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昨天還可以,為何今天說不要?」孩子破壞規矩只是冰山一角,內心害怕才是答案
日常中最令爸媽崩潰的事,就是「明明孩子已經學會做這件事,今天卻說不會!」舉凡:「昨天成功戒尿布,今天又尿床」、「教會坐餐椅吃飯,忽然硬要邊吃邊玩」、「明明睡過夜,半夜卻討奶」,不是孩子不會了,而是爸媽忽略孩子小小心靈中的恐懼。
爸媽育兒要有好奇心,否則可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突然說「不要」,爸媽先別動怒
知名影片創作部落客「詹宇夫妻」分享,每天要洗澡時,都會習慣收一收東西後,把燈關掉,再直接到浴室等女兒童童,通常孩子「摸一摸」就會自動來洗澡了。這一天晚上,童童還在玩黏土,爸媽已經按照平常的步驟提醒她:「準備洗澡了!」接著一樣收一收後,就把燈關掉。下一秒,隨即聽到童童大喊「不要!」
面對童童拒絕洗澡,其實他們很接納這件事情,因為平常她也會有賴皮的時候,例如:跑來跑去,一直說「不要洗澡、不要睡覺」,都是三歲小孩的日常。只是孩子每次都用「叫」來表達,很容易惹惱爸媽。
這次,童童也疑似故技重施,並轉頭大叫:「不!要!關!燈!!!啊~」這個舉動讓他們不爽,覺得孩子在挑戰他們、挑戰規矩。
他們馬上判斷童童是「上層腦的生氣」,想用賴皮的方式,達成目的,也就是多玩一會,「怎麼能讓妳得逞呢!」他們心想。
他們站在那邊看著她,開始思考用什麼方法來堅守原則,並一邊猶豫著:「要不要打開燈?」可是又想著:「不能因為妳生氣、大喊就破壞掉規矩阿!」
(延伸閱讀:孩子情緒失控時,總是大叫亂丟東西,專家教你掌握四招,拆解情緒小炸彈!)
先傾聽孩子怎麼說
動作停止的時刻,他們開始好奇,「為什麼童童不去洗澡?」「為什麼平常不叫?今天卻叫了?」「為什麼是叫不要關燈?不是不要洗澡?」「為什麼是叫?不是哭?」心中開始充滿各種問號。這一好奇,他們的想法變了。
不只是想解決問題,更想知道問題!從生氣轉變成關心,於是走過去,蹲了下來,問童童:「為什麼會不想關燈呢?」她沒說話。
進一步揣測她的想法,繼續追問:「是因為還想玩嗎?」她說:「不是,是因為關燈會有怪物。」
童童一說完,他們才想起這陣子幼兒園流行一個「關燈會有怪物」的遊戲,有點哭笑不得。雖然客廳燈關了,但不至於到全黑,走廊的光還是能照亮客廳,真的有這麼誇張嗎?「妳會害怕嗎?」爸媽還是要同理童童的心情。
「嗯...我想要自己關燈。」她說完,就拿著小椅子跑去把燈打開,然後自己關燈,接著,便開始脫衣服去洗澡了。
(延伸閱讀:後悔情緒失控吼兒女?向孩子道歉是學習,也是教育)
父母有好奇心,才能守護孩子的好奇心
詹宇夫妻問自己:「我們從什麼時候,就不再好奇了呢?」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活中發生的事,都會有一種 「嗯!一定是這樣」的想法,用自己的觀點,去定義、評斷每一件事情。就像童童開始大喊、拒絕洗澡時,他們馬上就下定論「她一定是貪玩、想挑戰規矩」,也差點就依據自己的想法,去處理這件事情。
還好,有多一點好奇。
詹宇夫妻提到,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把人比喻成冰山,「我們所看到的行為,只不過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孩子行為背後,有更多的資訊,是爸媽看不到的。然而,爸媽卻一直著重在孩子表面的行為。「極力想要修正、想要去解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試想,如果少了那麼一個好奇,一個幼兒園的小遊戲,卻讓孩子被誤會成貪玩,害怕被誤會成在生氣,孩子的心裡,肯定充滿委屈、不諒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也會漸漸被扼殺掉。
詹宇夫妻提醒爸媽,「在面對孩子時,抱持著好奇的心態,你會發現,問題自然就不在了。」
文章授權/詹宇夫妻FB、詹宇夫妻YT
(推薦閱讀:分離焦慮鬧脾氣,給孩子「二選一」卻不見改善?網驚:原來問題出在爸媽給錯選項!)
(推薦閱讀:聰明孩子是鍛練出來的!0~3歲腦部成長黃金期,父母做對17件事,長大學習力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