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在0~6歲發展最快!讓腦神經學家教爸媽「分階段」把握幼兒腦部黃金期
(2021.08更新)大腦是一個需要經過大量刺激,才會開始逐漸發展的器官,所以在出生後,接觸到外界環境、接受到不同的資訊,就漸漸發展了不同的地方;而在0~6歲的時候,大腦還像是一張白紙,所以學習能力最好、發展最快,之後就會趨緩、漸漸變得成熟,所以如果想要發展未來學習的能力,也要注意0~6歲的黃金期。
大腦是一個需要經過大量刺激,才會開始逐漸發展的器官,所以在出生後,接觸到外界環境、接受到不同的資訊,就漸漸發展了不同的地方;而在0~6歲的時候,大腦還像是一張白紙,所以學習能力最好、發展最快,之後就會趨緩、漸漸變得成熟,所以如果想要發展未來學習的能力,也要注意0~6歲的黃金期。
幼兒腦部黃金期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學家戴蒙(Marian C. Diamond)和霍普森(Janet Hopson),在1998年時就提出「幼兒大腦發展」的理論,她們強調人類在 10 歲以前腦部的成長發育相當快速,通常能達到成人大腦重量的 90%,但成人腦部的重量只佔體重約 2.5%,卻消耗了人體約 20%的葡萄糖與養份,所以幼兒的大腦訓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動物唯有在需要聰明時才會變聰明。」戴蒙和霍普森表示。而一個出生嬰兒的腦中有100 億以上的神經元等待被啟動,其中 50%以上會受環境與學習經驗的影響,如何配合幼兒的學習給予適當的刺激,是很重要的。
不過也要特別注意的是,大腦的專注時間不能太長,隨著時間過去專注就會下滑,每次的循環大約是90~110分鐘左右,所以大概在高專注學習30~60分鐘之後,就要讓孩子休息放鬆,否則大腦可能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啟動「保護機制」,反而關閉起來不想運轉了。
常見的腦部部位主要功能
大腦皮質:分為四大腦葉,左右兩半球共八葉。負責思考、記憶、與學習等複雜之認知與情緒。
◆額葉:處理計畫、語言、產生想法、工作記憶及人格。
◆頂葉:掌管感覺功能,特別是觸覺與視覺。
◆枕葉:掌管視覺功能。
◆顳葉:主管語言與非語言聲音的辨別,另外負責一些物體之視覺辨識。
邊緣系統:管理學習、記憶、情緒與動機。
海馬迴:新訊息的學習與長期記憶的儲存。
視丘:將感覺訊息轉運至大腦皮質的中介,為大腦中處理知覺訊息輸入和自我回饋的關鍵區域。
網狀系統:位於腦中央錯綜複雜的神經元集結於此,控制睡眠、意識與注意力。
小腦:程序性學習、反射性學習與制約反應。運動的協調性與平衡感,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8個月~3、4歲:語言能力
新生兒在8個月左右會開始進入學語言的階段,一直到3、4歲發展成熟,所以在這個階段,要盡可能的讓孩子接受不同語言的刺激,這樣才會發展出更多學習語言的神經元,讓孩子能將語言的聽覺、視覺、邏輯運用都成長成熟,使得不同的語言也可以像母語一樣運用自如,而且未來的溝通能力也會變好。
◆不同語言刺激
◆男女生刺激方法不同
在2008年,美國《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男女生在學習語言的大腦運作是完全不同的,男孩如果利用視覺學習語言,他所記憶的就是視覺性的語言,如果用聽覺來學語言,就記住語言的聽覺性;例如一個男孩學一個詞彙是從學寫字開始,他可能會寫但不會念,如果從「聽詞」開始學,寫出正確的字就比較困難,或是念得出來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但男孩的優勢是,他們的聯想力很豐富,如果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做「聯想字卡」,他們學習效率就會比較好,像是把同部首的字都放在一起,講解這些字的淵源;或是把同義詞都放在一起,就可以慢慢舉一反三。
女孩學習語言的方式就完全相反,她們能接受「抽象」的學習,所以只要多聽別人講話、很快就能自己學會語言,甚至用圖像配合聲音,例如給她們一張畫著「魚」的字卡,她們也能記住這是「魚」、寫得出正確的字也會讀。
所以對於男孩來說,要給的是「聯想的視覺刺激」,而女孩則是要多給「實際互動的聽覺刺激」。
3歲:人際關係、情緒控管能力、溝通語言能力
在3歲的時候,大腦已經發展到人際關係、情緒管理那塊,除了要讓孩子接受語言學習之外,他們也要開始學習如何「應用」,以及如何「應對」,所以應該要鼓勵他們多做以下的事情:(推薦文章:嬰幼兒語言發展 . 好口才-0~3歲語言發展指標能力養成法)
◆練習沒有大人陪同獨自玩遊戲。
◆練習與同儕一起玩遊戲。
◆在室內、戶外進行探索,盡情的跑、跳、追、騎腳踏車、接球,玩黏土、玩積木、拼圖,開始動手做。
◆練習接觸不同的物品、器材,進行實驗,例如沙子、水池、泡泡、泥土、植物、種子等。
◆多練習對話、練習看著故事書講故事。
◆練習唱歌、跟著歌曲一起擺動跳舞。
4歲:解決問題能力、聯想
到了4歲,自我意識已經發展的比較完整,跟同儕之間也練習了如何相處,這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替未來的「邏輯推理、思考、整合分析」能力來鋪路。
◆到不同的場所進行戶外參觀教學,例如草地、公園、海邊、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
◆讓孩子到能發展觸覺、視覺、聽覺、本體覺等多元豐富的地方學習,海水浴場、森林育樂區是不錯的選擇。
◆請孩子幫一點簡單的忙,讓他們試著解決問題,例如分類垃圾等。
◆讓孩子練習與別人共同解決問題,例如用積木蓋出一座城堡等。
◆透過唱念有韻律的詩詞、練習唱歌、畫畫還有玩樂器,來發展孩子在語言聽覺、藝術、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6歲:肢體發展、邏輯思考、整合分析能力
到了學齡前,基本上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都要具備,能自己吃飯、穿衣、穿鞋,懂得如何解決簡單的問題,不懂時也知道要尋求幫助;接下來就是要更進一步訓練孩子的肢體發展,準備開始長高、長胖、發展肌肉,同時也要有邏輯思考、整合分析的能力,準備進入小學開始接受系統性的知識學習。(推薦文章:想買玩具給孩子?先了解0~6歲選玩具攻略!)
◆繼續透過各式各樣的遊戲學習,訓練雙手動作。
◆引導他們遊玩符合真實生活背景的遊戲,例如扮家家酒、職業體驗,或是玩洋娃娃、人偶、角色扮演等。
參考資料 當「神經科學」遇上「幼兒教育」─省思與重現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理路
Sex difference in neural processing of language among children
延伸閱讀:每天5分鐘親子共讀孩子更聰明 父母請分6階段為愛朗讀
幼兒腦部黃金期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學家戴蒙(Marian C. Diamond)和霍普森(Janet Hopson),在1998年時就提出「幼兒大腦發展」的理論,她們強調人類在 10 歲以前腦部的成長發育相當快速,通常能達到成人大腦重量的 90%,但成人腦部的重量只佔體重約 2.5%,卻消耗了人體約 20%的葡萄糖與養份,所以幼兒的大腦訓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動物唯有在需要聰明時才會變聰明。」戴蒙和霍普森表示。而一個出生嬰兒的腦中有100 億以上的神經元等待被啟動,其中 50%以上會受環境與學習經驗的影響,如何配合幼兒的學習給予適當的刺激,是很重要的。
不過也要特別注意的是,大腦的專注時間不能太長,隨著時間過去專注就會下滑,每次的循環大約是90~110分鐘左右,所以大概在高專注學習30~60分鐘之後,就要讓孩子休息放鬆,否則大腦可能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啟動「保護機制」,反而關閉起來不想運轉了。
常見的腦部部位主要功能
大腦皮質:分為四大腦葉,左右兩半球共八葉。負責思考、記憶、與學習等複雜之認知與情緒。
◆額葉:處理計畫、語言、產生想法、工作記憶及人格。
◆頂葉:掌管感覺功能,特別是觸覺與視覺。
◆枕葉:掌管視覺功能。
◆顳葉:主管語言與非語言聲音的辨別,另外負責一些物體之視覺辨識。
邊緣系統:管理學習、記憶、情緒與動機。
海馬迴:新訊息的學習與長期記憶的儲存。
視丘:將感覺訊息轉運至大腦皮質的中介,為大腦中處理知覺訊息輸入和自我回饋的關鍵區域。
網狀系統:位於腦中央錯綜複雜的神經元集結於此,控制睡眠、意識與注意力。
小腦:程序性學習、反射性學習與制約反應。運動的協調性與平衡感,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8個月~3、4歲:語言能力
新生兒在8個月左右會開始進入學語言的階段,一直到3、4歲發展成熟,所以在這個階段,要盡可能的讓孩子接受不同語言的刺激,這樣才會發展出更多學習語言的神經元,讓孩子能將語言的聽覺、視覺、邏輯運用都成長成熟,使得不同的語言也可以像母語一樣運用自如,而且未來的溝通能力也會變好。
◆不同語言刺激
◆男女生刺激方法不同
在2008年,美國《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男女生在學習語言的大腦運作是完全不同的,男孩如果利用視覺學習語言,他所記憶的就是視覺性的語言,如果用聽覺來學語言,就記住語言的聽覺性;例如一個男孩學一個詞彙是從學寫字開始,他可能會寫但不會念,如果從「聽詞」開始學,寫出正確的字就比較困難,或是念得出來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但男孩的優勢是,他們的聯想力很豐富,如果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做「聯想字卡」,他們學習效率就會比較好,像是把同部首的字都放在一起,講解這些字的淵源;或是把同義詞都放在一起,就可以慢慢舉一反三。
女孩學習語言的方式就完全相反,她們能接受「抽象」的學習,所以只要多聽別人講話、很快就能自己學會語言,甚至用圖像配合聲音,例如給她們一張畫著「魚」的字卡,她們也能記住這是「魚」、寫得出正確的字也會讀。
所以對於男孩來說,要給的是「聯想的視覺刺激」,而女孩則是要多給「實際互動的聽覺刺激」。
3歲:人際關係、情緒控管能力、溝通語言能力
在3歲的時候,大腦已經發展到人際關係、情緒管理那塊,除了要讓孩子接受語言學習之外,他們也要開始學習如何「應用」,以及如何「應對」,所以應該要鼓勵他們多做以下的事情:(推薦文章:嬰幼兒語言發展 . 好口才-0~3歲語言發展指標能力養成法)
◆練習沒有大人陪同獨自玩遊戲。
◆練習與同儕一起玩遊戲。
◆在室內、戶外進行探索,盡情的跑、跳、追、騎腳踏車、接球,玩黏土、玩積木、拼圖,開始動手做。
◆練習接觸不同的物品、器材,進行實驗,例如沙子、水池、泡泡、泥土、植物、種子等。
◆多練習對話、練習看著故事書講故事。
◆練習唱歌、跟著歌曲一起擺動跳舞。
4歲:解決問題能力、聯想
到了4歲,自我意識已經發展的比較完整,跟同儕之間也練習了如何相處,這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替未來的「邏輯推理、思考、整合分析」能力來鋪路。
◆到不同的場所進行戶外參觀教學,例如草地、公園、海邊、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
◆讓孩子到能發展觸覺、視覺、聽覺、本體覺等多元豐富的地方學習,海水浴場、森林育樂區是不錯的選擇。
◆請孩子幫一點簡單的忙,讓他們試著解決問題,例如分類垃圾等。
◆讓孩子練習與別人共同解決問題,例如用積木蓋出一座城堡等。
◆透過唱念有韻律的詩詞、練習唱歌、畫畫還有玩樂器,來發展孩子在語言聽覺、藝術、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6歲:肢體發展、邏輯思考、整合分析能力
到了學齡前,基本上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都要具備,能自己吃飯、穿衣、穿鞋,懂得如何解決簡單的問題,不懂時也知道要尋求幫助;接下來就是要更進一步訓練孩子的肢體發展,準備開始長高、長胖、發展肌肉,同時也要有邏輯思考、整合分析的能力,準備進入小學開始接受系統性的知識學習。(推薦文章:想買玩具給孩子?先了解0~6歲選玩具攻略!)
◆繼續透過各式各樣的遊戲學習,訓練雙手動作。
◆引導他們遊玩符合真實生活背景的遊戲,例如扮家家酒、職業體驗,或是玩洋娃娃、人偶、角色扮演等。
參考資料 當「神經科學」遇上「幼兒教育」─省思與重現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理路
Sex difference in neural processing of language among children
延伸閱讀:每天5分鐘親子共讀孩子更聰明 父母請分6階段為愛朗讀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大腦在0~6歲發展最快!讓腦神經學家教爸媽「分階段」把握幼兒腦部黃金期
更多文章請見 Heho健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