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跟手機讓教養變得更難?看到別人家孩子「厲害」的照片,無形中讓家長懷疑自己的教養能力和選擇
最近我和幾位加拿大友人一起吃飯,其中一個懷孕的朋友說她老闆主動提出有薪育嬰假,讓她可以生完孩子一年後再回去上班。一年耶!我聽到的時候下巴都掉到地上了。接著她開始隨口說出「政府托育照顧計畫」和「健康保險」之類的詞,害我差點噎到。現行的美國體系對我們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每天托兒所和辦公室兩頭跑的苦差事,無止盡地瀕臨時間與金錢耗盡的邊緣,這些都讓人筋疲力盡、備感壓力。(推薦文章:真的有小孩跟父母天生不合!來自現代父母最真實的心聲:有些小孩真的就是「很難帶」!)
大多數人都是在缺乏足夠支持或沒有獲得正確支持的情況下養兒育女。
除了國家中央系統層面外,地方層面同樣也有欠缺支持的問題。遷至他處就學或就業的人不只是離開家鄉,也離開了家人。雖然有時這是好事,卻也代表我們失去了從前曾經指引、教導我們如何養育孩子的社群。沒錯,這些人或許提出了一些非常經典的爛建議(把柳橙汁倒進奶瓶裡!打他們屁股!繫什麼安全帶,孩子也需要身體自由啊!),但至少這些建議全都來自「喔,大家都這麼做」的工具包。這樣如果做出糟糕的教養選擇,至少也是大家一起糟,光是知道這點就讓人覺得很安慰。
多虧了網路的力量,地方社區的風俗習慣已經被全球社群永無止盡的意見洪流所取代。這些資訊不但沒有用事實來撫慰我們,告訴我們「親職路上大家都跌跌撞撞,你我並不孤單」,反而不斷提醒我們是世界上唯一沒把事情做對的人。依附教養型的父母跟孩子比較親密;法國媽媽比較會餵小孩;斯堪地那維亞的孩子比較快樂;亞洲小孩比較聰明勤奮。我呢?我正努力想辦法讓我女兒別再挖鼻孔、把鼻屎抹在牆上。
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讓教養變得更難
我就和其他智慧型手機成癮、瘋狂發文、熱愛比較的父母一樣喜歡使用社群媒體,但那些不斷更新的動態消息往往讓人生變得更難。無論是糖霜精緻、堪稱完美的生日杯子蛋糕,還是六歲孩子首次舉辦鋼琴獨奏會的影片,都會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教養能力和選擇,而這點正是大多數父母主要的情緒導火線。(推薦文章:賈靜雯驚見咘咘波妞「母親節禮」大崩潰,網嘆:這才是母親的日常啊!)
然而問題不只是不停比較而已。每次打開臉書或推特,就等於冒著接收負面消息的風險,舉凡政治新聞、本地資訊或發生在高中同學身上的悲劇都可能令人心生憂慮、難受不堪。在電視新聞二十四小時反覆播放的時代中長大的人根本不會意識到這種情況有多瘋狂。整天被世界各角落所發生的駭人消息轟炸極容易引發焦慮,不過我們卻很少察覺到這一點。
舉例來說:通常我的手機只會在有人來電和傳簡訊給我時,才會亮燈或發出提示音。有一天我剛好要重置手機,結果重新開機時忘了關掉通知。我在做晚餐時,櫃子上的手機突然拚命震動,螢幕不停發出閃光,上面跳出來的頭條新聞只說總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然後就沒了。我嚇壞了。一定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是地震嗎?還是外來侵略?侵略者是誰?變體人嗎?到底什麼是變體人啊?
這條新聞讓我花了好幾分鐘(我就在這焦躁的幾分鐘內對女兒大抓狂)才冷靜下,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深呼吸,再次查看手機。原來總統是因為鴉片類藥物濫用危機才宣布進入公衛緊急狀態。喔,嗯,了解。對,毒癮這個問題是很嚴重,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讓我有必要牽著女兒匆匆忙忙躲進地下室。我又深呼吸了幾次,對孩子們道歉,然後立刻關閉所有通知。
書名/《崩潰媽媽的自救指南》
作者/卡拉.納姆柏格
出版社/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母親群像】德州媽媽沒有崩潰:「難道我就不能做個有瑕疵的普通媽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撐不住」)
(延伸閱讀:媽媽累到崩潰,但凡還有力氣哭,就是累得還不夠透!一個家庭,只有媽媽開心了,全家才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