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幫孩子建立「理性成人我」,心理師:把握客觀、真理、實踐三原則!

1.塑造孩子擁有「客觀」、「理性」的態度
當父母與孩子互動時,父母當以身作則,以客觀、理性作為互動的原則。孩子經過長期的洗禮,自然也能內化為一個追求「對」的人。要達到這樣的互動,我們可以堅持三個態度,並確定孩子同意這樣的態度:
*講理的態度:
告訴孩子彼此互動的原則就是講理,並告訴他講理的意思是 指客觀的「理」,不是爸媽主觀的想法,看孩子同不同意。
*改錯的態度:
與孩子約定好「任何人(要特別強調包括大人)不合理就要 認錯,而且要改」,簡單的說就是「誰錯誰改」。
*探索的態度:
給予孩子開放的空間,容許孩子的想法可能跟你不一樣,告 訴他如果他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你們可以一起去找答案,問他這樣好不好。
2.陪伴孩子去探索「真理」
確定了孩子的態度後,我們需要陪伴孩子有一個探索理性的過程,這過程可以從親子討論開始,父母這時必須放下自己就是「標準答案」的心態,與孩子開放的討論。若孩子無法瞭解或接受,可以設計活動去嚐試與體會、或者尋找相關的資料。再不行則可以約定好去問老師、請教專業……等。父母在這過程中是扮演引導與同理的角色,而不是主導與說服。透過這樣的歷程,孩子會將探索的結果內化為自我的價值觀。(推薦文章:孩子的性格與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10個教養守則建議)
3.協助孩子去「實踐」
一旦孩子認同了何者為「對」,他就比較有動機去改變。然而許多人以為知道就做得到,這是不對的。所以這時要進一步與孩子討論「實踐」的方法。實踐的方法可以由孩子的主觀來決定,我們則只伴演「教練」的角色。我們允許孩子去嚐試自己的方法,並透過此嚐試的過程去學習與體會。我們允許孩子無心的失敗與方法的修正,甚至我們需要主動的提醒孩子,他可能會遇見困難與失敗,但告訴他不要灰心,也不可以放棄……。經過不斷地努力,孩子不但知道了「對」,也學會了「對」。(推薦文章:家庭是最直接教育的地方,爸媽也是孩子第一模仿的對象,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從本身做起!)
💁♀本文由【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文:莫茲婷心理師
facebook:格瑞思心理諮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