奶類、3份油脂類、2份水果、6份蔬菜、4份豆魚肉蛋類。這些食物如何有技巧的分配在一天三餐之中,對減重成效有極大的影響。
王夢玲營養師表示,根據臨床減重結果,發現在餐次份量的分配比例上,早餐多、中餐適量、晚餐少量的飲食策略,減重效果最好。相較之下,即使一天攝取的總量相同,但卻將食物集中在兩餐,或是早餐吃得少、晚餐吃得飽的分配方式,減重效果都差強人意。她提供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方便媽媽可依照菜單,將六大類食物按照比例分配於一天三餐之中。
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
約1,200大卡/天
類別 份數 早餐 中餐 晚餐
脫脂奶類 1 1 0 0
全穀根莖類 6 2 2 2
豆魚肉蛋類 4 1 1.5 1.5
蔬菜類 6 2 2 2
水果類 2 0 1 1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3 1 1 1
菜單設計/王夢玲營養師
食物體積大小與熱量高低無絕對關係
外食多存在高熱量、高油、高鹽的陷阱,也容易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王夢玲營養師表示,定時、定量是減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飢餓時宜選擇體積大、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的食物,所以可適量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全穀類米飯的膳食纖維含量比白米飯多,其中所含有的抗性澱粉能幫助人體增加飽足感,是很好的減重利器,但也不宜吃過量。此外,喜歡吃麵包的媽咪也要注意,並不是體積小的麵包熱量就比較低。王夢玲營養師舉例說,丹麥牛角麵包體積小、重量很輕,但其實熱量卻很驚人,因為製作酥皮必須使用到油脂和糖,所以,選擇麵包當早餐的媽咪,可別被麵包體積的大小給蒙騙了,不知不覺就吃下過多的熱量。
減重速度快就是好?
人人都希望減重效果很快就能被看見,減重速度越快越好,王夢玲營養師表示,其實,減重速度不宜過快,以1週減輕0.5~1公斤為原則,人體增加1公斤等於多攝取了7,700大卡熱量,每天減少500大卡,平均1週可減輕0.5公斤。若只是為求快而使用錯誤的方式減肥,很容易產生溜溜球效應,提高復胖機率,造成越減重越難瘦的惡性循環。
運動建議
多走動、泡腳提升代謝力
北極熊媽咪,長時間坐辦公室吹冷氣、不愛運動又睡不好,因此身體代謝率很低,可能跟大家吃的份量一樣多,卻比別人胖,加上久坐辦公室,屁股會特別大,建議平日工作時,每1小時就要起來走動,倒杯水、上廁所,在家的話,可以多泡熱水澡,或是泡泡腳,讓身體暖和些,都可提升代謝力!
體適能教練葉怡君建議媽咪,可適時補充胺基酸促進新陳代謝,訓練運動注重在臀肌、大腿等局部訓練,特別推薦爬樓梯、腹肌運動、站起蹲下等,能幫助肌肉增加負荷的下半身肌力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地方做起,像和電梯說拜拜,有樓梯的地方就爬樓梯,做些瑜伽或簡單的伸展運動、肌力操都是不錯的方法。
運動教學~超人訓練
目的:訓練上背肌群、下背肌群、臀部肌群。
熱身:
高抬腿抬膝。雙手交叉至於胸前,雙腳膝蓋上抬碰觸手心。
步驟:
1動作開始時,採俯臥姿勢,雙腳自然伸直。
2吐氣用力時,右手上舉,身體離開地板,左腳大腿上抬,離開地板。
3左右交換,吸氣時放鬆回到原來位置。
Type 2蜂蜜熊(小蜜)
蜂蜜熊,顧名思義,就是指抗拒不了甜食誘惑的媽咪,特別喜歡吃高甜度水果,澱粉類、含糖飲料更是每天不可或缺的飲食菜單。在此次調查中,認為自己生活飲食型態就如同蜂蜜熊的媽咪,也有二成八。
減重失敗原因
透視幸福人生下的黑暗面
蜂蜜熊媽咪喜歡吃米飯、麵食等澱粉類,一餐能吃2碗飯,也可以天天到麵包店排隊,吃著好幾個剛出爐的麵包當做正餐,但是正餐之外,看到蛋糕、餅乾零食、巧克力及冰淇淋等甜點,經常受不了誘惑,姊妹淘的下午茶聚會,更是絕對不會錯過!
看似幸福的人生,現實層面則是一天下來無形攝取了過量的澱粉,而這些「澱粉」、「高糖分」食物,確實讓人又愛又恨,因為當身體的活動量少時,這些甜分、熱量都會轉化為頑固的皮下脂肪,並集中在腹部、臀部、大腿及小腿等部位,形成令人窘迫的「西洋梨」身材,且東方人又比西方人更容易累積脂肪,累積在身體後又更難消瘦,讓蜂蜜熊媽咪成為「瘦身絕緣體」!
果汁和水果背後的甜蜜陷阱
嗜甜的蜂蜜熊,自然更是無法抗拒香甜又多汁的水果,尤其在炎熱夏天,美味的水果冰涼後食用,更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或是乾脆以水果代替正餐,在不忌口的情況之下,就容易吃了太多高糖分、高熱量的水果。王夢玲營養師表示,雖然衛生署建議國人一天要吃到兩份水果,一份水果約等於一個拳頭大小,然而,多吃水果不但無法達到減肥效果,還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她指出,不少女性愛喝果汁,不吃水果,通常需要更多的水果,才能打成一杯果汁,喝一杯果汁的熱量、糖分其實比吃一份水果來得高,很容易就會攝取過量並且累積在體內。果汁接觸到空氣之後也容易氧化,會破壞水果中的維生素。因此,建議媽咪吃水果,不要喝果汁,同時,也不可三餐只吃水果當正餐。
飲食建議
吃正正好的澱粉類主食
雖然不少媽咪,都知道「高澱粉」、「高糖分」食物是瘦身殺手,仍然會受不了誘惑,導致「減肥經常是明天的事」!而有些愛美女性,則是「矯枉過正」,完全不吃澱粉甜食,反而影響身體放鬆和樂觀荷爾蒙的分泌,容易產生暴食症、憂鬱症,另一種則是「以吃肉取代澱粉」的減肥法,容易造成身體營養不均衡、骨質疏鬆、酮酸中毒及破壞腎臟功能等現象,都是錯誤的飲食觀念及減肥失敗的原因!
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
約1,200大卡/天
類別 份數 早餐 午餐 晚餐
脫脂奶類 1 1 0 0
全穀根莖類 6 2 2 2
豆魚肉蛋類 4 0 2 2
蔬菜類 6 2 2 2
水果類 2 0 1 1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3 1 1 1
菜單設計/王夢玲營養師
晚餐要減少澱粉類食物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芳珍建議,愛吃澱粉甜食的蜂蜜熊媽咪,首先,建議媽咪把握「早上或中午吃澱粉,晚上少澱粉」的原則,讓能量在白天充分被利用,避免在晚上吃過多澱粉,是因為晚上多為休息時間,消耗能量很少,就會轉化為脂肪囤積。遵守晚上少澱粉的原則後,可搭配「控制澱粉份量」來達到瘦身的目的,既不傷身又能享受美食,醣類畢竟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不可完全不吃。
澱粉類主食聰明吃
若媽咪每日需要1,500~1,800大卡的熱量中,依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澱粉需要2.5碗~3碗的比重,1盤270~300大卡的小型起司蛋糕也算一碗,如果媽咪今天已攝取了3碗澱粉,再吃1盤小型蛋糕,就超出標準,最好能記錄下來,就可知道攝取澱粉的比例是否過多,此外,媽咪可攝取健康的優質澱粉,將白米飯換成五榖、全穀或根莖類等食物,讓醣類不會完全被吸收,以減少其轉換成熱量的比例及量。
要注意的還有高糖分的水果,像是瓜類、荔枝、芒果、榴槤等,都屬於甜度高、熱量高的水果,吃多了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不適等現象,尤其水果還是建議用吃的,避免打成果汁,才能避免攝取過高糖分。
另外,像是脂肪、糖分含量高的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甜食,就請蜂蜜熊媽咪務必少吃,真的忍不住時,可試試紅豆餅、高纖餅乾等點心,喜歡吃冰淇淋的人則可以刨冰、果凍解饞!
無糖食品真的健康嗎?
市面上不少標榜無糖的甜點零食、飲料,其實隱藏了陷阱,劉芳珍理事長表示,無糖餅乾為了提供香味及口感,會提高油脂的比例,讓媽咪攝取更多不必要的成分;而有些標榜無糖卻有甜味的飲料,其實可能加了代糖,反而容易喝更多,建議媽咪們,還是喝白開水為主,如果真的不喜歡,可以選擇無糖、無甜味的天然茶飲。
運動建議
讓身體出汗,提升肌肉量
葉怡君教練表示,蜂蜜熊媽咪身上有過多的熱量,並且都胖在下半身,因此建議可慢跑、健走,讓身體有發熱、出汗的感覺,並配合一些肌力訓練,達到代謝的效果,因為肌肉量不夠,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每天或每隔兩天要做30分鐘運動,兩個星期後可慢慢增加到1小時!
另外,也可以多做有氧運動,可以達到消耗下半身脂肪的作用,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如果真的無法控制澱粉甜食的欲望,可試試看阻斷醣分的產品來輔助。
運動教學~側抬腿訓練
目的:訓練腿部外展肌群、內收肌群。
熱身:
開合跳。雙腳與雙手同時打開成大字,自然向上跳,落地時雙手貼住大腿。
步驟:
1動作一開始時採側臥姿,雙腳自然伸直,雙腳交疊於平面上。
2吐氣用力時位於上方之腿部向上抬起,腳背向下壓,大腿外展肌群用力,吸氣時放鬆回到原始位置。
3接著雙腳交錯於平面上;吐氣用力時位於下方之腿部向上抬起,腳背向下壓,大腿內收肌群用力,吸氣時放鬆回到原始位置。
Type 3眼圈熊媽咪(舒朵)
眼圈熊媽咪的黑眼圈,就是因為愛吃宵夜、經常熬夜而來。這類型媽咪對炸物總是戒不了口、且應酬聚會多,太晚吃,晚上吃太飽,即使白天吃得少,還是很難瘦下來。根據「產後瘦身調查」問卷,有兩成一的媽咪,生活型態就像眼圈熊媽咪一樣。
減重失敗原因
晚餐食量要減少
愛吃宵夜、炸物、應酬聚會多的眼圈熊媽咪,不只是體重數字會節節上升,王夢玲營養師表示,這類飲食生活型態容易導致食物攝取過量、油脂攝取過量,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血脂異常、膽固醇過高,健康亮紅燈。
如果是晚上吃得多,即使一天攝取的熱量總量是在標準之內,減重效果仍然有限。王夢玲營養師表示,餐次比例分配最忌「小、中、大」的分配方式:早餐吃得少、晚餐吃過飽,因為人在睡覺前,身體代謝率會變慢、消化能力也會降低,如果一天只吃一餐且集中在晚上吃,結果吃下肚的食物能量都會儲存起來,就會導致即使吃得少,體重仍然降不下來。
用餐時,食物順序要記牢
對炸物忌不了口,很容易就攝取到過量的油脂。除了必須減少應酬聚會的頻率之外,日常的飲食菜單也要勤把關。例如,聚會進餐時,先喝清湯,再吃低熱量、高纖維之蔬菜,然後吃肉類(肉類選擇應以豆、魚、肉、蛋為優先順序),最後才吃飯,如此進食量就會自然減少。
進餐時,最忌不專心,邊吃邊做其他事情或是聊天。建議慢慢吃、細細品嘗、咀嚼,吃一餐至少要20分鐘以上,延長進食時間,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產生飽足感。
飲食建議
餐次分配可退而求其次
要改變生活、飲食習慣,知易行難,這也是造成減重者容易失敗的原因。王夢玲營養師表示,如果生活型態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徹底改變,那麼,在餐次比例的分配上就要退而求其次。她提供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在總量限制的大原則之下,將一天當中的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等主食依照1、2、2的比例,分配於一日三餐之中,早餐喝一杯豆漿或脫脂奶量,一杯的量約為260c.c.。
此外,中餐、晚餐可個別吃到2份的豆魚肉蛋類,不過,這份量該如何計算?王夢玲營養師進一步說明,一份相當於兩根手指寬度的魚肉一塊、或一顆蛋或一塊豆腐;不過,愛吃棒棒腿的媽咪要特別注意了,因為一根棒棒腿的熱量就已經相當於2份的量。
一份水果的量則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一顆,若切成水果丁,則約一平碗。另外,一份全穀根莖類,相當於一顆小餐包、或麥片3湯匙、1/4碗飯。所以,半碗飯就相當於2份全穀根莖類的量了。
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
約1,200大卡/天
類別 份數 早餐 午餐 晚餐
脫脂奶類 1 1 0 0
全穀根莖類 5 1 2 2
豆魚肉蛋類 5 1 2 2
蔬菜類 6 2 2 2
水果類 2 0 1 1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3 1 1 1
菜單設計/王夢玲營養師
湯不能取代白開水
選擇適當的食物、總量限制、講究餐次分配原則,是眼圈熊媽咪維持體重的重要關鍵。除此之外,王夢玲營養師強調水分一定要足夠,每個人對水分的需求是以體重乘以30c.c.來粗估,例如5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需要攝取1,500c.c.的水。
喝水也得有技巧的把一天所需的水分喝完,應該是分餐次將一天的目標水分慢慢喝完,人體需要水分來幫助生化及代謝,足夠的水分也能沖淡飢餓的感覺。不過,需特別留意的是,湯不能替代白開水,大量喝湯不只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也會攝取過量鹽分,造成水腫,增加腎臟負擔。
慎選烹調用油
日常飲食要注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最好是去皮後再食用。另外,烹調時也要避免動物性油脂的使用,並限量使用植物油。王夢玲營養師表示,炒菜時應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例如芥花油、橄欖油、紅花籽油、苦茶油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例如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等。
如何避免攝取過量膽固醇?
內臟類、蟹黃、蝦卵、魚卵、蛋黃等膽固醇含量高,都要少吃。如果有血膽固醇過高者,每週蛋黃的攝取量以不超過2~3個為原則。
運動建議
聚會應酬時間換成運動
眼圈熊媽咪,應酬聚會多,愛吃宵夜、炸物等重鹹食物來紓壓,但油脂是人體重要熱量的來源,卻也是熱量最高的營養素,因此要減少攝取量,把聚會應酬的時間換成運動,瘦身效果很快就可以看見!
眼圈熊媽咪,可能身材沒有胖得很離譜,但是容易有高血壓、頭暈、肩頸痠痛、身體腫硬、虎背熊腰等症狀,所以避免高油脂炸物外,可以選擇紓壓SPA,以減輕痠痛、水腫的現象,讓身體達到放鬆,取代以吃來紓壓的方式。訓練運動則在於加強背部、腹部、臀部等部位,帶動全身肌肉鬆軟、促進代謝循環!
運動教學~橋式訓練
目的:訓練下背肌群、臀部肌群。
熱身:
高踢腿小跑步。雙腳腳跟盡量踢及臀部,雙手自然擺動。
步驟:
1動作開始時採仰臥姿,雙腳自然屈膝。
2吐氣用力時雙手放置於地面上,臀部慢慢離地使膝蓋和肩膀成一直線。
3臀部肌肉用力夾緊向上頂維持30秒鐘,吸氣時放鬆回到原始位置。
Type 4不拉熊(朱寧)
不拉熊因為不愛喝水、愛吃肉多過於吃菜,所以,大部分都有便秘的困擾,習慣少量多餐,吃得不多,四肢纖細但就是小腹難平。根據「產後瘦身大作戰」調查結果,有兩成一的媽咪屬於這類型的生活飲食型態。
減重失敗原因
體型腫胖如青蛙
不拉熊,因為纖維質攝取不足,加上愛吃肉,導致動物性脂肪吸收過多,不僅體重不易控制,且普遍有腸胃問題或疾病,讓腸胃生熱及蠕動變慢,產生便秘問題,導致體內吸收大量的宿便毒素,即使吃得少,體重仍遲遲無法下降,便秘也更趨嚴重。
此外,不少女性怕多喝水會水腫,或是不喜歡沒味道的白開水就不喝水,其實,水分喝得不夠,反而讓愛吃肉、愛吃重口味的媽咪,水腫得更厲害,讓身材又腫又胖,明明四肢很瘦,肚子卻大得像青蛙!
惡性循環,瘦身加倍難
劉珍芳理事長表示,習慣性便秘的女性,也會過度依賴浣腸、瀉劑,會讓腸道蠕動功能變差,用久可能無法自行排便,直腸黏液被破壞後,容易增加直腸癌的機率!不拉熊媽咪,減重失敗都是「惡性循環」的結果,有可能成為口乾舌燥、小便黃、氣味重的實熱體質,或是手腳易冰冷、尿多便少的虛寒體質,及情緒低落、解便不順的氣滯體質,與瘦身就此擦身而過!
活動量不足加上水分攝取不足,是造成便秘的主因。王夢玲營養師表示,因為大腸會吸收水分,當人體攝取的水分不足,糞便就會越來越乾硬難解,這種情形就像是沒有刷子的掃把,自然無法將廢棄物清除乾淨,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毒素殘留體內。
飲食建議
水分、纖維要補足
首先,媽咪一定要多喝水,每日水分需達體重的4%,例如50公斤的媽咪,一天要攝取1,500 c.c.的水分,可隨天氣溫度的上升,多補充500 c.c.,建議每兩個小時就要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便秘的媽咪,早上起床可喝一杯250 c.c.溫開水,讓腸子蠕動、潤便,每天要吃4份蔬菜、3份水果,加起來要等於7份,一份蔬菜約是熟食半碗的份量,一份水果則是一個拳頭大小,可挑選牛蒡、小黃瓜、絲瓜,以及奇異果、桃子、火龍果、鳳梨、水梨等纖維質含量高的蔬果,使糞便柔軟、易於排出。
如果不喜歡蔬果的媽咪,則可考慮攝取能到達腸道作用的酵素、水溶性纖維質、乳酸菌等輔助產品,以幫助排便順暢,但最好挑選大廠牌、天然性產品為主,並建議詢問專業醫藥人員,了解產品內容。
適合的減重飲食菜單:
約1,200大卡/天
類別 份數 早餐 午餐 晚餐
脫脂奶類 0 0 0 0
全穀根莖類 5 1 2 2
豆魚肉蛋類 6 2 2 2
蔬菜類 6 2 2 2
水果類 2 1 0 1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3 1 1.5 1.5
菜單設計/王夢玲營養師
只在固定的地點用餐
有些媽咪會認為自己明明吃得不多,為什麼身型比例就是不好看?其實,媽咪可別被自己的行為所蒙蔽了。王夢玲營養師表示,三餐要定時定量是維持體重的大原則,但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只在固定的地點用餐,避免養成到處吃的習慣。
「去大賣場試吃、朋友請試吃、店家請客人試吃,或是家中到處都擺放了食物,因為食物無所不在,一小口一小口累積起來,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熱量下肚,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吃得不多,卻怎麼還是瘦不下來?」所以,養成在固定的地點用餐,不到用餐時間不吃東西,才能更清楚為自己吃下肚的熱量把關。
多喝果汁可以改善便秘嗎?
水果雖富含維生素、纖維質,但是果汁不能取代水分,而且水果最好連皮、連渣一起吃,才能攝取到果肉中的纖維質,攪打成汁,渣和皮都被濾除之後,喝到的就只是糖分和熱量。所以,有便秘困擾的媽咪,可別拿果汁替代開水。另外,王夢玲營養師建議將水果分在飯後吃,可幫助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運動建議
加強腹部按摩
平日可加強腹部的按摩,每次約5分鐘,尤其早上起床後,可做簡單的伸展操,彎腰、扭腰等動作,有便意時不要忍,只要有便意,就趕快上廁所,建議早上早一點起床,或是固定安排一個時間上廁所,讓自己沒有壓力,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葉怡君教練建議,每天花3分鐘做強調腹部的運動,不僅能讓排便更順暢,也可訓練腹肌,肚子就不會像青蛙一樣大!運動前先熱身,雙腳交替側跳,注意身體重心位置,單腳離地,速度可自由加快。可做些「下腹運動」,訓練腹肌末端,或是選擇「側腹肌運動」,達到訓練腹內斜肌、腹外斜肌的目的。而
簡單的「蹲舉運動」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可達到訓練臀部肌群、腿後肌群。
運動教學~側腹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