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2025寶寶打預防針疫苗接種整理!依月齡施打公費疫苗,自費疫苗依需求選擇,注意接種間隔、健康狀況、施打提醒一次

2025寶寶打預防針疫苗接種整理!依月齡施打公費疫苗,自費疫苗依需求選擇,注意接種間隔、健康狀況、施打提醒一次

除了父母悉心的照顧,接種疫苗更是成長中的寶寶必要的照護。的確,寶寶打預防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許多細節需要父母多加留意才行,如此一來才能讓寶寶的健康受到更多保障呢!身為爸媽要知道要帶寶寶打甚麼預防針,公費疫苗、自費疫苗各有哪些?最佳施打時機是何時 ? 一起來看看!

文章目錄

當寶寶出生後,除了父母悉心的照顧,接種疫苗更是成長中的寶寶必要的照護。的確,寶寶打預防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許多細節需要父母多加留意,讓寶寶的健康受到更多保障!但是,寶寶打預防針要到哪兒施打?寶寶打預防針有甚麼選擇?寶寶打預防針該注意的事項有甚麼?身為爸媽一定要知道。

 打疫苗

除了流感疫苗之外,寶寶也必須接種各類疫苗,其中包括公費疫苗與自費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有哪些?

公費疫苗為政府規定建議施打,幫助孩子抵禦外在疾病攻擊,然而在經濟情況允許以及孩子身體狀況合適,自費讓孩子接種疫苗更完整,加倍提升保護力,讓免疫更完善。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1:B型肝炎疫苗

保護作用:B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種,經由血液或是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而B型肝炎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接種後使人體產生B肝表面抗體以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

施打時間、劑數:共3劑,接種時間為出生後24小時、1個月及6個月。

副作用:無。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2:卡介苗

保護作用:卡介苗可以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約85%,主要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施打時間、劑數:共1劑,接種時間為出生後5個月。

副作用:注射局部皮膚會經過小紅結節、腫脹、膿泡或潰爛期最終癒合結痂留下一個小疤痕。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3:五合一疫苗

保護作用:疫苗全名為「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顧名思義可以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傳染病。

施打時間、劑數:共4劑,時間為出生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歲6個月

副作用:注射部位紅腫、酸痛會讓孩子較容易哭鬧,如嚴重過敏、昏睡、痙攣或高燒不退請盡速就醫。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4: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保護作用: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在台灣主要在5歲以下幼童和65歲以上老人,透過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的安全不活化疫苗,內含13種血清型保護寶寶。

施打時間、劑數:共3劑,時間為出生2個月、4個月及1歲至1歲3個月。

副作用:極少發生,少數有發燒、倦怠之副作用症狀。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5:水痘疫苗

保護作用:水痘是普遍兒童疾病,一般年紀愈大得到症狀愈嚴重,而此疫苗,可有效避免嚴重之水痘症狀,復原較快。

施打時間、劑數:共1劑,接種時間為1歲。

副作用:輕微發燒、注射處腫痛。有些在接種後5〜26天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6: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保護作用: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施打時間、劑數:共2劑,接種時間為滿1歲及滿5歲至小學入學前。

副作用:局部反應很少,接種後5〜12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等症狀。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7:日本腦炎

保護作用:日本腦炎病毒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給人類,透過細胞培養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預防疾病。

施打時間、劑數:共2劑,接種時間為1歲3個月、2歲3個月。

常見副作用疫苗: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於接種後3〜7天可能輕微無力、肌痛、易怒、食慾不振、發燒、頭痛等,數天內會恢復。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8:A型肝炎疫苗

保護作用:預防A型肝炎病毒感染相當有效的方法之一,完成2劑後,可提供20年以上保護力。

施打時間、劑數:共2劑,第1劑為1歲~1歲3個月,第2劑需與第1劑間隔6個月。

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熱感、輕微發燒、倦怠。

寶寶打預防針,公費疫苗9:流感疫苗

保護作用:預防流行性感冒感染及降低重症機率。

施打時間、劑數:出生滿6個月即可接種,接種時間是每年流感高峰期。

副作用:可能出現輕微發燒或感冒症狀,通常1~2天內緩解。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有哪些?

打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1: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追加劑)

除了前述公費打三劑,可在孩子出生6個月自費再加打1劑,讓保護力延續不中斷。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2:水痘疫苗(追加劑)

一般一歲時施打一劑公費的水痘疫苗,由於水痘經由飛沫及水痘液體傳染,感染會引發發癢、水泡、紅疹等,相當不適,所以建議年滿4〜6歲時,則可自費施打第2劑,使保護力提升約98%。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3: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輪狀病毒是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慾不振、甚或脫水,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第1劑最早之接種年齡為出生滿6週,每劑最短接種間隔為4週;2劑型的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24週接種、3劑型最後1劑不得晚於出生後32週接種。

副作用疫苗:腹瀉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4:六合一疫苗

這是一支涵蓋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以及B型肝炎的疫苗,出生後陸續施打B肝疫苗及五合一疫苗,原公費時程於6個月要獨立打B肝和五合一的第三劑,就可以共同用六合一取代,讓孩子少挨兩針,一次獲得B型肝炎及五合一疫苗的保護力。

施打時間、劑數:出生6個月(取代第三劑B肝及第三劑五合一疫苗),18個月施打,會多打一劑B肝疫苗,理論上會多一層抗體保護。

副作用疫苗:發燒、注射部位腫痛。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5: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多好發在冬、春兩季,近三成感染者為嬰幼兒,若進展成嚴重腦膜炎敗血症死亡率達10〜50%,建議預期將會常出國或得經常接觸人群的寶寶可施打。

施打時間、劑數:2個月大以上都可以施打(成人亦可),共3劑含追加劑

寶寶打預防針自費疫苗6:腸病毒71型疫苗

腸病毒疫苗主要針對腸病毒71型,而且仍然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然而,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風險,減少重症和併發症的發生。

施打時間、劑數:適用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腸病毒疫苗依廠牌與年齡不同須接種2~3劑。高端疫苗設計為2個月以上至2歲嬰幼兒為2+1劑;2歲至6歲兒童為2劑。兩劑間隔時間: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56天,若接種第1劑時未滿2歲,建議於第1劑後1年接種追加劑。

 

寶寶打預防針時間表

寶寶打預防針1:出生 24 小時內

B型肝炎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2:出生滿 1 個月

B肝疫苗(第2劑)

寶寶打預防針3:出生滿 2 個月

五合一疫苗(第1劑)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第1劑)

寶寶打預防針4:出生滿 4 個月

五合一疫苗(第2劑)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第2劑)

寶寶打預防針5:出生後 5-8 個月

卡介苗(BCG)

寶寶打預防針6:出生滿 6 個月

五合一疫苗(第3劑)

B肝疫苗(第3劑)

寶寶打預防針7:出生 6 個月後

流感疫苗,接種兩劑,到小學前每年一劑

寶寶打預防針8:出生滿 12 個月

水痘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9:出生滿 12〜15 個月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第3劑)

A型肝炎疫苗(第2劑間隔 6 個月以上)

寶寶打預防針10:出生滿 1 年 3 個月

日本腦炎疫苗(第2劑間隔12個月)

寶寶打預防針11:出生滿 1 年 6 個月

五合一疫苗(第4劑)

寶寶打預防針12:出生滿 2 年 3 個月

日本腦炎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13:滿 5 歲到小學前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四合一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必知4要點

打疫苗

關於如何選擇打疫苗的醫療院所,請爸爸媽媽一定注意以下4個重點:

寶寶打預防針注意1:醫療院所是否有「獨立」的健康兒童門診(健兒門診)?

有「獨立」的健兒門診,代表健康的孩子打預防針或接受檢查時,和一般生病看診的病童分開,我認為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需要打預防針的寶寶年紀都很小,很容易在候診時和其他生病的大小孩(尤其是剛好因腸病毒或其他高傳染性疾病來求診)接觸,或過於接近而被感染。但獨立的健兒門診則可避免感染風險。

寶寶打預防針注意2:是否有專業的兒科醫師提供理學檢查及發展評估?

配合國健署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專業的醫師會為寶寶在不同年齡層提供詳細的身體檢查,成長發育的評估,並應能深入淺出地回答父母們各種育兒的疑難雜症,對疫苗亦有充分了解,並能詳細地進行接種前的診療,評估寶寶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寶寶打預防針注意3:該醫療院所是否備有恆溫的疫苗專用冰箱?

觀察該院所是否有特定恆溫的疫苗專用冰箱(並有24小時斷電警報系統)。有些疫苗對溫度相當敏感,若溫度沒控制好或斷電,將會影響疫苗的效果。

寶寶打預防針注意4:是否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施打疫苗?

醫護人員應在施打前與照護者核對寶寶的資料,並確認當天要施打的疫苗種類。有些疫苗(如五合一疫苗)要打得夠深層,比較不會紅腫;有的預防針則要打得很淺,在皮下(如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效果才好,所以讓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施較有保障。

寶寶打預防針,出發前6提醒別忘

帶寶寶去健兒門診和接種疫苗前,請父母事先做好6項準備: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1:健保卡和兒童手冊

每次打預防針時,一定要帶健保卡和兒童手冊,打完預防針,一定要注意寶寶手冊預防接種卡是否有蓋章。偶爾會看到醫療院所打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2:發展史紀錄

每一次的健康檢查皆會評估寶寶的腦神經發展是否符合該年齡,父母可先自行在家評估該時期應有的發展情形,並記錄在手冊上,可以輔助醫師更有效地了解寶寶的成長發育是否恰當。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3:記錄問題

把想要問醫師的問題寫下來,一方面比較不會忘記,也能讓醫師先了解寶寶的問題,並針對該疑問做較詳細的檢查。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4:大便顏色

寶寶出生後兩個月內要特別注意大便的顏色(可參考寶寶手冊裡的「大便卡」),若顏色跟7、8、9號卡的顏色不太一樣,或家長本身不是很確定,建議家長用手機拍照,並在滿月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5:多備一套衣服

每次出門包括到醫院看診,皆要為寶寶多準備一份奶粉、尿布及多一套衣服備著,以防寶寶尿濕或看喉嚨時嘔吐弄髒衣服。

寶寶打預防針提醒6:帶藥單

若寶寶有在服用藥物,記得將藥單或藥袋(上面有藥物名稱)拿給醫師參考(雖然大部分的藥物都不影響預防接種)。

寶寶打預防針常見Q&A

Q1:一定要到大醫院施打嗎?

A:大醫院的品質沒有特別好,各縣市預防接種合約診所與各地的衛生所都能接種疫苗。但如果是自費疫苗,則需要事先詢問該醫療院所是否有想施打的疫苗種類。

Q2:打疫苗前,要準備哪些東西?

以下是爸媽務必記得攜帶的東西,以便之後查詢與登錄相關疫苗接種紀錄。

寶寶的IC健保卡(新生兒未領到健保卡前,可先用媽媽!)

兒童健康手冊(內含預防接種紀錄卡)

戶口名簿正本(第一次赴該單位接種的話)

醫生開立的特殊疾病證明。

Q3:自費疫苗要不要打?

「只打公費疫苗,會不會不夠呢?」這是許多爸媽常有的問題,「自費疫苗」所防範的疾病雖然不比「公費疫苗」的疾病具有較高危險性與急迫性。不過打疫苗就像買保險,是多一份心安,爸媽可以評估自身經濟狀況來決定喔!如果要打自費疫苗,建議爸媽優先施打輪狀病毒口服疫苗、A型肝炎疫苗。

Q4:輪狀病毒口服疫苗的效果為何?

「輪狀病毒」是最常導致寶寶腸胃炎的病毒,發生率和傳染力都相當高。寶寶感染後,會發燒、腹痛、嘔吐,嚴重時一天水瀉達 10~20 次,甚至出現脫水、酸中毒、昏迷、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此疫苗有兩種類型,一種建議出生 6 個月內吃完 2 劑,另一種建議出生後滿 8 個月內吃完 3 劑,就能有大約 80%以上的預防效果!

Q5:A型肝炎疫苗的效果為何?

由於衛生條件改善,A型肝炎病毒並不普遍,不過因為目前國人到國外旅遊的情況普遍,為了避免寶寶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遭受感染,造成嚴重不適,一般建議 1 歲以後施打第一劑,6 個月後施打第二劑,保護效果可以達到 90% 以上。

Q6:接種疫苗的副作用?

接種部位可能會出現輕微紅腫、疼痛症狀,少數寶寶會出現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像是頭痛、發燒、嘔吐、肌肉酸痛等,通常 2~3 天後會改善,爸媽不需要太過擔心喔!

除非發現紅腫十分嚴重,或經過數日後仍沒有減緩,還出現化膿、持續發燒的症狀時,就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喔!(可參考:各種常規疫苗接種禁忌與注意事項)

Q7:哪些情況不適合打疫苗?

一般來說,不適合接種疫苗情況如下:

˙先前接種過疫苗,有疑似過敏或嚴重副作用。

˙正在發燒中

˙有中、重度以上的急性感染病症

Q8:接種疫苗應該注意甚麼?

可以一起施打的疫苗盡量同時接種,不需要特別分 2、3 次打。打疫苗一定要在預定的年齡之後再接種,比如2個月大才能施打的疫苗,一定要等滿2個月後再打,免得無效還要重打。

Q9:疫苗接種有哪些副作用?

現在打疫苗的副作用很少,比較常發生的事接種部位局部紅、腫、痛,只要施打後適度冰敷就可以緩解症狀;少數寶寶會輕微發燒大約 1〜2 天,通常不用另外服用退燒藥退燒,喝點水、多休息即可。

除了少數寶寶可能會過敏、要觀察有無呼吸喘與休克的症狀以外,通常事前無法預知是否會過敏,絕大多數的寶寶接種疫苗都很安全,防護效果的好處還是大於副作用。

Q10:缺打或延後打該怎麼辦?

疫苗規定的接種時程是經研究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萬一漏打只要儘速依衛生單位規定進行補種即可。如果接近施打日寶寶有發燒、食欲不振、活動力明顯下降等狀況,建議延後施打疫苗。這麼做是因為要分辨到底是疫苗施打後產生的不良反應,還是疾病所導致。所以,建議有上述狀況時,還是等寶寶穩定後再接種。

Q11:該怎麼安撫寶寶乖乖打疫苗?

建議事前預告為什麼要打針,好好溝通並說明打針的好處,告訴孩子打針的感覺,幫助孩子減緩焦慮;同時陪伴孩子打疫苗的同時,不要催促或默不吭聲;可以挑一個喜歡的玩具、玩偶陪他去打針,轉移他的注意力。打完針後記得給孩子獎勵和鼓勵。 

Q12:寶寶打預防針多久可以洗澡?

2、4小時內不要洗澡:洗澡對於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的 低熱可能會起到降溫的效果,但打預防針後最好不要馬 上洗澡,至少4小時內不要洗澡,可以擦身。

Q12:嬰兒打疫苗會燒多久?

單純疫苗造成發燒只要給予退燒藥,通常會恢復。家長須留意接種後多久發燒,以及發燒已經持續多久。

非活性疫苗引起的發燒大部分在接種後24小時內發生;活性疫苗引起的發燒,大部分在接種後5〜12天之間發生,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在接種後5〜12天偶有發燒的徵狀。

Q13:寶寶打預防針會拉肚子嗎?

接種以後局部常有紅腫、疼痛的現象,兩天內可能會有輕度發燒,全身不適的感覺,偶有食慾不振、嘔吐、輕微下痢症狀,通常2 至3 天會恢復。4

Q14:打預防針會嗜睡嗎?

接種五合一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局部紅腫、疼痛、硬塊、哭鬧不安、厭食及嗜睡等反應。

Q15:嬰兒打流感疫苗會發燒嗎?

只要經醫師確認沒有接種禁忌症,就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後,偶有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發燒、頭痛、倦怠、皮膚搔癢、紅疹等輕微反應,通常1〜2天內會自然恢復,爸媽只要多觀察並配合醫師的建議給藥即可。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孩子情緒發展有異狀?6點可觀察 ,2歲是調整情緒力關鍵
.如何解讀寶寶的話?從嬰幼兒發展解讀情緒語言,觀察孩子陪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