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情境篇-透過情境內容‧學習社交能力

情境篇-透過情境內容‧學習社交能力

許多成年人個性不善交往、拘謹,大多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這類性格在幼時沒有得到適度的引導,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可能會妨礙他日後各方面的發展。可見社交能力是人的一生當中很重要的課題之一,因此幼兒時期社交能力的培養遠重於認知的學習,即是培養所謂帶得走的能力。 0~6歲時應學會的社交禮儀,不外乎就是打招呼、講話時要看著對方的臉、常說「請、謝謝、對不起」,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起點,眾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天生氣質及優勢關鍵,因此家長只要掌握情境、以身作則,孩子就會被這種方式所感染,臺北市私立正義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李淑麗將教導家長們,以各種情境為例,帶著寶寶一起來學習禮儀和社交能力。

禮貌

情境主題1:不打招呼

若孩子看到人都不打招呼,家長請勿使用責罵方式,應該給孩子緩衝時間,等孩子長大開始可以溝通後,隨時進行機會教育。例如說「媽媽覺得你是很有禮貌的孩子,為何剛剛看到阿姨不打招呼呢?」依照孩子所說自己的原因來分析,家長可以先同理他的想法,假如只是因會害羞,家長可告訴孩子「這是媽媽熟悉的朋友,你也看過很多次,下次只要勇敢和阿姨說聲好就很棒唷!」用引導方式慢慢帶領孩子願意與他人打招呼。

情境主題2:不看對方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不要用比較的方式說「別人會打招呼,你怎麼不會?」家長理應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平時應該用優勢去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若平常總是被罵,孩子的個性容易因此變得較為畏縮,較容易出現不與別人打招呼的情形;加上部分天生氣質屬於趨避性低、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勢必會躲到家長身後。

情境主題3:插嘴

當孩子插嘴,家長可以認真但不責備的告訴孩子現在正在講重要的事情,請孩子等待一下,或建議他先去做別的事,在這之前家長也必須先了解或觀察有無立即需處理之問題,例如孩子受傷了。事後須跟孩子討論,如果沒有急迫性的事情,下次要等媽媽跟別人說完話再輪到他,也可以運用情境式帶領說:「媽媽認真跟你講話,你應該也不希望別人打斷我們吧!」孩子就會更能理解。有些孩子不見得一次提醒之後,就能改變習慣,家長必須給他一點時間,不厭其煩的引導他。

思考

情境主題4:同理心

李淑麗園長舉正義非營利幼兒園為例,每年歲末都會與台北市嬰幼兒物資交流中心合作,讓孩子們知道偏鄉有一些小朋友家裡沒有玩具可以玩,鼓勵孩子將自己玩不到或願意分享的玩具和爸媽討論後送給這群孩子,甚至可以把自己有一點損壞的玩具捐出,透過交流中心的玩具醫生將玩具再做組裝或修理,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社交技巧要好,必須要能夠體會別人的感受,例如了解失去玩具或是別人的玩具被你弄壞掉的心情,就能同理跟別人借玩具時,要好好珍惜。

情境主題5:分享

正義非營利幼兒園每周一下午可以讓孩子帶玩具到學校來,等4點後可以做半小時的玩具分享時間,通常孩子對於同儕的玩具會感到好奇新鮮,而怎樣與別人互動以及與別人交換玩具,都是孩子需要學習的重點,附加好處也是避免讓有周一症候群的孩子,會期待出門上學與同儕交換玩具玩。

若很多人都想要玩,可以透過練習輪流來訓練,在還沒有拿到想要玩的玩具前,就必須要等待及忍耐,這就是為學習分享鋪路,一開始訓練時間不能太長,但只要成功就直接給予正向回饋及肯定,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分享的快樂勝過於獨佔玩具;若孩子真的不想要分享,也不用強迫,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循序漸進的教導。

行為

情境主題6:少子化應對

獨生子女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若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李淑麗園長建議,家長買東西時,部分物品就以自己的名義來購買,例如:玩具、故事書、文具等。製造情境讓孩子要玩或用的時候必須要和家長商借,不要讓他覺得所有東西都是屬於他的,因為許多獨生子女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所擁有,因此當進入團體生活時,看到想要的東西也就會直接去搶來用。

情境主題73C產品危機

許多孩子在家中沒有玩伴,但家長又礙於忙碌於個人工作,就丟一個3C產品給孩子,讓孩子只專注於3C產品中,不需要有情境與他人互動,臨床心理師分享現代3C產品氾濫後,反而使得亞斯伯格症的病例增加,而亞斯伯格症的重要特徵就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家長應營造彼此互動的機會,降低家庭使用 3C 產品的時間。

活動

情境主題8:合作性遊戲

小班階段的孩子在發展上仍處在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通常較會自己玩自己的遊戲,等到中班、大班後,就會開始玩合作性遊戲,以發展角度來看,幼兒園老師或家長可以提供類似桌遊、棋類等遊戲,而要玩這些遊戲,若希望合作過程順利進行,就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並遵守遊戲規則,甚至討論出不一樣的遊戲進行方式,透過猜拳或表決來決定順序,大家都必須按照遊戲規則來玩,不再是一個人想怎樣就怎樣。有些孩子一開始輸了會大哭或生氣的毀棋,但經過團體中老師及同儕間的引導,也會慢慢瞭解想要參與這類遊戲,就必須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方能受到團體的接納。

情境主題9:角色扮演

與孩子玩遊戲時,可以試著以角色扮演來引導,例如和孩子交換角色,要孩子當媽媽或爸爸,而家長則扮演小朋友,透過遊戲中將平時孩子調整的行為重現,例如將鞋襪亂丟、玩具不收好或是回到家不立刻洗手,讓孩子必須要做叮嚀的角色,最後再進一步讓孩子思考,原本這件事情應該是誰要做好,這種帶領方式也能理解孩子所觀察到的情況,家長平時是否有哪些舉動需要以身作則。

情境主題10:文化習俗與節慶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有機會遇到傳統的重要節日,例如:春節,在春假期間走訪親友家拜年是很常見的事,所以正是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好時機,不太會說話的孩子,可以教導用動作或微笑示意;但2歲以上通常就可以開口表達,這時可以帶領孩子說簡單的吉祥話「恭喜發財」、「大吉大利」,還可以藉此學會該如何稱呼親人們,即便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不能完整地說出,但只要有意願開口,就很值得鼓勵。

外表

情境主題11:用餐禮儀

國外的心理學家曾做過研究,若想養成一個習慣,要練習21次以上,就會變成習慣!因此孩子從小就可以學習跟大人一起用餐,讓他們有自己的座位、餐具及餐點。讓小朋友從與家人用餐的過程,模仿學習別人的動作與禮貌。家人們的身教在此時就變得更為重要,例如吃飯不亂走亂跑、嘴巴有食物就不說話、說話小聲不喧嘩和請別人夾菜或遞餐盤,都要說請、謝謝,甚至在孩子能自己吃得很好時,進一步鼓勵孩子飯菜要吃乾淨等,經過潛移默化的訓練,未來就能做得更好。 

情境主題12:服裝儀容

整潔的服裝儀容對幼兒建立自信及交朋友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家長平時應該讓孩子打扮得宜,也應該在帶孩子外出時,不論場合是自家人或朋友聚餐,都讓孩子穿上適合的外出服,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場合,就必須有不一樣的服裝、不一樣的禮節,藉此對孩子進行機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