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因人而異 多與醫師充分溝通決定最適合自身的方式
女性對於子宮肌瘤應該不陌生,實在是不少女性有此問題,麻煩的是,看似明確的治療原則,卻又讓許多病患輾轉求醫,仍無法得到妥善處理。
醫病各有狀況.徵詢第二意見有必要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雖然子宮肌瘤有基本的處理原則,但每個人的病情狀況不同,且對於治療的期許也不同,自然不是基本處理原則所能涵蓋」。病人的年紀、生育狀況、肌瘤大小或位置與經濟狀況,都各有差異,加上各自的人生規劃不一樣,因此,每位病人對於治療各有不同考量!
至於治療方式,光是手術就有多種選擇,傳統的剖腹或腹腔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多孔或單孔),還有海扶刀(不需要切開皮膚,不需要穿刺就可殺滅體內腫瘤的新技術,也有人稱之為「無創手術」)也是一種選擇。賴鴻政醫師指出,「治療方式的選擇,依疾病的複雜程度有所不同。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適合應用於複雜或難度較高的病況。手術方式的選擇,也攸關個別醫師對於手術的熟稔度,每位醫師的訓練背景不同,所擅長的手術也有所差異」。A醫師可能是剖腹手術或腹腔鏡的高手,B醫師可能擅長達文西手術,所以,不同醫師,就可能會有不同的建議。〈推薦閱讀:達文西機械手臂助外科醫師一臂之力〉
另外,「腫瘤大小,認定上也不一致,同為8公分的肌瘤,有人認為「小」顆,有人卻覺得「大」顆;醫師給的建議,就有可能是開刀或不用開刀,必要時,可徵詢第二意見,聽聽不同醫師的看法。」
他強調,「選擇哪種術式都好,誰來執行手術,更為重要!」
有無生育考量.攸關術式選擇
賴鴻政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病人需要開刀時,必須考量有無生育的需求,「若無生育考量,就簡單多了,如果只有一顆肌瘤,位置長在靠近子宮頂,用腹腔鏡手術是不錯的選擇;若是長的位置不好,如子宮頸下段或子宮側面,又有生育考量時,就不宜以內視鏡手術處理,甚至有多顆子宮肌瘤,需要深入子宮腔,腹腔鏡也不是好的選擇」。
為何有生育考量會讓術式選擇變得較為複雜呢?他解釋,「根據日本臨床研究,以傳統剖腹手術摘除子宮肌瘤,縫合子宮壁傷口至少要縫3層,較能降低懷孕時子宮破裂的風險;採用內視鏡手術,切除,問題不大,真正的困難,在縫合。受限於手術器械的設計,很多角度的縫合,是很難做得很細膩。這會讓子宮壁癒合的穩定度有疑慮。孕期隨著胎兒變大,子宮就只剩薄薄的一層,而開刀的地方留有疤痕,疤痕是沒有彈性又鬆散的組織,因而擔心孕期是否有子宮破裂的風險」。
子宮肌瘤的迷思
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35至45歲的女性,基本上,在更年期前,年齡越高,發生率愈高。但子宮肌瘤要不要治療?不只仰賴醫師的專業判斷,有時也取決病人的態度,不正確的觀念,可能影響了自己的決定。
.等停經後,肌瘤會消失
賴鴻政醫師表示,有病人以為停經後,子宮肌瘤就會消失而不需要治療,「其實肌瘤不會消失,而是生長的速度減緩,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會讓肌瘤不再長大,但依舊存在,隨著整體的老化,肌瘤與子宮一同慢慢地變小。不會因為更年期之後,快速消失不見」。40至50歲有子宮肌瘤的病人,若出血症狀嚴重,導致貧血,或肌瘤產生壓迫腰酸頻尿等狀況,影響生活品質時,「不要期待停經後的狀況會好轉,該治療就要治療,不要怕」。
.子宮肌瘤會影響懷孕?
很多尚未生育卻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擔心會影響懷孕,他指出,「大部分的肌瘤不會影響懷孕,但位置長在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有可能影響受精卵著床;如果肌瘤較大又多顆的話,嚴重扭曲子宮腔,是有可能造成影響的」,建議這些病人可先試著懷孕,若真不易受孕,就要考慮先處理子宮肌瘤了。
賴鴻政醫師說,當有疼痛、出血、頻尿等症狀,或肌瘤很大時,也可以考慮先治療,只是這個「大」有時因人而異,有人大到宛如懷胎多月才治療,有人則是些微的小腹凸出就積極求醫。
【延伸閱讀】
一張圖秒懂子宮肌瘤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