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乖,不哭不鬧,媽媽看電視才驚覺是發展遲緩!家有早療兒,提供爸媽5步驟協助,過程中要多給讚美與鼓勵!
「大隻雞慢啼,這說法讓不少遲緩兒延誤治療。」台北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政哲提醒,0至3歲為兒童發展黃金期,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情緒表達與口語表達、走路步態,如有異常,就需盡速就醫。
(推薦文章:「寶寶不太愛講話?」小兒科醫師:當心是發展遲緩前兆,應小心評估)
孩子發展慢,爸媽不要急!5步驟提供協助
目前遲緩兒治療方法包括物理、職能、語言治療等,經過近3年的協助,即將滿5歲的小森已經能正確走路、不用扶牆壁或扶手,就能自己上下樓梯,還能玩盪鞦韆、翹翹板、溜滑梯、走平衡木。
原本不太會說話,現在可以講出簡單完整的句子,也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樣,使用剪刀、正確握筆畫畫,完成手部精細動作,肢體動作及智能發展有著明顯進步。
台北醫院職能治療師張婉嫈表示,早療兒童在學習階段的表達能力較差,孩子一聽到家長要求做的事情是有難度,就會先搖頭、拒絕,部分家長覺得火冒三丈,「明明很簡單,為何孩子不做、不學?」一旦責罵孩子,可能讓孩子更不想學習。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張婉嫈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先別生氣,應該依照5個步驟,提供協助。
1.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2.了解孩子喜歡與不喜歡的原因
3.了解困難點在哪裡
4.將事件或功課以分階段的方式完成
5.多多鼓勵誇獎,讓孩子樂於嘗試、努力
早療兒童需要鼓勵,必要時讓專業人員介入治療
張婉嫈職能治療師說,「孩子是需要鼓勵及讚美」,早療兒童更是如此,當孩子完成一件時情,記得誇獎「好棒棒」,下一次做同一件事情時,不忘誇獎他「還記得怎麼做、真的很棒」,可以加深他願意學習的動力,及記得做這件事情時的感受。 (推薦文章: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孩子出門判若兩人,於社交場合焦慮不安、不敢與人互動,可能罹患「選擇性不語症」)
為了提供遲緩兒更佳的早療教育環境,台北醫院成立早療中心,地點位於台北醫院附設新莊悅心社區長照機構暨兒童早療中心,為單層樓獨立的兒童治療空間,內設各種治療區、親子閱覽區、哺乳室、親子廁所、清洗區。
張婉嫈職能治療師表示,在早療治療空間裡,設有小型鞦韆,小森坐在上面,在職能治療師的引導下,透過前庭剌激鞦韆,訓練平衡感,且慢慢適應速度剌激,改善焦燥感。
最特別的是幼兒攀岩牆,在治療師陪同及指導下,小森知道什麼時候該動哪隻手、哪隻腳才能往目標前進,逐漸訓練身體大動作的協調與計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