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擔心腸病毒升溫?繼續勤洗手戴口罩保平安
對全世界而言,新冠肺炎就像一場禍延全球的災難!雖然造成很多很多的不方便,卻也難得有「因禍得福」之處,就是10年來首度在6月未見腸病毒流行跡象。
根據疾管署公布8/2~8/8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1,279 人次」,對照今年腸病毒流行閾值(編按:門急診就診總人次超過流行閾值代表疫情進入流行期)為1萬1千人次,兩個數字相比,差距甚遠。
這可以說是預防新冠肺炎有成,連帶降低了腸病毒的疫情熱度;也可說暑假本來就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面對開學季,孩子重返校園上課,大家依舊不能放鬆對腸病毒的戒心!
落實良好衛生習慣.降低傳染病發生率
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少,連帶發生重症的比例也會隨之減少,木生婦幼診所兒科部主治醫師張馨宇指出,「截至目前,出現5個重症案例,都是感染71型,跟往年的狀況差很多。過去,就一直推廣的勤洗手衛教,大家多半聽聽而已,今年則因為對新冠肺炎的恐懼,養成了回家就換衣服與洗手的習慣,從今年腸病毒的狀況即可看到落實衛生習慣所發揮的預防成效」。
她補充,凡是因接觸、飛沫而造成的傳染疾病,都可因衛生觀念提升(戴口罩、洗手),而有效降低傳染病的發生,或是讓染病程度沒那麼嚴重。因此,於防新冠肺炎的同時,流感與腸病毒也一起被預防了!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預防力量是「少群聚」,張馨宇醫師說,基於防疫,很多孩子不像平常頻繁參加各類才藝學習活動,也少跟大人去公共場所,這些都對於降低傳染病的發生有所幫助!
張馨宇醫師提醒,平日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也有助預防感染!
每年流行型別不同.症狀有差異
每年腸病毒的流行型別不太一樣,症狀也有所差異,張馨宇醫師表示,去年較常見的克沙奇A6型,有著疹子比較大顆的症狀;今年,腸病毒的症狀則沒有太大的特異性,有些以喉嚨破為主;有些除喉嚨破洞,也可能合併手腳有疹子。
如果孩子有出現流口水的狀況時,父母就要小心了!她指出,通常孩子就醫時,主訴有嘴破、發燒、食欲差的狀況,經檢查,合併喉嚨破、手腳有明顯的疹子時,就會懷疑孩子感染了腸病毒。「由於大人也可能得到腸病毒,因此,還會透過詢問接觸史,更加掌握孩子是否罹病的證據」。
慎防重症與脫水
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身為一線醫師,張馨宇醫師說,「診斷孩子是否有腸病毒並不難,但更要小心避免出現重症」,因此,她總會一再提醒孩子確診的父母,如果孩子有活動力差、嗜睡、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與異常嘔吐等重症前兆病徵時,務必儘速轉送大醫院治療。
但即使非重症,也是有讓兒科醫師操心的地方,就是怕孩子因嘴破情況嚴重而不吃不喝,造成脫水,「必要時,要讓孩子住院打點滴」。她請父母留意,觀察到孩子的尿液顏色變深、尿量變少時,需要到醫院接受點滴注射以補充水分。
腸病毒病兒的居家照顧
張馨宇醫師提醒,如果是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感染腸病毒,請父母自發性地讓孩子請假,不要去園所,「尤其是發燒期間的傳染力最高!在發病後一週內,口鼻分泌物所含之病毒量達到最高,此時期之傳染力強,而經由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可持續數 6 至 8 週,甚至長達 12 週之久。所以,一定要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在飲食方面,孩子的口腔有破洞,必然會影響食欲,「如果無法正常飲食,就讓孩子吃點冰冰涼涼的優格、布丁,多少補一些熱量,這時,只要孩子願意吃就好了,同時要多補充水分,果汁或湯汁都可」。
至於身上的疹子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癢癢不舒服,「必要時,請醫師開具有止癢效果的抗組織胺,減緩癢感引起的不適」。洗澡則可正常洗,不過水溫不要太熱。
治療腸病毒要吃藥嗎?張馨宇醫師表示,「主要針對症狀進行治療,如果是嘴巴破的不舒服,能透過噴劑形式的藥物止痛;若是發燒,則考慮服用退燒藥」。除非出現重症,才會用抗病毒藥物或是免疫球蛋白治療。
預防提醒
經過多年的衛教宣導,再加上這次預防新冠肺炎的經驗,對於預防接觸性傳染病的方式,大家多少都有一定的認知,但還是要提醒以下兩點:
提醒1.酒精殺不死腸病毒,勤洗手才是王道!
酒精可殺死99%的病菌,卻殺不死腸病毒!張馨宇醫師解釋,因腸病毒屬於「無套膜病毒」,也就是說,以75%酒精洗手液並無法有效消毒的病毒,只有靠勤洗手、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才能避免感染。今年腸病毒之所以不流行,就是大人小孩勤洗手的成果;反之,若疏忽了勤洗手,難保腸病毒真的又要流行了!
她建議,可使用濃度為 500ppm 漂白水擦拭物品表面,或將衣物曝曬在太陽下,以減少病毒的附著。不過,漂白水稀釋前後都有一定的揮發和刺激性,在稀釋、使用時,務必配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刺激皮膚及呼吸道黏膜而造成傷害;並保持環境的通風,預防因吸入過多揮發氣體而造成頭暈、嘔吐不適感。
提醒2.大人也可能得腸病毒,預產期快到的孕媽咪要小心!
腸病毒不是專屬小孩的病毒,大人也一樣感染,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愈不明顯,有些感染者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也有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但是具有傳染力。
張馨宇醫師提醒,「預產期快到的孕媽咪要避免感染的風險,以預防經由胎盤或是在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產婦於產前 14 天至分娩前後,請注意自身與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或可能有接觸過感染腸病毒的孩子,都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診斷與處置」。
她補充,「若生產時,症狀很明顯的話,會詢問產婦是否考慮改剖腹產;若產後還有症狀時,仍可哺餵母乳,但暫時不要親餵。與新生兒接觸時,務必戴口罩、勤洗手」。
比起大小孩感染腸病毒,有較典型的症狀可觀察,萬一新生兒不幸感染腸病毒,症狀相對較不明顯,通常在感染初期會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情況,病程進展嚴重時 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等重症徵狀,所以,請家長務必要留意新生兒的健康狀態,尤其是出生7天內的新生兒,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活力差、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帶至醫院及時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