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新生兒檢查要自費!沒有一定要做的檢查,只是在做之前,爸媽要充分了解目的及限制性
血型檢測.建議採非侵入性方式
由於人體紅血球上遺傳基因的不同,存在不同類型的抗原,依據這些抗原的不同,可定義為不同的血型,其中ABO抗原及Rh抗原最廣為人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蘇一宇表示,新生兒時期由於血液中還有來自於母體的抗原抗體,因此會影響血型檢測的準確度,
除非新生兒需要輸血,或是辨認其他免疫性的溶血疾病,一般不會建議以抽血、扎腳跟血等侵入性方式來檢測血型,但爸媽可在了解檢查結果與限制後,以臍帶血等非侵入性方式進行。(推薦文章:血型不對鬧烏龍,潔哥夫妻A型血,女兒卻O型?不同血型有不同教養重點,你覺得準嗎?)
未補助之新生兒篩檢.可與補助的異常疾病一同檢查
除了國健署有補助的21項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還有5項盛行率較低、成本較高的項目,爸媽可自行考慮是否自費施行,蘇一宇醫師表示,檢測可與新生兒篩檢同時,且不須額外採集血液。常見自費項目如下:
.生物素酶缺乏症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溶小體儲積症(龐貝氏症、法布瑞氏症、高雪氏症、黏多醣症等)
(推薦文章:新生兒篩檢擴增21項.爸媽因這理由拒檢?)
基因晶片檢測.可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近年來,由於遺傳疾病種類繁多、基因異常不斷被發現,基因晶片檢測成為新興技術。將常見的基因異常檢測設計在一塊晶片上,只要抽取一次的血液跟體液,就能檢查出多種基因異常。蘇一宇醫師提到,此項檢測的費用比傳統篩檢較為昂貴,也存在著檢查出的異常疾病不一定有辦法治療,或是未設計在晶片上而測不出異常的風險,建議爸媽要先充分了解其限制及檢測項目,再選擇自費做較佳。
超音波篩檢.依照需求選擇適合的檢查項目
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現代醫療的重要工具,其方便性、快速且非侵入性的特點,被廣泛運用在各種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蘇一宇醫師提到,新生兒超音波篩檢依據檢查目的,適合做的時間點各有不同,同時也提醒,無症狀的健康足月新生兒進行這些檢查,是否能夠增加發現嚴重疾病的機會仍存疑,爸媽可依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超音波項目。常見的超音波項目說明如下:
腦部超音波
由於新生兒的囟門尚未關閉,透過超音波可以看清楚大部分的腦部組織,對於有神經學症狀、腦部缺氧、易發生腦室出血、白質軟化等併發症的早產兒,腦部超音波就是很重要的篩檢工具。
心臟超音波
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異常疾病,有些疾病可能無法透過聽診或是觀察血氧濃度得知,心臟超音波可看清楚新生兒心臟構造,為診斷的最佳工具。但現今許多先進醫療國家有完善的產前超音波檢查、產後的身體理學檢查,以及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檢等重重把關,在以上檢查皆正常的新生兒,爸媽可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要加做。
腹部及腎臟超音波
此項超音波檢查可以幫助診斷出像是膽道閉鎖、幽門狹窄、水腎與多囊腎等新生兒疾病,且會在寶寶空腹時進行。蘇一宇醫師提到,許多在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如輕微水腎等,無須進行任何醫療處置,多數寶寶會在後續追蹤中自行緩解,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髖關節超音波
蘇一宇醫師提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若未早期治療,將影響未來行走及下肢發展,除了靠臨床症狀及身體理學檢查,進行髖關節超音波可針對疑似個案,發揮確診及追蹤治療的效果。提醒爸媽日常生活需正確使用包巾及在新生兒健檢門診時,由醫師確實進行理學檢查。至於是否要在無症狀的足月新生兒進行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可再與醫師討論。
不同的超音波檢查會由不同專科醫師進行嗎?
針對以上不同部位的超音波檢查,蘇一宇醫師表示,其實大多兒科醫師皆能進行這些檢查,在大型的醫療院所,則會分工由不同次專科醫師進行,像是腦部超音波由兒童神經科、新生兒科醫師進行;心臟超音波由兒童心臟科醫師;腹部及腎臟超音波由兒童腸胃科、兒童腎臟科醫師等;髖關節超音波則是常由兒科醫師及復健科醫師執行。
(推薦文章: PART2 「自費新生兒超音波篩檢」 打破異常的檢查結果!)
(推薦文章:新生兒投保愈早愈好,沒有等待期,不要錯過出生後48小時內新生兒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