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對孩子說「不要」和「不可以」,容許一些抗議和挑戰,你會發現孩子更聽話
別跟孩子說「不要」或「不可以」,改成「好,但是⋯⋯」,或者直接給出一個新的提案,你會發現,孩子更聽話,你和孩子的世界變和平了。
孩子每天都有讓爸媽崩潰的時刻
又到一天的尾聲了。這種時候經常需要一番拉扯才能把小孩放倒。想想實在很合理,小孩就是想盡辦法要多玩一點,大人就是想盡辦法要讓小孩早睡一點,這種完全相反的立場,當然一定會起衝突。七點半的時候,提醒蕃茄八點要洗澡。果然不出所料,七點五十五的時候還在東摸西摸,飯沒吃完,問他是不是不吃了,他又說還要。這種時候是無法激出家長的幽默感的。沒辦法,有時候就是得應付這種麻煩。
八點整,我很清楚地宣布「八點了」,一邊動手把桌上的碗盤餐具收拾完畢,一邊說:該洗澡了。蕃茄立刻大聲抗議:「還沒有!明明就還沒有八點,我還要玩!」然後就氣呼呼地鑽進餐桌底下。大人沒人有反應。
每個小孩有自己設定的規則
我把餐桌擦拭過一遍,安靜地坐下來,開始在餐桌上打電腦。五分鐘後,桌子底下傳來蕃茄的聲音。「媽媽,你知道嗎?」
「知道什麼?」
「現在不是八點,不是唷,現在只有七點而已,還可以玩的。」
「是這樣的嗎?」我說。
「是唷!」蕃茄很大聲地回答,然後突然衝出餐桌,跑到茶几那裡拿了兩個玩具又躲回餐桌底下。
又過了五分鐘,傑克來了,兩隻手伸進餐桌底下準備要來抓小孩。蕃茄彈出桌底,這裡那裡跑來跑去,最後奔向我這邊說:「媽媽救我!!」我笑著說,我們剛剛是不是說過八點洗澡?對,蕃茄說。所以該去洗澡了,我說。
「沒有!因為還沒有八點!!現在是七點才對!要照我的規則!」
「蕃茄,洗澡時間是規定好的。」我說,語氣平靜。
「不是!!是照我的規則!!!」蕃茄使盡全力大吼。
(延伸閱讀:高敏感孩子尖叫失控,溫和堅定教養先丟一旁!爸媽坦率表達憤怒,反而容易跟孩子和好)
爸爸達成目的,也讓孩子繼續有得玩
蕃茄站得直挺挺,氣得整張臉紅通通的,被爸爸從後面一把抱起來:「你還想玩是不是?」「因為還沒有八點啊!!」蕃茄對著爸爸的臉喊。
「你覺得還沒有八點,所以你還可以玩,是這樣嗎?」傑克一邊問,腳步一邊邁開。
「對!!」
蕃茄顧著說話,反抗的力道也變小了,順利被爸爸抱進浴室,門「碰」地被關上。兩分鐘後,聽到蕃茄興奮地大叫:「快跟媽媽講!!」門被打開,傑克探頭出來說:「那個,我們今天要用不一樣的方法洗澡唷!!!」
「我要坐在浴缸的邊邊洗呢!!!」蕃茄大聲補充。
「居然有這麼新奇的洗澡方式啊!!!!」我也大聲回應。
門又被關上了,水龍頭的聲音一波一波傳過來,一天又結束了。
(延伸閱讀: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越難搞代表能力越躍進,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別在哭鬧時說教)
爸媽戒掉說「不要」或「不行」,孩子更聽話
應該是蕃茄將近兩歲的時候吧,那時候他開始對整個世界感到非常好奇,會到處摸東摸西,什麼都想嘗試。我在好幾本教養書上讀到,別跟孩子說「不要」或「不行」,改成說「好,但是⋯⋯」,或者直接給出一個新的提案。這是我所學到最受用的教養建議之一,直到現在我都還遵循著這個原則,理由有幾點:
但絕對不能哄騙小孩,要認真給出一個新的提案
第一個,對個性獨立,非常想要自己來的蕃茄來說,他一聽到「不要」或「不行」的瞬間就會爆炸了,根本不可能聽懂我後面說的是什麼,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學到東西,同樣的事情如果他沒有達到目的,就會一次又一次起相同的衝突。當我們用「好」開頭,或者是提供一個新選項的時候,他可以保持理智思考。如果他接受了我的建議,而且也確實體會到「爸媽給的建議也很有趣」的時候,之後他就會越來越信任我們的引導。(這也表示,爸媽絕對不能哄騙小孩,要認真給出一個孩子會有興趣的選項)
改變用詞,爸媽也不會容易被孩子激怒,也能找出更適合的方式溝通
第二個,我發現改變用詞,對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影響。當我說出「不行」或者「不可以」的時候,我觀察到我整個人會進入一種「不可妥協」的態度。只要蕃茄沒有「立刻」或是「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會覺得被冒犯,被挑戰,怒氣值快速攀升,最後就是跟蕃茄槓上,兩敗俱傷。而如果我選擇先說「好」,或者花時間思考不同提案的時候,我不會進入那樣「肅殺」的模式。我的腦袋不會被我憤怒的情緒裝滿,我自然地出現餘裕可以觀察蕃茄他到底想做什麼,嘗試在表達什麼,用這些資訊來給我靈感,用更符合蕃茄的個性和需求的方式溝通。
孩子遇到危險的事更要這麼做
那如果孩子要去玩瓦斯爐,或者闖馬路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怎麼辦?我一樣省去「不行」,直接說「危險」然後動手阻止,理由跟第一點一樣。蕃茄只要聽到「不行」腦袋就會立刻關機,這樣他記不起來是什麼事情危險。所以我除了脫口而出的時刻,幾乎是完全把「不行」和「不可以」逐步放棄。戒用「不行」和「不可以」的時間拉長之後,我發現我的思維模式也被改變了。現在的我非常少擺出「我是真理」,或是「命令」的姿態,因為我不需要擺出那樣的姿態,也可以達到我的目的,還可以直接避免引爆蕃茄炸彈,很划算。
就算過程不怎麼平順,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遭遇到一些反擊,那些互動都是很珍貴的資訊,可以讓我明白「原來他只是想要的順序不一樣」、「原來他只是希望過程更有趣一點」、「原來他對這種說話的語氣特別反感」。這些資訊,對於將來的溝通非常有幫助。我也因此更能夠用平和輕鬆的態度來面對蕃茄的反彈。
我總覺得,我們不可能避免跟孩子衝突,所以更要讓衝突變得有意義。也許是更了解孩子,也許是更了解自己,也許是找出一個新的共識,這樣我們才不會害怕對撞,可以在彼此面前更真實的表現自己,可以勇於調整,能夠擁有更真實的親子關係吧。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這個方法,我誠心推薦。
(推薦閱讀:孩子哭鬧發脾氣,爸媽氣到失控?歸納孩子6大情緒行為原因,每一種都能解決不用罵)
(推薦閱讀:「明明昨天還可以,為何今天說不要?」孩子破壞規矩只是冰山一角,內心害怕才是答案)
作者「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授權刊登,原始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