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幼兒園相關> 團體生活中的「謀生技巧」

團體生活中的「謀生技巧」

完成自我探索的寶寶,就會開始逐漸進入「認識別人」的階段,他會知道除了自己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人。最早接觸的是家人,再逐漸接觸同年齡層的朋友,在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小人兒可能狀況連連,不斷遭遇挫折…。在一旁的爸媽可能覺得心疼,但也值得欣慰,這就表示小寶貝已經長大了! 接下來,只要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逐漸的學習在團體生活中必備的大謀生技巧,相信小寶貝在正式進入幼兒園前,在團體生活裡就能如魚得水,很快就能成為小小人氣王喔!

完成自我探索的寶寶,就會開始逐漸進入「認識別人」的階段,他會知道除了自己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人。最早接觸的是家人,再逐漸接觸同年齡層的朋友,在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小人兒可能狀況連連,不斷遭遇挫折…。在一旁的爸媽可能覺得心疼,但也值得欣慰,這就表示小寶貝已經長大了!
接下來,只要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逐漸的學習在團體生活中必備的大謀生技巧,相信小寶貝在正式進入幼兒園前,在團體生活裡就能如魚得水,很快就能成為小小人氣王喔!

天生9大氣質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其中也有遺傳自父母的氣質。
這些氣質會影響孩子外在的表現,當然也就會影響其交友狀況,以及在團體中的表現

 

小人兒的異想世界

小小人兒的想法未臻成熟,建議家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反而要試著用他們角度來思考喔!

眼見為憑‧互惠原則

幼兒與幼兒間的友誼基礎,通常是建立在「你對我好,我就跟你一起玩。」的情況下。

【根據具體事實做判斷】
幼兒判斷事情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眼見為憑」,而他也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因此,只要有同儕對他有所付出,就一定會有所回報,但不一定會當場表現出來,而是他心中已經認定,他要跟對方一起玩、他們是同伙的了!

【信任對自己好的人】
幼兒園中小朋友多是因為「互惠」而建立起友誼,例如:你給我糖果,我就借你玩具;你幫我拿東西,我們就一起玩。她更進一步解釋,這並不表示幼兒很現實,而是人天生就信任對自己好的人。

分合容易‧來去自如

幼兒間的友誼,有時候顯得很脆弱,似乎一份友誼隨時可以被一點無心的言語或行為所破壞。

【莫名的失去朋友】
幼兒的友誼關係容易建立,相對的也很容易失去。通常比較貼心的孩子,會比較容易交到朋友,因為他懂得「適時伸出援手」,表示關心。但相對的,也會因此而失去朋友,當他對新朋友伸出援手時,原本的朋友就會認為「他怎麼也對新同學好?」可能就會因為「吃醋」而不跟這個朋友玩了!

【並無心機】
這麼小的孩子判斷事情的方式很簡單,幼兒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對於周遭人、事、物的看法及信任與否,完全依據眼前事實及個人經驗,他們對待朋友的方式看似善變,其實不然。今天不是朋友,並不代表明天也當不成朋友,他們的友誼隨時都可以因為一件小事而改變。

表達直接‧毫無隱藏

年紀小小的孩子,最無價的性格就是「天真」及「毫無保留的表現」。幼兒通常會在充分的安全感之下,非常直接的表達自我。他們的心情和思考也全都顯現於他們的語言和行動上,絲毫都沒有隱瞞。

【不停的與老師分享】
上課時,談及他們興趣的話題,可能會一直搶著舉手,向大家分享他的想法。下課時,也希望老師可以聆聽他想講的話,包括分享他的家人、玩具、作品,甚至他的感受。

【平行式的對話‧與同伴分享】
幼兒與同儕間的互動是平行式的,遠遠的看著兩個孩子在對話,兩個人似乎聊得很起勁,但如果仔細聆聽他們兩人之間的對話,就會發現,他們分別盡其所能的搶著向對方分享著自己的世界,誰都不讓誰。也就是說,雖然是各說各話,但卻也是在對談。

肢體代替語言

因為語言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有許多時候都可能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再加上一時心急,來不及用「說的」,只好就先「動手」了!

【語言發展未臻成熟】
有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語言的發展較有限(通常是隔代教養者較為嚴重);因此,許多時候無法用語言精確、清楚的表達自己,也就無法和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所以常常在自己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又不知如何以語言表達自己時,就很自然的用「動手動腳」來表達。

【肢體動作並沒有惡意】
但是,這些肢體動作的原意,常常是很單純且沒有惡意的,孩子有時候只是想要拿回他覺得屬於他的東西,但卻被誤會成「他搶了別人的玩具」,因為沒有經過溝通的動作,就會帶來誤會,因此雖然是無心的動作,卻總是對幼兒的人際關係帶來不小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