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桃園虎媽見幼兒園聯絡簿寫應改進,氣把4歲童打成熊貓眼,判10個月!處罰不是父母情緒宣洩管道,失控可轉身離開

桃園虎媽見幼兒園聯絡簿寫應改進,氣把4歲童打成熊貓眼,判10個月!處罰不是父母情緒宣洩管道,失控可轉身離開

幼兒園老師在聯絡簿寫應改進事項,目的是希望家長陪伴男童一起進步成長,而不是毆打孩子的理由!


虎媽失控處罰,導致兒子傷痕累累!

  小孩歡霸霸或犯錯時,父母難免情緒失控,但要記得,處罰之前,先控管自己的情緒。桃園一名郭姓媽媽,2019年5月時,看到幼兒園老師在4歲兒子聯絡簿上寫著「應改進事項」,竟然失控狂對孩子呼巴掌,力氣大到讓男童的臉部直直撞向沙發和茶几,兩隻眼睛被撞成又腫又脹的「熊貓眼」,全身都是傷。

  除此之外,2019年11月時,男童只要不好好吃飯,媽媽就會不耐煩,用力捏孩子臉頰、拉扯耳朵,還曾拿球棒毆打兒子!無法控制情緒的她,常把兒子打到傷痕累累。

  男童幼兒園老師發現孩子身上常有傷,細問孩子才知道是媽媽打的,於是通報警方,郭姓媽媽到案後也沒有否認,承認多次不當管教,打到孩子全身傷。

  法院審酌,郭姓媽媽不用理性溝通,屢屢情緒失控,未顧及兒子才年僅4歲,竟多次動手毆打糾正,造成孩子身心受到極大創傷,但考量她坦承犯行,最終依4個《成人年故意對兒童傷害罪》判她10個月徒刑、緩刑2年,期間交付保護管束,並應參加法治教育2場。



(延伸閱讀:男童衝出馬路,家長氣到一巴掌打飛,孩子臉趴地還繼續打!改用限制行動取代打罵才有效

(延伸閱讀:金門教師被激怒導致情緒失控,將學生壓倒在地打巴掌!



處罰是為了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不是製造新的衝突!7種處罰原則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媽媽寶寶》雜誌專欄作家、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蘇文清表示,處罰的真正用意是要解決當下的行為問題,而不是製造新的衝突問題。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提供以下簡單易懂的處罰原則,讓爸媽在家也可以輕鬆運用適度的處罰來引導孩子正向學習:

1.處罰之前.先控管好自己的情緒

  若爸媽選擇處罰的手段,就要記得一件事,不要淪為自己情緒宣洩的管道,也不要讓自己被情緒牽著走,而喪失理智、失去判斷,因為父母是要運用當下的情境教導孩子,不是要來發洩自己,更不是要來修理孩子。

  假若爸媽情緒真的被挑起,記得讓自己轉身離開,等到情緒冷靜之後,確認自己的處罰目的是什麼,再重新回到爭執的情境也不遲。

2.明確讓孩子知道大人的要求

  要求孩子的當下,有時會需要硬碰硬,尤其是孩子說不通,或依然故我的時候,這時,大人就更需要明確展現出自己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規範的界限在哪裡,也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同時,對於孩子該表現的行為,做出堅持的態度與回應,讓孩子覺察、理解大人的要求是什麼。

3.運用暫停策略.讓孩子冷靜

  當孩子出現逾矩、屢勸不聽、或是明顯侵犯他人的行徑時,大人就可直接對孩子執行暫停的策略,暫停當下所有的事物與動作,包含沒收孩子的物品,或是要求孩子到隔離區罰站,透過剝奪權利的手段,讓孩子冷靜外,也讓孩子有自省的機會。

4.適當妥協.而非全面敗退

  當孩子無法做到要求時,往往會變得很拗,若持續硬碰硬,常常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這時就可以選擇部分妥協,但不是全然順從孩子,而是在規則的制度下,讓孩子知道基本的行為仍然要遵守,基本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完,在要求的同時,保有一點彈性,讓孩子有機會可以修正自己的行為。

5.明確告知規範.避免淪為謾罵

  謾罵只會讓孩子接收到大人的情緒,而不是大人想要表達的語言意義,例如:孩子沒有把玩具收好,大人當下可能的斥責內容是:「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你是聽不懂是不是?叫你把玩具收起來,我等一下就把玩具全部丟了!」

  假若這時大人改成堅定的口吻說出:「請問你現在要做什麼?」、「請你收玩具!」除了能讓孩子感受到規範的壓力外,也能讓孩子有機會思考大人的要求是什麼,這樣的責罵才會變得有意義。

6.不急著說明.以引導式對話取代

  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的行為不對時,就急著要跟孩子說明,但是,當下往往忽略一件事,就是這些話語都是大人在說,不是孩子,孩子根本就沒在聽,就算有聽,也都只是選擇他想聽的。

  所以這時不是急著跟孩子說明什麼,而是在暫停策略與堅定態度的前提下,透過引導式的對話,明確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做的事。同時,引導孩子辨識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7.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適度的處罰,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以及塑造好的行為習慣,所以規範的建立就很重要。規範的內容必須與孩子一起討論,包含孩子要遵守的約定、負責項目,以及賞罰制度,透過規範要求,逐步養成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上蘇文清職能治療師提出的7種處罰原則,可讓父母心中留有一把尺。他認為,處罰策略用得好,就不用擔心會傷害到孩子,甚至還能引導孩子正向行為的發展。

(推薦閱讀:「只要願意承擔後果,你就可以做出任何決定」,讓孩子學會為每個決定承擔起責任

(推薦閱讀:小二男童被導師處罰到陽台午睡,長期差別待遇造成創傷壓力症候群